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範大學綠色文明社團

華南師範大學綠色文明社團

在民間環保組織幫助下,校團委、校社團聯合會組織指導下,華南師範大學綠色文明社團(以下簡稱“綠社”)於1999年12月12日在石牌校區正式成立。2004年10月,成立大學城分社,2011年10月,成立南海分社。

社團通過倡導和諧自然、綠色校園,培養大學生熱愛環境的意識,通過身體力行地做一些身邊的環保小事,唱響著“撒播綠色種子,傳遞藍色夢想”的行動口號。

十多年來,綠色文明社團開展了各項環保宣傳,環境教育,自然體驗及實地調研活動,為中國環境領域輸送了數千名綠色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南師範大學綠色文明社團
  • 外文名:華南師範大學綠色文明社團
  • 口號::撒播綠色種子,傳遞藍色夢想
  • 使命::給予年輕以綠色源動力
社團簡介,社團文化載體,社團社徽,社團社旗,社團社服,社團頭巾,社團環保筷,部門簡介,社團大記事,社會的饋贈,社團文化,

社團簡介

宗旨:倡導綠色文明,提倡健康生活,建設綠色校園
口號:撒播綠色種子,傳遞藍色夢想
使命:給予年輕以綠色源動力
社歌:同在藍天下(1983組合)

社團文化載體

社團社徽

一、徽中綠色表達自然、樹木、和諧之意,藍色表達文明、天空、夢想的顏色,橙色表達熱忱、自信之意。三種顏色給人一種明快的感覺。
綠社社徽綠社社徽
二、徽左側的綠色部分為“green”首個字母“g”的變體,徽右側的藍色部分為“blue”首個字母“b”的變體,契合社團 “天更藍,水更綠”的願景。
三、蝴蝶飄逸靈動的線條美,籍此召起人們對自然生態的憐憫,以呼籲大眾保護環境的目的。蝴蝶無論從文學還是生活中都是美的象徵,但又是脆弱的,環境同樣如此,美麗而又脆弱。
四、莊周夢蝶典故。蝴蝶在中國古漢語,通常引申為夢,我們可以引申為夢想,追逐夢想。在綠社,我們都擁有同一個藍色夢想,我們將這一夢想一代代傳承下去。
五、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我們相信綠社的每一個孢子小小環保行動,都會給這個世界帶來改變。

社團社旗

社旗以白色為底,白色寓意著我們社團要以宣傳和維持我們校園甚至是社會環境的潔淨為責任;
華南師範大學綠色文明社團
旗幟中心是宛如正在飛翔的蝴蝶社徽圖案、校名和我社團的名字,蝴蝶飛向綠色的“綠色文明社團”六個字,寓意著我們以綠色為方向,以綠色為嚮導;
“華南師範大學”六個字在中心,表示我們社團是以學校為中心,為學校,為同學服務。

社團社服

社團社服左胸口為華南師範大學校徽,寓意著社團以學校為中心。
背面背面
社服正面社服正面
社團社服右下角為綠色文明社團校徽,表明社團身份。
社團社服背面為“綠色文明社團”大字,以及GREEN文化標識,闡明社團性質和文化。

