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紹彬

華紹彬

華紹彬,一位在抗日救國鬥爭中做出了很大貢獻的革命者。他為人秉性剛直,愛國進步,熱心教育,褒揚新風,倡導新體,樂於助人,為眾人愛戴。其一生誨字當勉,自學不輟,晚年仍勵其子孫,勤於學業,擁護黨政,為子孫效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紹彬
  • 別名:雅齋
  • 出生日期:1898年6月25日
  • 逝世日期:1984年1月3日
華紹彬簡介,華紹彬事跡,堅持辦學培養人才,言傳身教育子成才,追求真理致力革命,蒙冤受屈堅定信念,後記,

華紹彬簡介

,字雅齋,號竹蒲(1898年6月25日——1984年1月3日),周營三村人,出身於地主家庭,幼時上私塾,讀“四書五經”。他為人秉性剛直,愛國進步,熱心教育,褒揚新風,倡導新體,樂於助人,為眾人愛戴。其一生誨字當勉,自學不輟,晚年仍勵其子孫,勤於學業,擁護黨政,為子孫效崇。

華紹彬事跡

堅持辦學培養人才

先生青年時期就樹立以知識更新改變中國黑暗和愚昧的志向,積極為家鄉培養人才。從二十年代開始,先後多次辦學。雖因戰亂屢遭挫折,但終未改變其志向。他先曾上書當時的嶧縣政府請求辦學,未能如願。後毅然決定利用自己和親鄰的住宅作教室,集資辦學,請教員,多次辦起周營街民間學堂,教授初小課程,培養人才數十名。四十年代初,他又請示抗日民主政府同意,利用“偽鄉長”公開身份,籌集資金,拆除古廟宇,廣集建築材料,在周營中心建成幾十間校舍,辦起周營鄉完全國小(即現周營完小前身),於1943年正式開學。此校有教師約10名,學生數百人,已具相當規模,先後為我黨和抗日政府培養了一批革命幹部,為社會培養了許多知識人才。

言傳身教育子成才

先生一生不僅注重社會辦學,在親職教育上也是值得推崇的。早在子女們幼時,雖家境比較富裕些,但始終過著節儉生活,從不奢侈,把積蓄省下來,支持子女們到外地求學。在那糟踐人倫的年代,他深深懂得只有用知識才能改變愚昧和落後。他曾有過這樣一句話:“報效國家,求學是本”。在他的言傳身教激勵下,其四個兒子都先後成就學業,成為專家、教授、工程師等國家建設有用之材。先生不僅教子有方,他個人也自學不輟,即使在晚年,仍孜孜不倦地讀書看報,學習知識,關心國家大事。他在病中:“敢與瘟神斗,提高戰勝心;病老氣不餒,主席詩常吟”,仍堅持吟詩自勉;直至病逝前還鼓勵子孫“全家為國建社會,大道金光走無窮”。

追求真理致力革命

1939年,黨領導的抗日力量深入周營地區後,先生積極贊成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方針,擁護黨的抗日主張。同年6月,經周營地區地下黨負責人孫怡然介紹,接受運河支隊的委派,同本街李福善、孫景琛等8名青年,到沂蒙山區青石嶺抗日訓練班學習,使他大開眼界,初步懂得“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道理。兩個月後,參加運河支隊在上劉家村召開的會議,被任命為周營鎮鎮長。1939年11月,我嶧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四區區長孫景傑(孫怡然)親自發給先生“周營鎮鎮長”委任狀。鎮上追隨國民黨的頑固分子陰謀暗殺他,未遂。先生深知此事,仍冒著生命危險協助我黨做了大量的抗日工作,為運河支隊及來往抗日團體解決大批軍用物資。1940年10月,我運河支隊在朱羊溝與日寇作戰,我幾位戰士光榮犧牲,半夜間李雅桐(戰士)用牛車拉著遺體到周營鎮找先生想辦法掩埋,先生二話沒說,找來四、五名進步青年把烈士遺體掩埋在河西沿天齊廟前。
1940年秋,運河支隊北撤山里,日偽政權乘機在周營設下偽區公所。偽區長孫景儀派人到華家傳話:“華紹彬能給八路軍辦事,就得給我辦事。”先生感到情況嚴重,即到朱家廟親戚家躲了起來。偽區長多次上門逼迫家人,並將二弟華紹松捉去作為人質,先生仍拒不接受偽“周營鄉鄉長”職務。由於情況惡化,我黨幹部孫茂東受運河支隊的委派,傳達支隊首長指示,要他接受偽鄉長職務,轉入地下鬥爭。不久,先生便公開擔任了偽“周營鄉長”,暗地裡仍積極為我黨和抗日政府送情報,送軍需物資,撫恤抗日烈士家屬。他為了更好地開展抗日工作,安排我黨幹部孫茂東擔任周營完全國小教導主任,從此這所學校成了周營一帶黨的地下工作秘密聯絡點之一。
1940年冬,嶧縣抗日政府縣長潘振武,正式任命先生為我桃園鄉地下鄉長(桃園鄉是以周營鎮為中心的一帶村莊的一個抗日民主鄉建制)。1941年春,我運河支隊出山,剷除周營偽區政權,偽鄉長孫景儀被活捉。不久偽嶧縣又派李允閣來周營擔任偽區長,建立偽政權。李允閣來周營後,一面加緊修築工事,搜羅黨羽,一面殘害百姓,橫徵暴斂,先生恨之入骨,表面上應付,暗地裡抵抗,剋扣偽軍徵用的糧物,以支援我運河支隊軍需;少報地畝,以減輕民眾賦稅負擔,並積極設法營救被李允閣捉去的抗日人員和無辜民眾,曾多次受到我地方黨和抗日政府的表揚。他的行動後被李允閣察覺,幸得李允閣的書記王貫一透露風聲,先生才免遭殘害,於1944年4月出走上海、徐州等地,與黨失去聯繫。
華紹彬先生在抗戰初期,就積極接觸我黨和抗日幹部,接受薰陶,鍛鍊了他的對敵鬥爭的意志,即使在深入虎穴主持周營鄉偽政權時期,仍自覺服從我黨的領導,積極地為抗日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表現了他主持正義、追求真理、堅信共產黨的信念。

