藺市鎮

藺市鎮

藺市鎮位於聞名遐邇的“中國榨菜之鄉”——涪陵西郊,東距涪陵20公里,西至重慶62公里。藺市濱臨長江,自古是長江黃金水道、重要水碼頭。渝懷鐵路、茶涪路(二級路)、沿江高速橫貫鎮區,水陸交通極為便利。

藺市鎮幅員面積163平方公里,東與龍橋街道相連,南與青羊鎮相接,西與新妙鎮石沱鎮接壤,北與義和鎮隔江相望。耕地56754畝,海拔175-800米之間。海拔高度處於156-872米,其中156-650米為半坡地,650-782米為坪上低山淺丘地帶。土壤經棕、紫泥土為主。年平均氣溫16-18℃,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主要農產業為水稻制種、南方早熟梨、中藥材、花卉苗木、蔬菜、蠶桑等。

藺市鎮場鎮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轄24個村(居)委,134個農業社,20459戶,51528人;企業330個,其中微型企業227個,規模以上企業3個;中學2所,國小6所,在校學生7443人;火車站1個,碼頭2個,渝懷鐵路、茶涪路、沿江高速路橫貫全鎮。藺市鎮已有800多年歷史,文化積澱豐厚,自古有“君子鎮”之美譽,轄區內可供旅遊利用和開發的歷史文化景觀眾多。

2016年10月,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藺市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重慶市涪陵區
  • 下轄地區:21個村,3個居委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8000
  • 地理位置:涪陵區西部
  • 面積:163平方公里
  • 人口:51528人(2008年)
  • 方言:重慶方言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美心紅酒小鎮
  • 機場:重慶江北機場
  • 火車站:涪陵站、涪陵北站
  • 車牌代碼:渝G
歷史脈落,古代變遷,當代發展,資源民生,旅遊資源,基礎設施,科教文衛,城鄉發展,招商引資,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城鎮建設,

歷史脈落

藺市鎮歷史悠久,據發掘鎮區的宋代古墓考察證實,藺市已有800多年歷史,自古有“君子鎮”之稱,民風純樸,地傑人靈,有聞名川東的“龍門橋”古石橋,《涪陵縣地名錄》記載:“古代藺姓大戶世後其也,後成集市,宋代設有藺市驛,明代末設藺市鎮。”成鎮建制有370多年有歷史。
藺市鎮

古代變遷

藺市鎮建制歷史從巴至漢,雖無史料可證,但從已出土的文物得知,這裡是新石器時期晚期人類活動的遺址;在漢代已形成煙戶稠密的村落;宋元時期為驛站,清代才廢其制;明代已建房成“市”;
明代,涪州轄十三個里時,藺市為“藺市里”;清代康熙七年(1668),編戶五里三十一甲時,藺市為長灘里上二甲,宣統三年(1911)春,籌設鄉鎮警察,全州九鎮九鄉五區時,藺市鎮屬第三區,同時劃藺市、興隆場、堡子場、五馬石、北拱壩五場為“君子鎮”;民國二十八(1939)藺市為甲等鎮,鎮公所設在“文廟”(今新華路五十號)。

當代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一九五二年設建制鎮,是區公所所在地,當時是區公所、鎮、龍門公社三合一,1984年撤銷龍門公社,合併為藺市鎮。
92年撤區並鄉,撤銷了區公所,將五馬鄉與藺市鎮合併為藺市鎮,2008年堡子鎮合併到藺市,藺市鎮從14個村(居)委75個社的行政區域擴為24個村(居)委144個社為新藺市鎮行政區域。全鎮現轄17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134個農業社,5個居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藺市鎮鳳陽大道2號。
藺市鎮
(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三月,蒙古主蒙哥攻合川,命其將紐璘造浮橋於涪州之藺市,以杜援兵。從宋代就開始在繁華的藺市設藺市驛、藺市水驛,明崇禎年間設藺市鎮,清乾隆間,州牧袁錫夔以鎮民逾年無訟事,旌以“君子鄉”三字。宣統三年,藺市鎮屬第三區,民國初年復置藺市鎮,建國後仍置藺市鎮、龍門鄉。1983年並龍門鄉入藺市鎮,1992年五馬鄉併入,2008年堡子鎮併入,名藺市鎮至今。)
藺市古鎮(藺市佳源影像 石偉 攝)藺市古鎮(藺市佳源影像 石偉 攝)
魚眼看藺市(藺市佳源影像 石偉 攝)魚眼看藺市(藺市佳源影像 石偉 攝)

