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巋傳

《蕭巋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蕭巋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 作者:魏徵
  • 作品出處:《隋書》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蕭巋傳
蕭巋,字仁遠,梁昭明太子統之孫也。父察,初封岳陽王,鎮襄陽。侯景之亂,其兄河東王譽與其叔父湘東王繹不協,為繹所害。及繹嗣位,察稱籓於西魏,乞師請討繹。周太祖以察為梁主,遣柱國於謹等率騎五萬襲繹,滅之。察遂都江陵,有荊郡、其西平州延袤三百里之地,稱皇帝於其國,車服節文一同王者。仍置江陵總管,以兵戍之。察薨,巋嗣位,年號天保。巋俊辯有才學,兼好內典。周武帝平齊之後,巋來賀,帝享之甚歡。親彈琵琶,令巋起舞,巋曰:“陛下親御五糸玄,臣敢不同百獸!”高祖受禪,恩禮彌厚,遣使賜金五百兩,銀千兩,布帛萬匹,馬五百匹。巋來朝,上甚敬焉,詔巋位在王公之上。巋被服端麗,進退閒雅,天子矚目,百僚傾慕。賞賜以億計。月餘歸籓,帝親餞於滻水之上。後備禮納其女為晉王妃,又欲以其子瑒尚蘭陵公主。由是漸見親待。獻皇后言於上曰:“梁主通家,腹心所寄,何勞猜防也。”上然之,於是罷江陵總管,巋專制其國。歲餘,巋又來朝,賜縑萬匹,珍玩稱是。及還,上親執手曰:“梁主久滯荊楚,未復舊都,故鄉之念,良軫懷抱。朕當振旅長江,相送旋反耳。”巋拜謝而去。其年五月,寢疾,臨終上表曰:“臣以庸暗,曲荷天慈,寵冠外籓,恩逾連山,爰及子女,尚主婚王。每願躬擐甲冑,身先士卒,掃蕩逋寇,上報明時。而攝生乖舛,遽罹屙疾,屬纊在辰,顧陰待謝。長違聖世,感戀嗚咽,遺嗣孤藐,特乞降慈。伏願聖躬與山嶽同固,皇基等天日俱永,臣雖九泉,實無遣恨。”並獻所服金裝劍,上覽而嗟悼焉。巋在位二十三年,年四十四薨,梁之臣子謚曰孝明皇帝,廟號世宗。子琮嗣。巋著《孝經》、《周易義記》及《大小乘幽微》十四卷,行於世。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