社團頭巾

社團環保筷

鐫刻著社徽以及“綠色文明社團”的環保筷。

部門簡介

秘書部:綠社的大管家。強化培訓,培養會議主持人等。管理社團的日常事務:主持會議;信息的通知、傳 遞;文檔和物資的管理;制度的制度和維護。另外,負責課室、活動、物資的申請,協助完成方案纂寫等。
宣傳部:綠社的形象代言人。強化培訓,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打造出色的宣傳團隊;負責活動前期宣傳和後期網路信息發布及新聞媒體報導;全權負責社團網路宣傳平台。
聯絡部/外聯部:綠社的外交大使。強化外交技能培訓。建立、維繫與拓展校內外社團、NGO、企業、政府等外部關係網;尋求社團運作資金、活動及項目運行資金;隨時關注並反映外部動態。
環境教育組:以培養綠色青年教師為方向,結合自身師範專業,發揮可持續職業生涯發展的優勢,通過不斷地實戰獲取經驗,逐步總結出屬於自己的有特色文化的教案資料庫,整理成環境教育手冊;建立並拓展環境教育基地,對目標對象實施長期的、系統的教育,切實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並付出行動。
“R”組/回收組:以物盡其用,變廢為寶,服務校園為項目宗旨,逐漸退出繁雜,粗髒的廢品回收市場,從實際校園生活出發,建設節約型校園;與相關組織合作,學習管理經驗,打造品牌回收項目。
自然組:以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回歸自然為宗旨,以開展高校大學生自然體驗活動為方向,發展一批戶外活動愛好者,籌集一批戶外用品,從硬體配套和軟體培訓兩個方面著手,實現有能力自主組織團隊帶領社團成員走進自然;定期培訓團隊遊戲,組織野外露營等體驗活動,培養一批勇於冒險,精於開拓的外向型人才;發展“綠緣”和“植樹節”等品牌活動,實現品牌活動程式化,規範化。
蔬食推廣組/食客組:關愛生命,減少碳排放為宗旨,以提倡多吃蔬食,減少肉類消費為原則,以推動健康飲食,綠色消費,和諧社會發展為方向,提倡周一吃素和動物保護,發展一批蔬食愛好者,每月印發健康飲食月刊,舉辦每月一次的美食品嘗,每月一次的環保電影播放;與素食餐館合作出版健康飲食月刊,和舉辦水果沙拉大賽活動,與外界環保組織聯繫舉辦宣傳低碳環保活動。
項目探索小組:1、發展社團已有但善未成形的關於資源回收的項目,如教材循環利用項目、學長火炬等。2、在校內宿舍發展“綠色宿舍”,作為資源回收的定點回收單位,並開展相關的資源回收或資源循環節省活動,發展為社團的基層單位。3、可以自己申請項目,經理事會審批通過,可負責該項目,社團將全力支持和配合;4、參加對外交流等活動,吸收活動項目經驗,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挖掘和發展新的活動項目;
樂水行小組:感受河流 之美,記錄河流之痛,本小組在水質保護高度關注的近幾年應運而生。鼓勵更多相關專業的社員關注身邊的河湧水質和飲水健康問題並做出調研行動,培養更多致力於家鄉河流保育的“青年河長”。樂水組除了組織高校巡河的大型調查以外,還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執行“蒲公英樂水行”項目品牌,協助NGO組織進行數據的檢測和收集,平時還合作開展“世界水日”水科普嘉年華環保宣傳活動。
空白組——綠社的一道門
背景:2010年9月正式成立,綠色文明社團正經歷著全方位的變革時期,其中部門架構的改變是一大特點,在成立項目組的同時,社團決策層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和項目發展的需要,成立了“空白組”,以孵化未成形的項目,填補空白
小組理念:藝術留白。
①.空白組組員可以自己申請項目,經常委會審批通過,可負責該項目,社團將全力支持和配合;
②.根據社團章程,空白組屬項目組和理事會直接管轄,組員有權利參加其他項目組所舉辦的活動;
③.空白組負責發展社團已有但善未成形的項目,以填補項目的空白,以更好地發展項目;
④.空白組將選出兩名常委,代表項目參與常委會的決策,並負責向組員傳達會議精神,落實執行工作。
小組活動:
①.特色:參與部分寒暑假下鄉實踐活動籌劃,準備和執行;
②.其他項目組的日常活動均可參加;
③.其他兄弟院校邀請參加的活動;
④.社團大型全體活動;
⑤.環保沙龍大講堂。
石牌分社下設:秘書部,聯絡部,宣傳部三個部門;
環境教育組,自然組,蔬食推廣組,項目探索組四個項目小組。
大學城分社下設:秘書部,外聯部,宣傳部三個部門;
環境教育組,“R”組,自然組,食客組,樂水組五個項目小組和一個特色小組空白組。
南海分社下設:秘書部,外聯部,宣傳部三個部門;
自然組,“R”組兩個項目小組。