資源民生

2013年,藺市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億元,同比增長20%;農業生產總值5億元,同比增長22%;工業總產值32億元,同比增長37%;企業總產值73億元,同比增長3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億元,同比增長37%;財政收入5538萬元,實現既定目標任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300元,同比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700元,同比增長20%。
藺市鎮
藺市鎮農業經濟發達,盛產優質稻米,是涪陵區的“魚米之鄉”,產糧重鎮、疏菜基地,清鹹豐年間,藺市孟氏經營藺市大米發家致富,至今民間仍盛傳“藺市坪的米”。
除水稻外,還有茶葉3000畝、南方早熟梨4000畝、疏菜10000畝、中藥材5000畝等支柱產業。藺市鎮有聞名中外的釀酒、釀醋、竹器、草編、熏制豆腐乾、木器、鐵器等民間工藝。藺市釀酒業可追逆到明清時代,有糯米酒苞谷酒、高梁酒、紅苕酒,清代著名詩人劉郝柄在藺市古鎮飲酒後,乘著朦朧醉意吟嘆到“何以國詩腸,前村春酒熟”。
鄉鎮企業3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家,分別是海怡天集團有限公司、武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美心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鵬錦物流集團有限公司,201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82億元,帶動了周邊五馬、青羊、義和、新妙、石沱及後山增福、大順、同樂等5鎮3鄉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力的就業。
2012年實現本級財政收入6800萬元,可支配財力2.35億元。
藺市鎮自2001年來連續14年被評為涪陵區紅旗鄉鎮,是涪陵區特色小城鎮;是重慶市文明村鎮、重慶市十大旅遊名鎮、重慶市衛生鎮、重慶市城鄉統籌示範鎮、重慶市三峽庫區移民大鎮、重慶市三峽庫區遷建保護傳統風格風貌鎮、重慶市黨建示範鎮;是全國重點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新幹線試點鎮。
藺市鎮
藺市鎮

旅遊資源

藺市鎮歷史文化積澱豐厚,旅遊資源殷實。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歷史文化景觀眾多,可供旅遊開發和利用的有:東方劍齒象化石遺址、鳳陽新石器-殷商遺址、戰國至兩漢墓群、倒向屋基宋墓群、龍門大橋、安瀾古橋、鳳陽橋、龍濟橋、鎖南橋、稽麻橋、“冰雪盟心”題刻、夏氏節孝坊千手觀音、白玉碑朱書題記。民居有:雷家大院、雲家灣、冉家大院、魯家院子、陳家院子、奚家院子、何家院子、蔣家院子、藺家院子、文廟、山王廟、報本祠、上大夫第、大屋基碉樓、狀元堡、四方井、四坪寨、鄭光宗革命烈士陵園、張光憑革命烈士陵園等。
夕照長江(藺市鎮佳源影像 石偉 攝)夕照長江(藺市鎮佳源影像 石偉 攝)
美麗梨香溪(藺市鎮佳源影像 石偉 攝)美麗梨香溪(藺市鎮佳源影像 石偉 攝)
藺市鎮內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奇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有風景秀美的梨香溪、中西合璧的紅酒小鎮、100多平方公里的坪上田園自然風光,流傳至今的龍舞、評書、戲曲以及特醋、油醪糟等民俗民風傳統工藝、小吃33種。近年來,嚴格按《重慶市涪陵區藺市鎮三峽庫區遷建保護傳統風貌鎮保護與發展規劃》、《涪陵區藺市鎮梨香溪旅遊區發展總體規劃》、《重慶市涪陵區藺市鎮總體規劃》等規劃的要求實施,對景區道路、古建築、古街道、綜合管網等進行改造維護,並成立了名鎮保護與旅遊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名鎮管理委員會,並成立名鎮旅遊接待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組成強有力的工作班子與一技接待能力較強的導遊隊伍,目前年接待遊客在35萬人次左右。
藺市鎮
藺市鎮
美心紅酒小鎮酒店(佳源影像 石偉 攝)美心紅酒小鎮酒店(佳源影像 石偉 攝)
旅遊產業初具規模。已初步形成“四鎮”旅遊線路:美心紅酒小鎮旅遊線路、君子古鎮旅遊線路、五馬寺禪宗小鎮旅遊線路、堡子坪生態農業小鎮旅遊線路。2013年,接待遊客達35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3500萬元。
藺市鎮
藺市鎮
藺市鎮

