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友

蔡茂友

蔡茂友,1963年出生於江西九江瑞昌市。1982年於瑞昌二中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書法師從啟功先生和秦永龍老師,繪畫拜崔如琢先生為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茂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九江瑞昌市
  • 出生日期:1963年
藝術簡歷,書畫拍賣收藏,書畫作品展覽,書畫作品評析,蔡茂友藝術館,

藝術簡歷

編著有《中外文學名著速讀全書》、《懷舊文學叢書》、《純情文學叢書》、《白話二十四史精華》、《海外華人典藏》、《三國演義與經商謀略》、《書聖神品》、《四大楷書臨摹技法》、《唐宋書法精品》、《歷代書法精品》、《蔡茂友鋼筆書法叢帖》、《快寫鋼筆字》、《蔡茂友書法叢帖》和《蘆葦盪與孩子王》等300餘部,計3億餘字。
先後供職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部、全國人大、中殘聯和台盟中央等單位。現為世界書畫名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名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書畫研究會理事、北京海峽兩岸書畫家聯誼會副會長、中國民間國寶博物院院長、名家書畫出版社社長。

書畫拍賣收藏

2019年3月23日,倍受關注的“嘉德四季當代風華——中國當代繪畫”拍賣會,3月23日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落槌定音。當代書畫名家蔡茂友的水墨精品首次亮相中國嘉德拍賣會,作品《幽香圖二幀》(48X48cmx2)、《蘭石圖二幀》(48X48cmx2)、《大吉圖》(96X35cm)和《墨竹圖》(96X35cm),分別以40萬、45萬、50萬、35萬元落槌,總成交價195萬元。
2018年3月24日,遼寧華安“2018春季蔡茂友水墨作品專場拍賣會”在瀋陽河畔花園舉槌,本場拍賣共推出蔡茂友創作的水墨牡丹、墨荷、墨竹等作品67件,實拍64件。成交64件,落槌總價1.02億元,總成交額1.17億元人民幣。其中,拍品240X124cmX6《盛世昌隆繁華似錦》,以2800萬起拍,最終以3300萬落槌成交,再創蔡茂友單幅作品的拍賣新紀錄。
2017年6月3日,北京翰海2017年春拍“中國當代書畫”專場在北京嘉里中心舉槌,主推中國當代優秀實力派書畫家。當代書畫名家蔡茂友2017年作《家美》以120萬元落槌,總成交價 138 萬,每平方尺17.7萬元人民幣。
蔡茂友水墨牡丹在北京保利秋拍以110萬成交蔡茂友水墨牡丹在北京保利秋拍以110萬成交
在2017年1月8日,北京翰海四季(第93期)拍賣會上,蔡茂友的兩幅水墨牡丹扇面(直徑42cm),分別以12萬和16萬落槌。
2016年12月9日,遼寧華安拍賣有限公司在瀋陽國藝博物館舉辦蔡茂友書畫作品專場拍賣會,創下耀眼新紀錄。本場拍賣共拍蔡茂友先生水墨牡丹、墨荷、墨竹和書法作品125幅,成交115幅,總成交額6080萬,其中水墨牡丹長卷《春風得意》成交價為創紀錄的1450萬元。全場平均每平方尺近12萬元,再創蔡茂友作品拍賣新紀錄。

蔡茂友作品在2017年北京翰海春拍再傳捷報蔡茂友作品在2017年北京翰海春拍再傳捷報
2016年12月4日,書畫名家蔡茂友的水墨牡丹作品《春風萬里》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賣會以90萬元起拍,以110萬落槌,拍賣價格再創新高。
2014年5月10日,北京翰海2014春季拍賣會在北京嘉里中心飯店隆重舉行,在本次拍賣會上,書畫名家蔡茂友的兩幅書法作品《草書》、《草書王維詩》以總成交價19萬元人民幣(每平尺1.2萬元)的價格落槌成交。