社團大記事

2000年:到內蒙古考察,科技三下鄉服務,向市民宣傳保護水資源,環保知識競賽,保護藏羚羊圖片展等。
2001年:廢電池調查,綠色定向越野,白雲山調研,四川索南傑達自然保護站志願者作演講,參觀可口可樂公司,減卡救樹。
2002年:到天河中學宣傳環保,回收舊電池,環保英文徵文,綠色消費——你我共同關注。
2003年:環保電影節,氣候變化環保公益實際比賽,WCS展板設計大賽,白雲山取水及汽車尾氣排放調查。
2004年:讓電池回家,環保電影周,義務植樹,綠色消費——請使用循環充電電池……
2005年:環保電影節,綠化校園大行動,與鄧論、少研協會聯辦大型活動“知識百分百”,參加廣州高校環保聯盟定向越野賽;
2006年:WCS野生生物展板設計大賽,白雲山植樹活動,
2007年:廣州大學生綠色營圖片展,保護野生動物圖片展,DIY筷袋,水果換賀卡活動,大坦沙污水處理廠參觀
2008年:畢業生二手市場,DIY環保購物袋,三下鄉,第九屆廣東省高校環保社團交流會,水果、盆栽換賀卡
2009年:家鄉環境圖志大賽,植樹節,一次性飯盒,露天電影,學長的火炬,三下鄉,綠色一條街,三下鄉分享會……
2010年:華南師範大學第一演講廳與香港地球之友、團中央、校團委及各高校環保社團聯合舉辦了“保護母親河——東江之子”高校環保志願者分享會來自20多個廣東高校的環保社團近300名代表華南師範大學校網及中國新聞網等5家媒體對此作了相關報導。分享會推廣了“保護母親河”理念,樹立環境危機意識。
2011年3月26日:華南師範大學兩校區鼓動了校內外環保志願者地球一小時聯合行動,羊城晚報,番禺日報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相關報導。活動倡導低碳生活,傳播環保理念。
2009年——2011年:與綠點青年環境教育中心香港地球之友大學生合作舉辦環保創業“平步青雲”講壇累計共16講,其中兩次在我校第一演講廳舉辦,羊城晚報,綠點網等媒體對此進行了相關報導,活動啟發大學生畢業——就業——創業,幫助大學生做綠色生涯規劃。
2011年10月,綠色文明社團南海校區分社正式成立。 11月,與綠點青年環境教育中心合作,舉辦第十二屆廣東省高校環保社團交流會;
2012年:舉辦“綠色緣分”種子傳情活動。7月,“蒲公英的種子”項目第二期順利舉辦。8月,三校區分社負責人赴東莞參加綠點青年環境促進中心組織的第五屆精英營。12月30日,代表華南師範大學參加廣東省首屆高校社團節開幕式。
2013年3月社團代表廣東省參加千名青年環境友好使者(南方區)領導力培訓,做經驗分享。4月20日,社團“微環保·心呼喚”項目獲得全國大學生“生態創想·綠色行動”大獎賽決賽三等獎。7月,“蒲公英的種子”項目第三期順利舉辦。9月份,三校區集訓營GreenBus在大學城校區首度開車。11月舉辦環保創意DIY大賽。12月份聯手華南師範大學學生會共同舉辦了主題為“思前,食後,厲行光碟”的光碟行動。
2014年3月22日,社員吳道傑、鐘華聰、李海天代表社團出席香港地球之友深圳東江論壇,社員李海天進行東江之子經驗分享;3月,綠沁南嶺首次樂水行成功組織,標誌蒲公英樂水行成立。樂水組團隊加盟由環保NGO聯合發起的珠江水聯合行動,成為核心志願者團隊,在河源、深圳、廣州、東莞、佛山、惠州等8個城市30多個點進行水質調研,有效推動了各界的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
2014年7月,蒲公英的種子項目第四期於河源義容、韶關油山順利進行;2014年8月,社團代表赴上海黃浦參加由黑蘋果青年主辦的先蜂領袖營;2014年10月,邀請拜客廣州陳嘉俊前來分享環保經歷;2014年11月,邀請別吃朋友的解征為主講進行動物唱講會;2014年12月,社團代表參加省環境宣教中心組織的全省環保組織能力建設水環境專題保護培訓和廣東省環保年會;官州河樂水行在華師河畔順利進行,提升社員的專業能力。
2015年3月,綠社回響世界水日“繼續爭當中國水衛士”口號,召集廣東地區31支團隊、122名學生及社會志願者分別開展樂水行巡河活動;4月,成立一年的樂水組幫助服務地義容鎮自來水工程順利開始動工;12月,得到寶潔中國和中華環保基金會資助,珠三角水環保行動青年影響力論壇成功舉行;