蒙冤受屈堅定信念

1953年9月,先生回到家中。土改時把他劃為地主成份,並戴上“偽鄉長”的帽子,對他實行了專政,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其家屬子女受到牽連。然而,就是在這種蒙難的日子裡,他仍擁護黨的領導,相信政府,沒有怨言,相信總有一天會澄清自己的歷史。他始終把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落實到行動上,他堅持勞動到晚年,並經常吟詩讚頌黨的領導和新社會好。先生曾回憶自己的一生經歷後寫道:“身經五代非等閒,匪患兵荒苦難言;生命財產無保證,妻離子散謀生難;千村遺矢無人掃,萬戶耕田盡荒園;一代英雄治亂世,烏雲掃淨見青天”。他並積極鼓勵在外地工作的兒子,不要為父母而背思想包袱,大膽地為黨工作。他熱愛集體,克己奉公,數次把兒子們寄給他的生活費,節省下來,捐獻給生產隊,幫助購置生產農具,並曾獻出大量磚石,支援周營國小增建校舍。他行好鄉鄰,哪家生活有困難,主動借錢接濟。鑒於他的一貫表現,1973年經區政府批准為他摘掉了地主帽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周營公社為落實黨的政策,就先生“偽鄉長”一案,重新進行了審查,經過三個多月的走訪調查當年與先生接觸過的老黨員、老幹部,終於澄清了事實。
1983年5月29日,公社黨委、管委領導、村幹部在先生的病床前,宣讀了《中共周營公社委員會周營公社管理委員會關於給華紹彬同志平反昭雪的決定》,《決定》中說:“華紹彬同志不是什麼‘反革命’,而是一位革命者,在抗日救國鬥爭中做出了很大貢獻。”蒙冤30餘年終於得到了平反昭雪。躺在病床上的華先生聽罷《決定》,感動得老淚縱橫,連聲高呼“共產黨萬歲!”之後,他以《祝願》為題,寄語子孫:“晚年生活樂無窮,黨的金光照門庭;但願兒孫多努力,為民服務效黃牛”。以此表達他對黨對人民政府的無限信賴和由衷感激之情。

後記

1984年1月,華紹彬先生夫婦先後去世。為體現黨的政策,周營公社黨委、管委、三村黨支部聯合為他們舉行追悼會。前來參加追悼會的,有華先生早年一起工作過的老同事、老幹部,也有華先生生前的相識故舊及各界民眾500多人。公社黨委、管委、三村黨支部等獻了花圈。三村黨支部副書記李運蘭同志致了悼詞。她在悼詞中肯定了華先生的一生功績,並代表公社黨委、管委向其親屬表示慰問。華紹彬夫婦的靈堂兩側掛著“平生無愧心何憾,泉下雖寒也覺春”的輓聯。這是對華紹彬先生光明磊落、追求真理的一生,所做的恰如其分的寫照。
附記:本文原載《周營鎮志》1986年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