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市綜合高中

萊蕪區綜合高級中學原為萊蕪第十八中學現為鳳城高中南校區。始建於1970年,1991年易名為萊蕪第二職業高中,2002年6月14日正式更名為萊蕪綜合高級中學。學校地處萊城南郊,北倚汶河,南接蒼峽雷鳴,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是萊蕪市唯一的一所綜合高級中學,也是市區重點建設的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萊蕪區綜合高中
  • 地點:萊蕪區
  • 占地:52.5畝
  • 建築面積:14000多平方米
基本信息,學校規模,師資力量,教學設定,校園文化,

基本信息

學校規模

校園占地52.5畝,建築面積14000多平方米,建有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公寓大樓和多功能餐廳。配有先進的語音室微機室、汽車模擬駕駛室、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教學儀器先進,圖書資料完備。校園環境優美,達到了“綠化、硬化、美化、淨化”的“四化”標準。

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116人,其中高級職稱30人,中級職稱50人,專任教師87人,學歷達標率90.5%。近幾年來,先後有9位教師獲得省級優質課一等獎,14位教師獲得省級優質課二等獎,5位教師被評為市級學科帶頭人,4位教師被評為區級學科帶頭人,28位教師被評為市、區級教學能手。現在校學生1460人。

教學設定

綜合高中學制三年,給每一個學生註冊普通高中職業高中雙學籍,採取“一二分段,高二分流”的教學方式,即高一全部學習普高課程,高二實施分流,根據學生成績和意願分成普高班(文科班、理科班、音體美班)和職業選修班。普高班和其他普通高中一樣參加普通高考。職業選修班可通過兩年的專業課強化訓練,參加對口高職本、專科升學,沒有考上大學的學校負責推薦安置工作。職業選修班開設計算機及套用、機電一體化、工業與民用建築 、服裝設計和製作、軍人預備役、汽車駕駛與維修、財會、護理、旅遊服務與管理共九個專業。

校園文化

幾年來,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探索適應市場發展的辦學思路,積極拓寬專業設定,創造性地實現了普職教的有機結合。學校領導班子堅持“團結、廉明、勤奮、開拓”的領導作風,堅定“發展學校是我的責任”的信念,堅持讓學生“學會生活常識,掌握生存本領,實現生命價值”的辦學宗旨,堅持“一切圍繞學校的發展,一切圍繞學生的成長,一切圍繞教職工的根本利益”的工作思路。對學生,實行封閉式管理,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生活,指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對教師,加強了教師教學行為規範的管理,培養了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
學校已有260名優秀畢業生對口升入中國礦業大學青島大學山東建築工程學院山東科技大學聊城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等高等院校繼續深造,特別是2004年,在只有101名學生參加高考的情況下,有31人被本科院校錄取,實現了高考新的突破。同時學校也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就業安置工作,專門設立了就業安置辦公室,先後為日本揖斐電電子(北京)有限公司、瑞薩四通積體電路(北京)有限公司、中國北辰集團(深圳)等外資企業輸送了460多名專業技能紮實、職業道德過硬、敬業愛崗、紀律嚴明的技術人才,他們的月收入都在千元以上,畢業生供不應求,達到學生、家長、企業、學校“四滿意”。為此學校連續三年被市、區教育局評為“教育工作目標實績突出單位”,僅2004年一年就獲得了“市級文明單位”、“萊蕪市師德建設十佳單位”、“萊蕪市行風建設先進單位”、“萊蕪市民主管理先進單位”、“萊蕪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萊蕪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萊城區人文環境建設示範單位”、“萊城區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等二十幾項榮譽稱號。校長朱從檀被評為全市唯一的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新形勢下,綜合高中人將以自己的良心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為萊蕪老百姓實實在在地服務,扎紮實實地做好每一項份內的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