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棗鐵路

薛棗鐵路是指薛棗支線自津浦鐵路薛城(原臨城)站起,東行經山家林、鄒塢至棗莊站,正線全長31.121公里。此線系津浦鐵路北段總局為運中興煤礦有限公司煤炭,於1911年始建,1912年完工。

全線地處山間盆地,有低緩丘陵起伏,東北高西南低,為第四紀黃土層所覆蓋,土質尚堅,厚3米至15米不等;屬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兼受海洋氣候影響,春秋有季風,冬季乾冷,夏季濕熱;極端最高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21.8℃;年均降雨量673.6~765毫米;無霜期200天以上,年均風速3.54米/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棗鐵路
  • 是指:薛棗支線自津浦鐵路薛城
  • 原長臨城
  • 線全長:31.121公里
線路建設,技術改造,

線路建設

1908年清政府二品銜直隸候補道張蓮芬呈報山東巡撫,擬自修臨城至棗莊鐵路與津浦鐵路幹線接軌,以運中興公司之煤。1910年津浦鐵路督辦大臣徐世昌,命津浦鐵路北段總局建設臨棗支線。1911年5月北段總局總辦朱啟鈐命工程司米樂查勘並組織施工,1912年1月完工。線路在棗莊與中興公司自建的台(兒莊)棗(莊)鐵路相接。初建時設鄒塢、齊村棗莊3站,1917年11月增設山家林站,1932年撤銷齊村站;棗莊站建2股道矩形車庫,20米長人力轉盤,25噸水櫃,灰坑、水鶴各1座和上煤設備;初無信號機,至1932年臨城、鄒塢站增設電氣路籤。1937年主要技術標準和條件為:最大坡度2.5‰,最小曲線半徑1000米,鋼軌33公斤/米,木枕每公里1400根,共建橋涵71座,除一座鋼橋外,余多為板梁或蓋板涵。

技術改造

1938年5月,日軍侵占臨城,為掠運煤炭立即進行修復受到戰爭破壞的薛棗支線。1939年各站設路牌機和臂板信號機,1941年增日制大型機車,1942年建山家林至陶莊的煤礦專用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鐵道游擊隊,堅持抗日,炸橋破路,迫使線路時有中斷。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軍民曾破襲國民黨政府一度修通的臨棗支線。1948年11月臨城解放,華東區鐵路管理總局立即修復臨城至山家林段遭戰爭破壞的線路。1955年煤炭工業部投資修復損壞較嚴重的山家林至棗莊段,由北京煤炭設計院設計,濟南局工程處施工,1955年12月開工,次年9月14日竣工。修復後線路等級達到專用線標準,到發線有效長為650米,鋼軌重43公斤/米,橋涵載重按中-22級。修復的主要工程量為正線16.820公里,站線4.280公里,橋樑35座,另外對給水、信號、電力等設備也進行了修復增設。1958年、1973年和1985年曾進行三次線路中修和橋樑大修。截至1985年底全線主要技術標準和條件為:Ⅱ級幹線標準,最大坡度4%;最小曲線半徑290米;牽引類型為“前進”型蒸汽機車;到發線有效長為850米;閉塞方式區間為64D型半自動閉塞;鋼軌正線用50及43公斤/米;軌枕由1956年的正線每公里1440根增至1760根;道床道碴厚度正線由25厘米增為30厘米;信號採用8505色燈電鎖器聯鎖。線路容許速度已由建國初每小時30公里,提高到每小時70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