書畫作品展覽

青花如夢—蔡茂友陶瓷書畫展在京舉行
青花如夢—蔡茂友陶瓷書畫展開幕式青花如夢—蔡茂友陶瓷書畫展開幕式

  
2014年9月6日下午,由中國書畫名家協會、中國影人畫院主辦,中國民生銀行藝術民生俱樂部、北京和諧子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名家書畫出版社承辦,牛晨策展的“青花如夢--蔡茂友陶瓷書畫作品展”在民生俱樂部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許嘉璐的代表人吳新秋,國務院參事、中國影人畫院院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導演李前寬,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高運甲,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能憲,中國書畫名家協會主席、著名書畫家崔如琢,中國民生銀行行長李沁春等領導和相關企業家、評論家和收藏家以及多家媒體總計一百餘人出席了這場盛會。
本次展覽是蔡茂友作品首次以個展的形式在北京亮相,共展出蔡茂友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瓷書畫及紙本書畫精品80幅,包括現今已知的最大青花瓷繪畫大盤《荷風十里》、《天香》(直徑1.62米),以氣勢和筆墨取勝,其寫意筆法熔鑄百家,獨創一格;以及巨幅狂草作品《將進酒》(7500px*13250px),筆走龍蛇,迅疾駭人,成為本次展覽最大的亮點。展覽作品形式多樣,精彩紛呈,集中展現蔡茂友的藝術成就和創作的心路歷程。藝術家蔡茂友告訴記者,創作青花瓷作品需要掌握技巧,需注意筆墨的濃淡、乾濕。蔡茂友以書入畫,與瓷結緣,青花如夢,為他的藝術之旅描畫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此外,著名書畫家崔如琢先生為本次展覽親筆題寫展名:“青花如夢”。