基礎設施

藺市鎮東距涪陵20公里,西至重慶市區64公里,渝懷鐵路一、二線;沿江高速公路、103省道橫貫全境,另外有縣道公路44公里鎮道、公路51公里、村道路159公里、社道路285.9公里,路網結構合理,道路暢通,交通便利。
藺市鎮
(藺市鎮佳源影像 石偉 攝)(藺市鎮佳源影像 石偉 攝)
2007年—2011年,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8億元,完成公共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完成生產建築面積11.6萬平方米,生活用房174424平方米,建設道路總面積16萬平方米,栽植各種景觀樹種36萬棵,新增和改造綠地10328平方米,名鎮建設實現了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名鎮綜合服務功能及配套建設實現了新的突破。
整潔的藺市鎮街道整潔的藺市鎮街道
近年來,藺市鎮通過爭取上級補助和本級財政自籌等措施,參照市級中心鎮“561”標準,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積極打造特色風貌,目前,“五個一”項目中完成了3個50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性市民廣場、一條寬10米、長6.2公里繞城公路、一座日供水5000噸自來水廠、一座日處理1200噸的污水處理廠、一個涵蓋鎮區、運行良好的垃圾收運處理系統等項目建設並投入使用。“六個一”項目中“一個完善的鎮級衛生服務體系、一個鎮級衛生院、一個社區一個服務中心、一個公共文化活動中心、一所具有集中贍養250人以上規模的敬老院、一個1500平方米的品牌連鎖超市、一個具有220個攤位的農產品交易市場等已建設竣工投入使用;一個三級標準的汽車客運站。
長沖村水廠長沖村水廠
長沖村新農村居民點長沖村新農村居民點

科教文衛

全鎮共國小4所、高完中1所,全鎮有教職工300人,教學班15個,學生4900人,其中國小37個班,國中31個班,高中10個班。
有衛生院4所,衛生院占地1255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內設有內科、外科、骨傷科、放射科等科室,現有醫務人員98人,固定資產800多萬元。有敬老院2個,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200個床位;我鎮的文化、廣播電視得到了有效發展,寬頻網用戶9000餘台,入戶率占全鎮總戶數的100%,能收看100餘套電視節目。
藺市鎮
藺市鎮

