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皺紋盤鮑

蓬萊皺紋盤鮑

皺紋盤鮑,原始腹足目 Archaeogastropoda, 鮑科 Haliotidae,Ino (豬野峻) 1952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皺紋盤鮑
  • 拉丁學名:Haliotis discus hannai
  • :動物界
  • :腹足綱
  • 亞綱:前腮亞綱
  • :原始腹足
  • :鮑科
  • :鮑屬
  • 分布區域:我國北部沿海,山東、遼寧產量較多
基本信息,產量,

基本信息

皺紋盤鮑俗稱“鮑魚”,是一種名貴的海產貝類。蓬萊市是煙臺皺紋盤鮑的重點產區。
皺紋盤鮑在分類學上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鮑科,只有一片貝殼,吸附在岩礁上生活。其貝殼大而堅厚,橢圓形。通常成鮑殼長約12.5厘米,高3厘米,寬8-9厘米。喜歡在水質清澈、鹽度較高、潮流暢通、海藻叢生的幾米至十幾米水深的岩礁地帶生活,緩緩爬行,遇敵害或受驚時將足緊緊吸附在岩石上。成鮑多生活在深水處,幼齡鮑多棲息在低潮線下水淺處。皺紋盤鮑在夜間活動覓食,白天則潛伏於岩礁的縫隙處很少活動。鮑魚食性較雜,但以褐藻類的馬尾藻、鼠尾藻、海帶、裙帶菜等為主要食物;攝食量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冬季則多隱在岩礁的石洞或縫隙間很少出來活動。皺紋盤鮑為鮑類上品,不僅個大體肥,肉細味鮮,而且營養豐富,被稱為“海味之冠”。據測定,每100克鮑魚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質19克、脂肪3.4克、碳水化合物1.5克、熱量113千卡。鮑魚殼是我國醫藥史上套用很早的中醫藥材,名叫石決明,有明目除熱、平肝、潛陽、通淋之效,主治肝阻上亢、頭目眩暈、青盲內障、吐血、失眠等症,還能外治潰瘍、金瘡。鮑魚肉性溫、味鹹,有滋補肝腎、鎮靜、化痰、調經、潤燥、利腸之功能。鮑魚殼的內面色澤絢麗,具有珍珠般的光澤,是製做鑲嵌家具螺鈿和貝雕的良好材料。鮑魚的足部肌肉相當發達,幾乎占體重的一半,是食用的主要部分。鮑魚片經爆、炒、燒、氽後,香甜細膩,鮮嫩可口。

產量

皺紋盤鮑是經濟價值很高的水產珍品。為了更好的進行繁殖保護,提高漁業資源的利用效益,蓬萊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嚴格控制采捕規格,禁止酷捕亂采,提倡投石築礁,保護野生藻類等規定,為皺紋盤鮑的資源增殖創造了良好條件。90年代以來,已累計投放鮑魚苗7000餘萬頭,集約化半生態養殖已達2萬平方米水體,年產鮮鮑160-180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