書畫作品評析

——我讀蔡茂友的書與畫
將近三十年前,我與茂友相識在北京師範大學,那時我在歷史系讀研究生,他在中文繫上本科,我們不僅是校友,更是書友。當時啟功先生在北師大中文系任教。啟先生對人親切和藹,做學問踏踏實實,這種做人做學問的態度越來越成為北師大書法學習的文化傳統。茂友學習書法就是在北師大開始的。一次偶然機會,他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一本啟先生寫的《詩文聲律論稿》,該書是啟先生手寫稿的影印本,浸染著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墨香,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息。茂友驚嘆先生書法清澈澄明,意境深遠,淳古高標,超逸出塵,因而愛不釋手。他心中暗暗涌動著一種激情,便把先生的書借回到寢室,天天執筆沾上罐頭瓶盛的清水,一筆一畫在學生宿舍的樓道里臨摹,一練就是一宿,至今在北師大仍傳為佳話。
蔡茂友創作書畫照片蔡茂友創作書畫照片
書法以用筆為先,茂友苦練用筆,一橫一豎地琢磨,筆耕不輟,夙夜興寐。他勤奮學習臨摹名家的作品,用心領會,用心揣摩,漸漸心竅大開,書法大進,一年後當選北師大學生書法協會主席。茂友經常組織策劃學校的書法展覽和比賽,學生研習書法氣氛空前活躍。一次,啟先生在學生書法展覽上看到茂友的作品後大加讚揚,主動提出讓他今後星期天到家裡學習書法。經先生指點,他練就了一手頗具啟派風範的書法,字型工整端莊,一絲不苟,俊逸灑脫,剛柔相濟。
“先文後墨”始終是書法藝術的優良傳統之一。啟功先生說:“字要寫得好,要有豐富的文史知識,各門都要打通,文學功底要紮實。”茂友對古典文學、史學、經學、訓詁、語言文字學均有造詣。他把自身的涵養帶到了書法藝術理論和實踐中,在學校期間深入考證了蘇東坡的重要文學、書法理論史料,畢業論文《東坡書法縱橫談》,全面闡述了蘇東坡以自然為核心內容的書法美學思想主旨,被評為北師大優秀畢業論文。
茂友書法有真行草隸篆諸體,尤以行草書見長,其筆法線條遒健,體勢連綿,氣脈暢達,開合自如。他不贊成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力求以古人的筆法、墨法、章法去展現今人的情懷和境界。讀茂友筆下“馳毫驟墨列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跌宕,其中有疾有速,有輕有重,極富動感,使人不難想像出他對傳統的把握和對古人經典力作的貫通能力。
茂友喜歡青花瓷,他嘗試以釉代墨在泥胚上書寫。用筆上的連貫與手法的熟練把握,使人看到了陶瓷上永不停歇的運動狀態。欣賞茂友青花瓷書法《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無須花》仿佛微風中靜靜流淌山泉溪澗,清泠透亮而又蜿蜒迴環,讓人充分感受到他既體現其個人風格又具有時代精神氣息,既生動又富有韻味的書體。
藝術貴在融匯、貴在創造。茂友以書入畫,筆下猛虎,或伏或躍,或行或嘯,無增添山石、池水、花草樹木等背景,而是一片幽境浩渺,減少構圖太滿給人的壓抑感,自然地把目光引向主體,正所謂“此處無物勝有物”。茂友畫中的老虎活靈活現、顧盼威嚴,不論從哪個方向看,這隻老虎的眼睛都是盯著看畫的人。筆法兼工帶寫,神形兼備,栩栩如生。徐渭在《食虎眼》云:“虎眼白琉璃,誰能隸虎皮”,茂友深諳此理。他把書中章法與畫中布局相調理,大開大合,顧盼生姿,痛快淋漓。這已不是從一家到另一家的筆墨形式轉換,也並非以書直接寫畫,更不是從文到圖的詮釋呈現,而是跳出藩籬處的精神解放。書為心畫,共合一道,書畫的形象塑造和神氣融合應該是茂友思想情趣的升華。茂友的書畫互相融通,正是表現了他心源的自覺,正逐漸由“ 變”的層面向“通”的層面推進。當然,真正做到由“變”到“通”,並非是短期內那么容易達到的。但事實證明他已開始向這個方向邁進,令人欣喜。
在眾多書畫家的作品中,我們能一眼認出哪是茂友的作品。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創造經典,無疑是茂友畢生追求的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尤其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和滴水穿石的艱苦努力。
詩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祝茂友再攀藝術高峰!
(作者何毅亭,系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務副主任)
2013年3月2013年3月
蔡茂友書畫印象
摩 羅
上世紀八十年代,蔡茂友求學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負責學校書法社團工作,常問道於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並得先生面授口傳,受益終身。啟功先生為人謙遜,集學術與藝術於一身,對傳統書法法帖臨摹用功甚深,精研結字又重用筆,形成了雋秀挺拔、率真簡練的書法風格。蔡茂友先生追隨啟功先生多年,得其書藝三昧。