城鄉發展

建設“一線、兩片、三點”三大品牌景區
一線:梨香溪異域風情旅遊區。沿16公里長的梨香溪兩岸打造異域風情文化,在梨香溪上打造水上遊樂等旅遊項目。
藺市鎮全鎮鳥瞰圖藺市鎮全鎮鳥瞰圖
兩片:“飛水村—銅古村—松蔭村”一片,打造以觀賞花卉、苗木等為主的旅遊項目;“泡桐村—連二村—新橋村”一片,打造以油菜、優質梨、特色蔬菜等為主的旅遊項目。
三點:“大橋社區—川祖廟社區—龍門橋社區”一點,打造以現代遊樂、古鎮文化等旅遊項目;“萬松村”一點,打造以休閒度假、生態觀光、宗教旅遊等為主的旅遊項目;“清水塘村”一點,利用清水塘湖泊群打造以休閒療養、水域生態觀光為主的旅遊項目。
完善四大配套體系
一是完善進出景區的交通體系。堅持“水陸並進、提高等級、確保全全”的原則,完成藺市旅遊碼頭建設、完成斑五路、藺安路油化工程,形成“一線、兩片、三點”景區公路網路化。
二是突出特色完善旅遊服務體系。在景區建設星級賓館、星級休閒山莊,提高接待規格和擋次。
三是規劃完善旅遊保障體系。立足於“一切為了遊客、一切服務遊客”的理念,建立完善旅客投訴、景區安全保衛、娛樂消費管理等監管體系,組建專業性監察工作組,讓遊客游得開心、住得安心、玩得舒心、購得放心。
四是完善景區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建設、持續發展、永續利用”的原則,加強景區景點各項建設的規劃執行管理力度,做到路按旅客要求修,城鎮建設按旅遊名鎮標準建、企業選址按旅遊規劃布局,以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中心謀劃藺市發展,定位藺市未來。
抓好三方面的策劃
一是抓好具體旅遊項目的包裝策劃,推出一批重大項目。利用美心投資集團、海怡天實業有限公司等的資金投入,3年內完成對梨香溪異域風情旅遊區、古鎮建設、萬松休閒度假、生態觀光、宗教旅遊等為主的一批重大旅遊項目建設,推進藺市鎮旅遊業的大發展;
藺市鎮
二是抓好藺市鎮旅遊線路的策劃。要站在全國旅遊線路分布全局,立足於全國旅遊市場的競爭,突出“長江三峽——烏江畫廊”這條主線,策劃“重慶主城——藺市——仙女山——武陵山”為主的4—5日游,留住旅客。三是抓好拓展市場行銷策劃。抓好美心特色工藝品和藺市特色傳統工藝品的宣傳促銷,把我們的風景、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特色賣出去。
藺市鎮
實現四大目標
一是要深化提高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提高藺市核心競爭力。二是要將藺市鎮發展成為城鄉統籌、古鎮建築、傳統文化、異域文化、生態觀光、休閒娛樂“六位一體”的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三是在未來3—5年將藺市鎮打造成三峽庫區旅遊第一鎮,重慶市的經濟強鎮。四是旅遊收入5年內達到1億元,真正把藺市建成享譽國內外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招商引資

堅持工業強鎮思想,狠抓招商引資,壯大工業產業規模。進一步加大扶優扶強力度,加大對支柱行業、骨幹企業的政策資金扶持;加大名牌爭創力度,努力培植1—2家主業突出,帶動作用強的名牌企業;
做大企業實力,力爭實現產值過億企業2—3家;狠抓項目推進,重點協調健祿液化氣項目,爭取早日動工建設;
加快在談項目落戶進程,解決好成熟度高的項目簽約落戶,重點做好望仙酒廠改造升級,提升望仙酒影響力,助推望仙酒廠做大做強;拓寬招商渠道,積極挖掘旅遊市場資源,捕捉信息,力爭引進2—3個旅遊企業落戶,實現到位資金5000萬元;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個;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產值比重力爭提升10%;新發展微型企業50戶;進一步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制定優惠措施,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現代農業

