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河(萊茵河流域)

萊茵河(萊茵河流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萊茵河發源於瑞士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麓,全長1320公里,是歐洲西部第一長河。萊茵河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德國荷蘭等地,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萊茵河流域
  • 英文名稱:Rhine River Basin
  • 地理位置:歐洲西部
  • 流經地區: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荷蘭等地
  • 發源地:瑞士東南阿爾卑斯山脈
  • 主要支流:阿勒河,摩澤爾河,美茵河等
  • 河長:1320公里
  • 平均流量:82.1立方公里
  • 流域面積:17.3萬平方公里
  • 注入:北海
幹流情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流域概況,流域氣候,沿岸城市,開發利用,農業生產,航運價值,城市及工業化,主要問題,洪澇災害,水質問題,生態環境問題,主要防治措施,

幹流情況

萊茵河幹流主要分為三段,從源頭至瑞士巴塞爾為上游地段,河谷狹窄,坡度較大;中游自巴塞爾到德國波恩,以季節融雪為主要水源補給;下游地段自波恩流經平原低地地區,水流平緩。

水文特徵

萊茵河幹流水文狀況總體平穩。萊茵河上游地區水量豐沛;中游地區以季節融雪為主要補給,春末漲水,夏季為枯水期,秋冬水量較豐且平穩;下游地區全年降水分配平均加之中游的河流補給,徑流量平穩。

主要支流

萊茵河主要支流來自於中游地區,包括阿勒河摩澤爾河,美茵河,魯爾河利珀河等。

流域概況

萊茵河流域面積17.3萬平方公里,流經歐洲9個國家,均為已開發國家,流域範圍內人口數量約5400萬。
流域國家水權分布
國家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國家人口水權量(立方公里)
徑流量(立方公里)
國家水權量(立方公里)
國家水權總量(立方公里)
奧地利
1365
345200
0.586840
0.000000
0.0000000
0.58684000
比利時
13918
2957000
5.026900
4.914400
1.5683970
6.59529700
法國
23052
3894000
6.619800
9.573100
3.0551780
9.67497800
德國
98140
36300000
不詳
34.02320
10.858207
10.8582070
義大利
54
20
0.000034
0.000000
0.0000000
0.00003400
列支敦斯登
176
37900
0.064430
5.184000
1.6544280
1.71885800
盧森堡
2503
450700
0.766190
0.808704
0.2580910
1.02428100
荷蘭
9882
4946000
8.408200
1.764860
0.5632400
8.97144000
瑞士
24407
5760000
9.792000
25.82090
8.2405150
18.0325150

流域氣候

萊茵河流域範圍內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分布平均,氣候溫暖濕潤;夏季平均最高氣溫不超過22攝氏度。

沿岸城市

萊茵河沿岸港口城市密布,主要有巴塞爾,斯特拉斯堡,路德維希,科隆杜伊斯堡等。

開發利用

農業生產

萊茵河沿岸平原區農業發達,首要農作物是葡萄以及葡萄酒產業。

航運價值

萊茵河幹流水量平穩且豐沛,水流平穩使其在歐洲河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常年自由通航里程為700公里,是世界上最為繁忙的航道之一。

城市及工業化

萊茵河流域工業密集,最大的工業區為德國與荷蘭邊境的魯爾工業區;此外城市化進程顯著,大量人口湧向城市市區,流域範圍內三分之一的人口位於這些區域。

主要問題

洪澇災害

由於歷史上大量砍伐森林,萊茵河在1993至1995年間遭遇洪水泛濫,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十億美元。

水質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伴隨著工業發展及城市興起,萊茵河水質開始下降,至20世紀70年代由於環境保護力度遠低於經濟發展速度,萊茵河嚴重污染。

生態環境問題

20世紀後期,由於工業化進程加速,萊茵河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致使大量水生物種面臨威脅。

主要防治措施

萊茵河保護國際公約
萊茵河保護國際公約於1999年4月12日在波蘭由德國,法國,盧森堡,荷蘭,瑞士以及歐盟共同體聯合簽署,意在加強國際理解與合作,實施全面治理及修復措施,使萊茵河生態恢復到可持續發展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