古時書論強調“書貴用筆”,啟功先生認為“用筆”和“結字”二者不可偏廢,要以“結字”為先。他非常強調結字比例規律:“漂亮的字幾乎都存在一個五比八的規律”這正好和西方藝術理論中的所謂‘黃金分割率’相合”。以此思想為基礎,啟功先生作品逐步形成了修長雋永的“啟體風格”。
蔡茂友行楷書多繼承了啟功先生這一特點,並將個人的習書體會融匯其中,使挺拔雋秀的“啟體”多了幾分豪情,增添了行氣連貫的特點。學於啟功而不泥於啟功,能在師承中求變化,追隨中有創新,說明蔡茂友的書法已經達到了某種境界,某種高度。
蔡茂友的書法實踐,遠不限於“啟體”,而是真草隸篆行五體兼善,尤其長於行草書。
書法史家一般認為草書起於漢盛於唐,分為章草與今草兩種。章草是由隸書快寫演變而來,保留了大量的隸書筆意,字字獨立,字與字之間沒有明顯的牽絲連帶。今草則是對章草的進一步革新,筆畫纏繞連綿,字與字之間有了明顯的牽絲連帶,書寫更為簡便,乃至發展為唐代的狂草。
蔡茂友的草書,取法較為豐富,首推啟功先生臨寫宋黃庭堅草書《廉頗藺相如傳》,得啟氏草書神韻,於長槍大戟般的黃氏大草法中,透出幾分凝練。他圓轉有力、奔放暢快的筆法,又得利於唐代有“顛張醉素”之稱的張旭懷素二位草書大家,圓潤勁挺獲益於懷素之《自敘帖》,點畫起伏頓挫的張力得自張旭草法韻味。
蔡茂友書法涉獵之廣,超過不少職業書法家。除傳統書學中推崇的法帖外,他還汲取了考古新發現的簡帛書中的書法養分。簡帛書種字型囊括了:草篆、草隸、章草等,內容多是行政文書、家書和部分典籍等。簡帛書不一定出自當時的名家之手,但保留了日常套用的書寫痕跡,與傳統意義上世人公認的當時法帖範本有著很大不同,少了些許法度,多了幾分自然天趣、靈動瀟灑的個性,讓後人得以目睹當時的墨跡、直窺其筆法使轉。蔡茂友草篆,較歷史上“二李”(秦李斯,唐李陽冰)小篆用筆酣暢活潑,平添了幾分舞蹈般的動感。草篆及章草則蒼勁質樸,較碑版法帖多了幾分自由和性情。
伴隨陶瓷燒造技藝的發展,古人難以想像、難以企及的瓷板畫誕生了。蔡茂友作為江西士紳大賈,對故鄉瓷器燒造及其藝術提升有著濃厚興趣,著筆揮灑創作了大量青花瓷書法。其瓷書作品清麗灑脫,相對宣紙墨跡的書法別有一番風采。書法與青花瓷相結合,既古典又時尚,給這些實用器具為主的青花瓷,帶來了雅致藝術風。契合了回歸傳統,構建新古典的時代精神。
蔡茂友除書法別具風貌外,又精通繪畫,走獸、花鳥、人物無邊涉獵,尤擅畫虎。他筆下的老虎無論是臥虎、下山虎、登高遠眺虎等,全都威風凜凜,同時透著幾分文氣。仕女畫多以時尚女郎為原型,婀娜美艷,融中西繪畫於一爐,毫無職業畫家習氣,多了幾分文人的“稚氣”。
他的繪畫融合了西方寫實繪畫特點,以水墨和水溶性顏料在宣紙或水彩紙上信筆造型,相比傳統繪畫又多了幾分塑造,彩鉛、色彩畫也有獨特神韻,處處透露匠人慧心的風采。
“先文後墨”歷來為士夫書畫家所推崇,中文系出身的蔡茂友,集古典文學、史學、經學、訓詁、語言文字學、書法、繪畫、陶瓷、文玩鑑藏、經貿管理於一身,高頭講章與經世致用精神熔冶於一爐。其“文”之豐厚,常人不可及,其“墨”之造化,也必為常人所不可達。假以時日,蔡茂友書畫或者有大成,翹楚於書壇畫界也。
(作者摩羅,系著名作家,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會當漢陽頂,一覽萬湖小
——蔡茂友書畫藝術簡介
曾宇懷
書法源於山水景觀
我與茂友兄是世交。童年時期,源於父母相識,我們都住在贛西北長江南岸的九江市瑞昌縣赤湖岸邊。兩家相距十幾公里,大人、小孩時常來往。赤湖是與長江聯通的古湖盆,湖面寬闊,夏天常見荷花飄香、菱草萬頃景色,是長江中游的魚米之鄉。南岸是巍峨挺拔的花崗岩體為主的武山。西面是連綿的幕阜山“平行嶺谷”地貌。總之,可概為:“一條大河波浪花,湖光山色有人家”。
從赤湖往東南30多公里,便是長江河畔著名的人文藝術、自然風光的高地——廬山(主峰為漢陽峰)。茂友祖輩屬於耕讀之家,就遷到這片風光旖旎的好地,無疑給後代子孫提護佑了一片山水藝術的沃土。
我去蔡家時,茂友在縣城二中上中學,很少見到他的人影,可見他少年勤奮好學。真正來往較多,是我83年從九江一中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後。那時,茂友先以先我一年從瑞昌縣二中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師大中文系。京師校園中,常常在學校的社團活動中見到茂友的身影。他當時迷戀書法藝術,常向本系的啟功大師請教書法真經,兩年後,他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校園書法家——北師大書法協會會長。一天晚自習後,我在校園中邂逅茂友,談到書法藝術,茂友就借著月光在沙地上比劃,向我分享書法的奧妙。但我當時著迷於錢學森發起的對中國地理學“科學化”、“系統化”改造思潮,對書法興趣索然,沒有藉機討教。不過,因我在全校論文競賽中,研究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貌景觀的差異,於是問他討要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著名的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該句很好地描述了江南故鄉的湖光山色。