培育示範,突出基地帶動作用。積極培育發展大型農業產業示範基地建設項目,突出輻射帶動作用,爭取政策、技術優勢,加快龍頭企業基地建設,重點協助鑠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新橋基地春季正式開始綠色蔬菜種植,增加種植規模300畝,開建100畝蔬菜景觀長廊,申請綠色蔬菜相關資格認證;
擴大源緣中藥材專業合作社中藥材種植規模500畝,打造中藥材種植觀光示範園;加快梨香700畝現代農業園項目建設;積極加快土地流轉,爭取新引進大型農業產業項目1個。
“固本求新”,壯大核心品牌優勢。一方面圍繞六大特色農業基地優勢產業,積極壯大核心品牌,做好、做精、做大“南方早熟梨”、“藺市坪大米”、“藺市蔬菜”、“白茶”、“中藥材”五大品牌,發展水稻制種3500畝,在白玉村建設200畝高端大米種植示範基地,蔬菜種植力爭突破18000畝,果品產量力爭突破8000噸,中藥材突破5000畝,加大產業附加值開發;
另一方面積極開拓創新,按照市場規律,結合政策推進進度,落實優惠政策,盤活農民資產,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吸引各路資金積極參與本地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獎補扶持一批種養大戶,打造一批家庭農場,運用農業科技轉化農業發展成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藺市鎮

發展思路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深入落實全區發展戰略的關鍵之年,也是加快藺市鎮發展的攻堅之年。當前,巨觀經濟形勢越趨複雜嚴峻,影響經濟成長的因素不斷增多,但從總體上看,經濟形勢長期向好,藺市持續健康發展的勢頭並沒有改變,我們必須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圍繞建設以旅遊為特色的城鄉統籌示範鎮,全面加強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建設,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奮力拚搏,推動藺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市、區會議精神,緊扣區委區政府部署,按照鎮黨委要求,加快建設以旅遊為特色的城鄉統籌示範鎮,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突出四大民生工程,重點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全力推動我鎮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實現15億元;
——農業生產總值增長15%,實現6億元;
——工業總產值增長15%,實現37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實現9億元;
——企業總產值增長15%,實現84億元;
——財政收入力爭增長17%,實現6480萬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實現28300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實現11000元;
——全面完成區上下達節能減排任務;
——城鎮化率提升1.5%。

城鎮建設

增強場鎮功能配置,打造亮點工程。積極探索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投資1260萬元,建成三級汽車客運站1個;完成護岸綜合整治工程征地拆遷等開工建設的前期工程;完成農貿市場綜合改造一期工程,打造標誌性建築、精品居住小區和特色商業街,深度開發商賈路商業價值,著手引進知名商業品牌入住;完成藺市鎮濱江大道片區排水管網改擴建;
對集鎮店鋪門匾統一進行改造,加快場鎮綠化;積極協調旅遊碼頭建設工作;投資410萬,完成拖板橋到常家山路燈安裝工程,照亮藺市門戶;力爭開通涪陵至藺市公交路線,完善交通體系,扮靚藺市門面,提升集聚能力;強化整治鎮容鎮貌,規範戶外廣告,保持場鎮清潔衛生,提高城鎮管理水平。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面貌。完成五堯、四坪、萬松、龍泉、金竹、五四、新橋、桃園8個村28公里村道路建設,啟動藺安路升級改造和四青路藺市段4.5公里硬化,全面提升交通質量;硬化條件成熟的社道路30公里,新修3個村生產生活便道80公里,居民點對外連線路15公里,加快完善農村交通網路;
積極爭取投資,全面完成大橋、金竹、泡桐第二批人飲安全工程建設,解決8100人安全飲水問題,爭取啟動五四、白玉、龍泉、青龍、五堯第二批人飲工程項目;爭取投資1680萬元,全面完成7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金竹防洪渡汛項目建設,高標準整治山坪塘100口,不斷增強農村水利設施抗災能力;投入1600萬元,完成飛水土地整治項目4000畝,力爭啟動清水塘、紅旗3000畝、五堯7000畝、長沖7500畝土地整治項目,提升農業生產基礎條件;爭取完成500戶C級、100戶D級危房改造,完成臨水房屋搬遷3000平方米,保護老百姓生命財產;完成120人生態扶貧搬遷任務,完成長沖世行扶貧貸款項目二期建設;全面完成2012年度復墾任務,通過市級檢查驗收,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藺市鎮
藺市鎮
藺市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