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蕪湖市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
  • 類型:工作報告
  • 時間:2008年
  • 地方:蕪湖市
基本簡介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在中共蕪湖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髮展機遇,積極應對環境變化,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紮實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
(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經過五年發展,全市生產總值由254億元增加到580億元(預計數,下同),年均增長15.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300美元,年均增長14.3%。財政收入由36.2億元增加到105億元,年均增長2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80.1億元增加到164億元,年均增長15.4%。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由184億元增加到452億元,年均增長19.7%。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51億元,年均增長34.5%。建成了奇瑞汽車改擴建、海螺水泥熟料、蕪宣高速、蕪馬高速、沿江高速蕪銅段、華強旅遊城方特歡樂世界等一批事關全局發展的重大項目。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一、二、三次產業比重由9.6:49.6:40.8調整為5.7:58.1:36.2。都市型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服務業發展水平得到提升,工業經濟主導地位進一步確立。
(二)經濟成長質量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方式明顯轉變
產業集群化趨勢明顯,企業核心競爭力普遍增強。2007年汽車及零部件、材料、電子電器產業完成產值740億元,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1%。新建了5個省級開發區。2007年園區工業實現總產值657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8.5%。五年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18%上升到44%。奇瑞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第一個乘用車產銷量突破百萬輛的自主品牌。全市35%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了研發機構。五年建成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企業技術中心22家、重點實驗室3個,獲得馳名商標2個。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57%。查處關閉了一批違法排污企業,建設了一批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加強了生態環境建設,實現了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城市空氣、供水質量位居全國前列,經濟成長向低能耗、低排放、高產出、高效益加快轉變。
(三)統籌城鄉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鄉面貌發生明顯變化
按照城鄉產業發展、規劃管理、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就業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建設一體化的要求,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成市縣快速通道蕪繁路、蕪屯路,建設農村公路2200公里。完成了長江乾堤除險加固工程。實施了萬畝以上圩口堤防達標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3億元。開展全國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改進農村公共服務,加快了村莊整治步伐。對城市行政區划進行了重大調整,市區面積由230平方公里擴大到72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由68平方公里擴展到117平方公里。新建、改造了九華北路、銀湖路等16條城市主幹道,實施了濱江公園、九蓮塘公園等一批城建項目。五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288億元,是前五年的3倍。
(四)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發展動力明顯增強
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完成,綜合改革不斷深化,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基本建立。深化市、區財政體制改革,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制度改革,構建了公共財政體系的基本框架。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市級國有經營性資產由五年前的40億元增加到131億元。基本完成國有和集體工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民營經濟發展迅速,五年新增私營企業8700戶,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60%以上。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成立了中部地區首家農村商業銀行——蕪湖揚子農村商業銀行,初步建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五年實際利用外資14.4億美元、省外資金76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30.9%、43.3%。2007年進出口總額達16.5億美元,年均增長42.9%。港口年吞吐量由1730萬噸增加到4600萬噸,年均增長21.6%。經濟外向度由9%提升到20%以上。
(五)民生工作紮實開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五年累計新增就業崗位23.9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建立。全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30.3萬人,年均增加1.5萬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每月由492元提高到868元。失業保險參保22萬人,失業金每人每月由223元提高到340元。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32.8萬人,醫藥費個人負擔比例由33.5%下降到19.9%。建立了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參保人員分別達16萬人、10.1萬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由每月192元、60元提高到252元、80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積由15.6平方米、27.2平方米分別提高到18.4平方米、34平方米。全市私人汽車保有量由4700輛增加到18900輛。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493元增加到13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2853元增加到5050元,年均分別增長14.9%和12.1%。
(六)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建設明顯加強
組織開展了“創新文化”、“堅持科學發展、打造五大優勢”等解放思想大討論,推進“誠信蕪湖”建設,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取得明顯成效。率先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進中國小均衡發展,中國小布局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兩基”成果得到鞏固,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成立了蕪湖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蕪湖技師學院。高教園區基本建成。蕪湖職業技術學院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示範高職院校行列。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了科技館等一批重點項目,新增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深化疾病預防和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加強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城鄉衛生服務網路。人口和計畫生育綜合改革紮實推進,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完成了第六屆村委會、第五屆居委會換屆選舉,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強。開展了第一次經濟普查、第二次農業普查。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和人防建設。我市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檔案、地方志、民族、宗教、氣象、外事、僑務、對台、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七)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依法行政水平明顯提高
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和採納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五年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417件,政協建議案、委員提案和建議2113件,辦復率達100%。完善用人、用錢、用地、用權制度,推進“四用”制度向縣區、鎮村延伸,向其它領域拓展,政府工作效能進一步提高。對行政審批和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進行了多次清理,減少審批項目40%。完善行政服務中心運行機制,單個項目平均辦結周期由15.1個工作日減少到2.3個工作日。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招標採購中心,累計辦理招標項目4700多個。建立健全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加強電子政務建設,開通了“市民心聲”網站,增強了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加大對商業賄賂等損害民眾利益不正之風的治理力度,嚴肅查處了一批案件。
2007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一年來,我們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市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結構最佳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全市生產總值淨增10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淨增140億元,工業企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預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7%;財政收入增長2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5%;進出口總額增長89.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20%和11.9%;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內。重點抓了以下七個方面的
一是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全年市級調度資金21.8億元,支持縣區發展。認真落實支農惠農政策,積極實施各項富民工程,都市型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6.5億元,增長3.8%。糧食總產量達83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3個、綠色食品認證18個、有機食品1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18個,帶動農戶10.4萬戶。啟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強了長江及內河河道黃砂管理。繼續推進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制定了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點布點規劃。蕪南路快速通道三期和蕪南供水項目已進場施工。萬畝以上圩口堤防達標工程完成投資5000萬元。新建水泥路406公里,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標。全市村通公交班車率達86%。加快三縣天然氣工程建設,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