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則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 “三王”中,王仲舒的“記”與王緒的“賦”均已失傳,唯王勃此“序”獨存,這是因為,王勃此序有真實的感情和充實的內容。可見,王勃以滕王閣的景美而詩興大發,而滕王閣以王勃的這篇奇文而出名。山水景物和人物在這裡達到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地步。
過了一兩天,我拿到了心儀的條幅:字型是形神兼備的啟功體,瘦金體骨架作為規範,加上道家太極陰陽體的變化,體現了易經八卦的動態之美。落款是“九江人士”,可見茂友對故鄉的深情。這也就解釋了,為何他要到故鄉九江去二次創業與投資事業的緣由。
字如人生 不斷修煉提升
在畢業留校、留京後,茂友繼續在京城的大機關事業單位從事文化領域的工作。這時期的字型,中規中矩,以便於不同文化程度的人辨識。已經具有茂友獨特的行書特點。漢字本身是靜態的,但通過漢字筆畫的的順序,體現字型的動態之美。而啟功體主要以楷書、行楷為主,少見行書、草書。
九十年代中後期,茂友出任台海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出版了大量世界、中國文學著作。如《世界名著大全》(簡寫版),便於讀者在資訊時代博覽浩瀚的文學名著,而且占用空間較小,便於家庭收藏。通過大量編著中外文學名著的過程,同時領悟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別是在探索漢字的美學表達方面,茂友做了有益的理論準備和摸索實踐。
廬山西海——一幅巨型山水畫卷
進入21世紀,茂友回到家鄉九江投資創業,投身萬島湖(原為柘林水庫,現為廬山西海)的旅遊開發之中。
廬山西海並非大海,而是位於廬山西部,鄱陽湖水系之一的修水中下游。上世紀70年代,由於修建柘林水庫建壩蓄水而成。西海湖面寬闊,遠處是僅次於廬山漢陽峰的千米山峰-----九宮山,明朝農民起義首領李自成的戰死之地。西海地區山高水深,水質透明,極少污染。是高端生態旅遊的好去處。景區的人文景觀豐富:矗立有37米高石觀音佛像的觀音島、陸羽茶島、再現鄱陽湖滕王閣的雙塔---觀湖島。登臨塔頂,遙望四面,水面上千萬個小島,如千帆競發,或如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浩浩蕩蕩,奔向東方大海。不過當年船載的可能不是昂貴的絲綢,而是鄱陽湖對岸的景德鎮的陶瓷器皿。
經過多年的開發和宣傳,廬山西海這片廣闊的山水世界,比當年的赤湖水面要廣大千萬倍。同時吸引了無數海內外的遊客和投資者,共同開發保護廬山西海這片獨特的景區。同時,在開發項目的當中,茂友閱人無數,增加了人生的歷練和感悟,無疑對茂友書法提供了廣闊發展的空間。
這時期的書法,除了行書為主外,開始出現獨特的草書,比如“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掃千鈞任翕張”等。字型流暢、灑脫,展現了茂友山水藝術的靈動之美。
名如其人,茂友多年來以藝術會友,周圍有很多從事各行各業的朋友。我本人畢業後一直在粵工作,從事地理學相關的研究。但對於山川美景的最求,和茂友的山水藝術具有相同之處。當年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就對贛北、廬山做過深入調查和描繪。只不過,茂友是用墨汁揮灑書畫,霞客是用汗水寫就文字。
隨著國學熱的推動。文化藝術產業的逐漸成長,茂友逐漸從實業轉向文化、藝術產業的推廣與創新。隨著“廬山西海”這幅“畫”了十年的巨大的山水畫的成功揭幕,茂友轉而開始新的漢字藝術創新:青花瓷書法。在以素瓷為背景和媒介,用青色顏料代替墨汁,最後燒制出更有書法藝術風格的青花陶瓷,和當年啟功大師獨創的“朱竹”畫法一樣,別具藝術風格。
追隨啟功大師的藝術真諦
啟功先生的當年學藝時從學國畫中開始的。題跋只是畫龍點睛而已。令人不意想不到的是,啟先生中晚年,其字的水準超過了畫的水平。由此可見,字、畫是觸類旁通的藝術,都是要一筆一划操作,無法一促而就。字畫在一起,相得益彰,顯得文字、繪畫藝術更加飽滿、雋永。茂友也是追隨這一真諦。在動物、仕女畫上也具有人性的風格。仕女的恬靜和美貌,體現了女性的溫柔之美。威武的老虎,體現了男性的陽剛之美。陰陽之美,不正是啟功體的太極陰陽的優美真諦嗎?
茂友伴隨啟功先生一生中最後二十年多年的藝術旅程,從入門、成長和成熟,已經進入藝術收穫的黃金時期。但願,啟功國學藝術後繼續有人,茂友通過多年領悟啟先生的真諦,加之以傳承、吸收、融合和創新,一個新的書法藝術風格和方法即將形成,給中國國學界帶來一個驚喜。謹以此文祝賀“蔡茂友藝術館”的順利面世,必將對國學推廣和中華文化的傳播提供一個有形場所和無形的、巨大的影響力。
(作者曾宇懷,系廣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蔡茂友藝術館

