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史墨

蔡史墨

蔡史墨,晉國太史,《左傳》一書有其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史墨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不詳
  • 性別:男
  • 朝代:春秋時期
  • 籍貫:晉國
  • 身份:太史
經典語錄,蔡姓起源,宿遷蔡氏,

經典語錄

圖片圖片
蔡史墨曰:“范氏、中行氏其亡乎!中行寅為下卿,而幹上令,擅作刑器,以為國法,是法奸也。又加范氏焉,易之,亡也。其及趙氏,趙孟與焉。然不得已,若德,可以免。”
—來源:《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說明了先秦的治里方法實際上是採用貴族議政來治理進行一事一議,社會秩序的約束採用的是習俗道德等約定俗成的東西,而不是採用成文法。舊時採用議政治理時,必然會用“善言”來議政。現在推行法令的同時,還默許原有的具有法律作的習俗標準的存在,最終只會造成以“善言害法”。
至於道德層面上,商鞅對此並不反對。而且在很多方面是積極奉行的,如“立木為信”。就如現在道德上可以講誠信,但是不能拿誠信作為維持社會運行的保證,最終做事還是要簽契約的。

蔡姓起源

圖片圖片
1、出自姞姓,乃黃帝之後。據《國語。晉語四》所載,"黃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又據《潛夫論。志氏姓》所載,"姞氏封於燕┄┄姞氏之別有闞、嚴、蔡、光、魯、雍、斷、須密氏。"古時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2、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得後裔。周滅商後,封文王第5子叔度於蔡,讓他與管叔、霍叔一起監管殷得遺民,稱為"三監"。武王死後,周成王年紀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稱周公)因此臨朝攝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攝政,便聯合武庚反叛,周公討伐武庚,事後處死管叔,並將蔡叔放逐。後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兒子胡於蔡,稱蔡仲。春秋時,因受楚的逼迫,多次遷移。蔡平侯時遷新蔡(今屬河南),稱上蔡;昭侯遷州來(今安徽鳳台),稱為下蔡。蔡國傳23代,歷24君,立國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國攻滅,子孫散居楚(今屬湖北)、秦(今屬陝西)、晉(今屬山西)、齊(今屬山東)等各國,以國為姓氏,稱蔡氏。

宿遷蔡氏

蔡史墨春秋時晉國大夫,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姓蔡,名墨,又叫蔡史墨、史黯。生卒年不可考。官為晉太史,故稱史墨。長於天文星象、五行術數與筮占長於天文,熟悉各諸侯國內政。其認為“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以及“物生有兩”的辯證法。《左傳》一書有其記載。
周敬王十年(前510),魯昭公被季平子趕出魯國,在流亡中死於乾侯。晉國趙簡子就此事問史墨:“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諸侯與之,君死於外,而莫之或罪也?”史墨回答說:“物生有兩,有三,有五,有陪貳。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體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諸侯有卿,皆有貳也。天生季氏,以貳魯侯,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魯君世從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雖死於外,其誰矜之?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三後之姓,於今為庶,主所知也。”史墨從具體事物中看到了“物生有兩”的矛盾,分析了魯君與季氏君臣關係發生變化的必然性與合理性,得出“社稷無常奉,君臣常位,自古以然”的結論,含有樸素辯證法思想。
史墨依據古代傳說,提倡設定“五行之官”,即木正、火正、望正、水正、土正。他認為,五行之物都有其官,“官宿其業,其物乃至”,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財用。此外,史墨還常用筮占與星占之術,推究人事的變化,曾提出“火勝望”、“水勝火”之類的預言,開了“五行相勝”說的先河。
蔡墨引用《易經》中的“大壯”的卦象:“震”在上,“乾”在下的所謂“雷乘乾”,即用“雷”與“乾”兩種對立交感關係,來概括自然界和社會中對立面的轉化現象,並認為它是“天之道也”。這對《易經》中屬於占筮迷信的卦象,作了哲學意義的理解。
蔡史墨曰:“范氏、中行氏其亡乎!中行寅為下卿,而幹上令,擅作刑器,以為國法,是法奸也。又加范氏焉,易之,亡也。其及趙氏,趙孟與焉。然不得已,若德,可以免。”—來源:《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說明了先秦的治里方法實際上是採用貴族議政來治理進行一事一議,社會秩序的約束採用的是習俗道德等約定俗成的東西,而不是採用成文法。舊時採用議政治理時,必然會用“善言”來議政。現在推行法令的同時,還默許原有的具有法律作的習俗標準的存在,最終只會造成以“善言害法”。
至於道德層面上,商鞅對此並不反對。而且在很多方面是積極奉行的,如“立木為信”。就如現在道德上可以講誠信,但是不能拿誠信作為維持社會運行的保證,最終做事還是要簽契約的。
《春秋》晉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事孔甲,范氏其後也。
【東坡易傳】
卦見群龍:明六爻皆然也。蔡墨雲①:其《姤》曰:潛龍勿用②。其《同人》曰:見龍在田③。其《大有》曰:龍飛在天④。其《夬》曰:亢龍有悔⑤。其《坤》曰:見群龍無首,吉⑥。古之論卦者,以不變;論爻者,以變⑦。《姤》者,初九之變也;《同人》者,九二之變也;《大有》者,九五之變也;《夬》者,上九之變也;各執其一⑧。而坤則六爻皆變。吾是以知用九之通六爻也⑨,用六亦然⑩。
①蔡墨:也叫史墨,春秋時晉國的太史,姓蔡名墨,又叫蔡史墨、史黯。《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載,蔡墨認為魯昭公被其臣子季平子驅逐出國,是自然之舉:“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蔡氏還認為,萬物“各有妃耦(配偶)”、“皆有二也”。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引用蔡氏學說,東坡引用蔡墨之論,說明他認同蔡墨的觀點,同時也印證了蘇氏博採眾學的“雜學”的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