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伊甫高地區水稻梯田

菲律賓,伊甫高地區山間連綿水稻梯田文化遺產,1995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菲律賓伊甫高地區水稻梯田
  • 列入遺產時間:1995年。
  • 【類別】世界遺產
  • 面積:30,000公頃
基本信息,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菲律賓伊甫高地區水稻梯田
【類別】世界遺產
【批准年號】1995年
【遺產原屬】兩千年以來,伊甫高地區高產的水稻田已經覆蓋了整個山脈。
【遺產現狀】記錄顯示,梯田過去從科迪勒拉山的東北部的卡加延河一直延伸到南部的奎松城。而現在,只剩下30,000公頃的梯田。

簡介

位於菲律賓北部,兩千年來,豐產的稻田布滿了伊甫高山脈沿線,一代又一代的神聖傳統和微妙的社會平衡,向人們展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圖畫。兩千年以來,伊甫高地區高產的水稻田已經覆蓋了整個山脈。智慧,宗教的傳統,完美的社會平衡的成果從一代傳向下一代,使在這裡的人與自然之間描繪了一幅具有和諧之美的巨幅圖畫。1995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菲律賓伊甫高地區水稻梯田
菲律賓的伊甫高地區的水稻梯田是居住地風景文化的典型例子。他們說明了傳統的技術對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顯著的協調能力。
菲律賓群島覆蓋海洋面積500,000平方英里,一邊毗鄰太平洋,一邊臨中國南海。由於該群島由7000多個島嶼組成,所以地理情況絕少相同,無法做出對該國地理和環境總括的描述。或許在這些島之間差異最大的因素是溫度,平均低地氣溫華氏80度,高地64度。菲律賓是熱帶環境氣候。然而,由於吹過島嶼的風不同,並非所有的島嶼都能夠得到熱帶的豐沛降雨。人們趨向於集中在對農業最有利的地區,有廣闊肥沃土地的河谷平原--位於呂宋島的卡加延河和棉蘭老島的阿古桑河的河谷平原地區。
伊甫高地區位於呂宋中部,被稱為"菲律賓群島的穀倉",不但有大量的降水,而且還有四條河流匯聚,土壤肥沃。而且此地的山谷和河谷也正是菲律賓兩個最大的低地平原。這裡分為兩個季節:旱季和雨季。雖然每年只能耕種六個月,但是稻米的產量仍然很高。隨著現代灌溉技術的發展,它的產量已經遠遠的超過了馬尼拉的需求量。在本世紀以來,又引進了蔗糖、花生和菸草等經濟作物。
最近幾年,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科迪勒拉山區出現了乾旱現象,影響了這裡的農業。包括伊甫高西部的卡林阿-阿巴堯省、本格特省等地和東部的山地地區。最近,大蚯蚓是瓦解梯田的罪魁禍首。記錄顯示,梯田過去從科迪勒拉山的東北部的卡加延河一直延伸到南部的奎松城。而現在,只剩下30,000公頃的梯田。
在伊甫高種植的傳統大米品種為"tinawon",成熟期通常為6到8個月,來這裡的山區通常要經過艱難跋涉。那裡的'tinawon'的品種的大米非常香,好吃但不容易剝殼。其他地區的品種有"bayag" 、"biit" 和"bukig",伊甫高流行的一種叫baya的米酒就是用這種米釀造的。baya用來供奉Maknongan神和其他神靈。"tinawon"水稻到收穫季節長得很高,農婦們一邊站著收割一邊歌唱伊甫高的英雄Hudhud和Ali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