蔡茂友藝術館座落於北京市西單繁華地段,主體建築為古香古色基調,內部裝修獨具特色、空間開闊。於2013年正式開館。藝術館名稱由書畫大家崔如琢先生題寫。蔡茂友藝術館的學術定位為:立足於世界書畫名家協會、中國書畫名家協會的專業平台,以陳列書畫名家蔡茂友的作品為特色,以發揮兩大協會影響力優勢為方向,廣納各類藝術信息資源,圍繞書畫藝術擴展展示空間。
蔡茂友
書畫大家崔如琢先生題寫館名書畫大家崔如琢先生題寫館名
蔡茂友藝術館館藏豐富,內部大致分為兩大主要功能區:一、書畫藝術品展示區主要以長期展示陳列蔡茂友潛心首創的青花瓷書法繪畫及紙本書畫精品為特色,通過梳理他在青花瓷書法、繪畫領域的風格流變、書畫創作探尋歷程。其中包括了蔡茂友各個不同媒介的藝術樣式,並分為青花瓷書法、青花瓷繪畫、紙本草書長卷、楹聯詩稿等系列專題同時陳列展出。從中不僅可以清晰地理出蔡茂友書畫藝術發展、變化的軌跡。二、國寶文物展區主要展示了我國燦爛的“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珍品,如鑄造精良的青銅食器、酒器、金器以及我國各朝代珍貴的陶器瓷器、文房雅玩、木雕珠寶等藏品,這為蔡茂友藝術館的藏品陳列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也為藝術館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展廳空間構成採用簇集組織,分合自如,最大限度採用自然光,又避免陽光對展品的直射,展櫃內均採用冷光源燈、防火防盜、恆溫恆濕、空調通風及背景音樂等設施,更好地完善欣賞者的體驗感受。展館結構堅固,擁有完備的專業設施。館內還設有專業畫室、茶室、沉香室等文化休閒區域,為藝術文化、收藏領域的專家和愛好者提供一個環境幽雅的交流平台,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藝術館文化理念。
蔡茂友
交通提示:北京市西單西絨線胡同26號院-5蔡茂友藝術館
·蔡茂友書畫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