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子湯

蒼耳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主治服退風,皮膚虛滿,四肢緩弱。

基本介紹

  • 名稱:蒼耳子湯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
  • 組成:蒼耳子、羊桃根、蒴藿、赤小豆、鹽
  • 主治:服退風,皮膚虛滿,四肢緩弱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蒼耳子五升(搗碎),羊桃根三升(銼),蒴藿五升(銼),赤小豆二升,鹽一斤。

用法用量

上為末,以水一碩,煮取七斗,去滓,漬所患處。

主治

服退風,皮膚虛滿,四肢緩弱。

使用注意

適寒溫,避風處。

附方

名稱:蒼耳子湯
組成:蒼耳子15克,豬腦子1個
用法:以上2味藥同煎至大半碗,喝湯吃腦子,日服1次
主治:耳聾
出處:《河南省淮賓張連科獻方》
名稱:蒼耳子湯
組成:蒼耳子不拘量
用法:蒼耳子洗淨,曬乾搗成粉。每次1.5克,水煎服(或沸水局服)
主治:神經衰弱屬風濕痹阻者
出處:《家常養生菜品580款》
功用:散風除濕,通脈止痛

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類聚》:“治服退風,皮膚虛滿,四肢緩弱,宜用蒼耳子湯潰方:蒼耳子五升搗碎,羊桃根三升銼,蒴蕃三升銼,赤小豆二升,鹽一斤。右件藥搗,水一石,煮取七斗,去滓,適寒溫,避風處,潰所患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