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鏡湖公園

蕪湖鏡湖公園

蕪湖鏡湖公園鏡湖風景區位於蕪湖市區中心,與著名的中山路步行街毗連。由大、小鏡湖水面230畝,湖濱綠地54畝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蕪湖鏡湖公園
  • 地理位置:蕪湖市區中心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迎賓閣
景區介紹,文化背景,主要景點迎賓閣,

景區介紹

鏡湖北倚赭山,無風時水平似鏡,清澈明亮,每當夕陽西斜之際,赭山與湖水相映,亭形塔影,湖光山色,顯得更加明媚秀麗。鏡湖依赭山,傍弋水,以“環種楊柳”而景勝一方,“名人題詠者不可勝計”。春和日麗,千株綠柳,萬條柔絲,低垂搖曳,倒映水中,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畫卷。泛舟湖上,如置身山水畫中。蒙蒙春雨中漫步煙雨墩,但見一湖煙雨,滿堤煙柳,確有“鳩茲煙水地”、“人在小蓬萊”之感; 而置身觀嵐亭,憑欄眺赭山,湖光山色,“煙雨變態”,“山欲飛來煙滿堤”之景,“恍在武陵最幽處”之情,皆可體味。入夜,霓虹閃爍,燈火繞堤,更是如夢如幻。

文化背景

鏡湖是開放式的風景區,亭台樓閣相望,曲橋長廊互通;細柳掩映下,蕪湖籍歷史文化名人蕭雲從塑像、阿英、洪熔藏書室、王步文紀念亭等點綴其間;各式現代化建築群環湖矗立,使“鏡湖細柳”這一著名歷史景觀又平添濃郁的都市情調,現代風光 。蕪湖市鏡湖公園 “鏡湖細柳”系古“蕪湖八景”之一,歷來“為邑中風景最佳處”。蕪湖市鏡湖公園(5張)
“鏡湖細柳”景觀列為蕪湖八景,約在清末或民國初年,作為景區自宋張孝祥始,迄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張孝祥仕途坎坷,壯志難酬,“憂國空含情”!他捐田百畝開闢景區,並以“陶塘”易名,一方面表達“歸田園居”的意思,另一方面也確因鏡湖景色秀美使人陶然。張孝祥還在湖邊建“歸去來堂”和“野志堂”後均毀。近代,李鴻章家族投入巨資在鏡湖周圍興建了大花園、景春花園、柳春園、怡園(即吳家花園)、煙雨墩、西花園等,建築物參差錯落,花木爭奇鬥豔,景觀居多,後毀於水災和戰亂,各花園今猶作街巷之名。
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鏡湖景區進行大力修繕,52年闢建“陶塘公園”,57年改名“鏡湖公園”,85年對鏡湖進行了重點改造建設,並闢為鏡湖風景區。近年來,隨著鏡湖風景改造工程日趨完善,沿湖四周綠草如茵,古樹參天,四季鮮花如織,遊人如潮,景區、景點星羅棋布環立四周,如:迎賓閣、高知園、觀嵐亭、步月橋、湖心島、花鳥市場、步文亭、柳春園、遊船碼頭、煙雨墩(蕪湖市圖書館址)、書畫院(原址為鏡湖餐廳)、尺木亭等。

主要景點迎賓閣

位於小鏡湖東北角,原為半島,64年疏浚小鏡湖挖掘成島,面積10畝,蕪湖鏡湖公園(9張)73年興建迎賓閣。迎賓閣為兩層單檐樓閣,飛檐翹角,綠色琉璃瓦蓋頂,頗具民族特色,景區內樹木蔥鬱,園徑通幽,迴廊下芭蕉搖拽,月桂扶疏,島上樹木花卉百餘種,南面臨湖建有水榭一百餘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