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也藏不住

藏也藏不住

《藏也藏不住》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一檔以聲音為載體的全媒體小型對談脫口秀節目。以收藏為切入點,講歷史故事、聊傳統文化、談時代話題……在飛速變化的媒體環境中,這是“經典文化與流行思想”的一次對談,也是“傳統文藝核心通俗化闡釋”的一種嘗試。製作人李曉東與撰稿人劉滴川“氣質分裂但精神統一”的對談,將看似“遙遠而高深”的傳統文化,在輕鬆的交流中淺顯易懂地表述出來。

基本介紹

節目簡介,創作背景,主創簡介,媒體創新,節目衍生,

節目簡介

《藏也藏不住》是一檔小型對談脫口秀節目,是《大國有學》2015年度的重點選題,也是製作人李曉東和撰稿人劉滴川繼廣播音畫《詩遇見歌》後的聯手打造的第二檔“經典文化通俗講述”的全媒體音頻節目。《藏也藏不住》以收藏為切入點,講歷史故事、聊傳統文化、談時代話題,在飛速變化的媒體環境中,這是經典文化與流行思想的一次對談,也是將傳統文藝核心進行通俗化闡釋的一種嘗試。兩位主持人“氣質分裂但精神統一”的對談,將看似“遙遠而高深”的傳統文化,在輕鬆的交流中淺顯易懂地表述出來。
藏也,暗喻了這是一檔以“收藏”為切入點的節目;一檔植根於“中華文化寶藏”中的節目;一檔藏匿於浮華背後卻存有別樣神秘和精彩的節目。藏不住的,是收藏者的心情,打眼的傷悲、撿漏兒的竊喜;也是節目的一個風格,真誠、真實、毫無保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更是歷史對世人的態度,萬事萬物,沒有什麼可以隱藏,沒有什麼可以逃避。“藏也藏不住”,體現了節目的娛樂性和批判性,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莫想存僥倖,藏也藏不住。
節目宗旨:調侃卻不亂砍,戲說但不胡說。即:節目中言語輕鬆詼諧,但絕不信口開河,所有觀點禁得起推敲、有據可查;故事性強,內容吸引人,但不胡編亂造,所有事件有史料可依。

創作背景

說到國學或中國傳統文化,今人的直觀感受多是“深奧、複雜、離自己太遠”,似乎這些“古老”的東西並不屬於這個時代,只有古人才活在其中。但是,對那些了解並熱衷於“琢磨”傳統文化的人而言,老祖宗這些能夠“留得下”、“立得住”的東西多是好東西,經得起歷史推敲、熬得住時間檢驗。可怎么能讓現代人接受甚至喜歡這些,怎么能讓本不了解這些東西的人先知道“有”然後再“學”,甚至到“愛上”——媒體人也好,批評家也罷,在意識到“經典文化危機”的同時也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種時代的責任。
“文藝青年總愛犯這種‘毛病’,感覺自己承擔著一個時代‘文藝復興’的責任,總愛有的沒的就給自己加一點‘義務’。”——《藏也藏不住》主創者說
《藏也藏不住》就是在這樣一種“略帶惆悵卻群情激昂”的氛圍中萌發了創意。2015年1月,《藏也藏不住》的製作人李曉東和撰稿人劉滴川當時正在聯手打造另一個廣播節目《詩遇見歌》。從當時的整體構想來看,《詩遇見歌》的內容是經典的、形式是精英的、定位是小眾的。而此時,兩人已經萌發了做一個與之反差較大的節目,唯一保留的只有一點:內容一定還是屬於經典文化範疇的。至於形式,要徹底通俗化、流行化,甚至可以娛樂化。這檔節目的定位是大眾化的,是聽得懂中文就能聽得懂節目。逐漸的,做這個節目的想法越來越多的被提出,思路也更加明確了:做一檔廣播節目,以古玩收藏為切入點,用輕鬆、詼諧的言語交談,時尚、娛樂的包裝形式,從收藏品看歷史、聊傳統文化。深入淺出地講一些收藏知識,聊一點生活趣事,說一些市場現象。
傳統與現代,古典文化與流行文化幾乎就是一對矛盾的存在,就如同兩種氣質的人,怎樣的節目才能將二者很好地融合與呈現,怎樣才能把“遙遠而高深”的內容,淺顯易懂地表現出來?一個“氣質分裂”的節目就這樣呼之欲出。2015年5月,節目的創意才算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方案,6月,《大國有學》第四季策劃會上,《藏也藏不住》的節目方案獲得通過。

主創簡介

《藏也藏不住》製作人、主持人
李曉東,媒體策劃人,節目主持人、製作人。28歲時作為策劃人獲得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後的第一個國際大獎,翌年獲全國廣播“金鹿獎”。參與創作的節目多次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作為一個“85後”媒體人,他具有播音主持、錄音藝術、經紀人三個互不相關的資質,做著製作人、主持人、錄音師、音樂編輯四個平行一體的工作——在他看來這不是工作狀態的分裂,而是人生體驗的統一。
李曉東李曉東
《藏也藏不住》撰稿人、主持人
劉滴川,青年詩人、藝評人,《藏也藏不住》節目撰稿、主持人。自幼接受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傳統美育教育,從小寫詩填詞,17歲時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填海》。他酷愛金石、訓詁,27歲時用三個月時間完成一百五十萬字的《山海經校詮》並出版,是迄今最年輕的為《山海經》作注者。多年來,他仿佛一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徘徊,思考著“是做個才子還是夫子”這種極端分裂的問題。
劉滴川劉滴川

媒體創新

為了實現傳統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構想,《藏也藏不住》從內容構思之初便為融合做好鋪墊,力圖做一個“榫卯”式的融合、嵌入式的融合。其次,微信號的設定不僅是為了節目的發布,而是為了彌補廣播媒體“有聲無畫”的劣勢,特別是對於收藏類節目而言,圖文的輔助可以更有效地幫助聽眾直觀的了解節目;最後,時尚化的包裝是新媒體內容之外、平台之上的重要一環,打破用戶對傳統文化“古老”、“沉舊”、“土氣”的慣性思維,而是以新鮮的方式、時尚化的表達來面對用戶。

節目衍生

為《藏也藏不住》開播預熱,欄目組編寫的《大國有學》一書書中收錄了《藏也藏不住》兩個主題總計6期節目的內容,是音頻內容的整理改編。
藏也藏不住
隨書附贈的別冊《藏也藏不住》收錄了10件高端收藏品圖片及其詳細介紹,製作精美,可作為記事本使用,這也是節目主創、圖書編委會送給讀者的一份小禮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