社會的饋贈

華南師範大學綠色文明社團成立至今,多次被評為“校級優秀學生社團”;
2000年榮獲由廣東衛視舉辦的“綠我南粵美好山川”知識競賽第一名
……
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獲“最佳社團活動獎”;
2008年榮獲“青少年水環境調查活動優秀獎”;
2009年榮獲“廣東省十佳環保社團”稱號;
綠社十年來一直堅持做 “保護母親河”項目,歷年暑期實踐隊伍多次被評為“優秀團隊”;
2010年榮獲團中央“保護母親河愛心社團”稱號,並獲得專項資助,是廣東省唯一一個受此資助的社團;
2010年12月被評為“廣東省先進高校學生社團”;
2010年12月獲“廣東省福彩公益獎”;
2011年4月經團省委推薦被列入第五屆“母親河獎”正式候選單位;
2011年5月,在廣東省環保社團評選活動中6項單項獎摘取4項桂冠;
“保護母親河”項目入選“十大品牌項目”;社員許建培、羅佳華均以排名第一的成績分別榮獲“綠色領袖”、“優秀講師”稱號;
2011年8月,獲世界自然基金會2010—2011年度減碳壹加壹活動“優秀社團”;
2011年11月,“蒲公英的種子——綠漫油山”服務隊獲華南師範大學2011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
2011年12月,獲中國青年報“全國高校環保微社團行動先鋒社團”稱號;
2012年5月,“蒲公英的種子”項目兩支隊伍“綠沁南嶺”及“綠漫油山”均獲得廣東省福彩公益獎;
兩隊長廖苑君和關漢朗同學均榮獲“廣東福彩公益獎”先進個人獎;
2012年6月,在2012廣東省環保志願者行動周表現突出,獲“廣東省環保志願者先進集體”稱號;
2012年11月,“蒲公英的種子——綠沁南嶺”服務隊獲團省委農青部國土資源宣傳一等獎;
“蒲公英的種子——綠漫油山”服務隊獲團省委農青部國土資源宣傳二等獎;
2012年12月,獲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主辦的2012水環保公益人物評選大學生獎和2012水環保公益人物評選大學生提名獎,是廣東省唯一獲獎社團,也是全國唯一兩個項目獲獎社團;
2013年1月,在廣東省首屆高校社團節開幕式中獲得“優秀參展社團”稱號;
2013年1月,調研報告《關於紫金縣南嶺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對策的調研報告》獲廣州大學城大調研活動三等獎;
2013年4月,主題活動“We Win We Green”獲華南師範大學石牌校區學生社團聯合會第八屆社團節“我們組團迎校慶”一等獎;
2013年4月,獲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2012公眾對環境狀況滿意度研究”項目“優秀調查團隊”稱號;
2013年4月,獲中國高校社團網“全國高校優秀社團”稱號;
2013年4月,“蒲公英的種子”項目兩支隊伍“綠沁南嶺”及“綠漫油山”均獲得廣東省大學生“福彩公益優秀團隊”;“綠沁南嶺”服務隊隊長吳道傑榮獲“福彩公益服務之星”先進個人獎;
2013年5月,在廣州市綠點公益環保促進會主辦的“2012-2013年度廣東高校環保社團評選”中獲得綠心傳承獎,環保創意宣傳獎,校園環保活動優秀獎,優秀環境教育教案四個獎項,社團負責人吳道傑獲綠色領袖獎
2013年5月,榮獲華南師範大學2012-2013年度明星學生社團;
2013年5月,活動“We Green We Win”及“低碳互換,綠色生活”獲“優秀學生社團年度活動”稱號;
2013年5月,社團負責人吳道傑獲華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學生社團年度人物”稱號;
2013年6月,獲亞洲動物基金會和中國青年動物保護聯盟聯合組織的“中國農村狗只生存現狀”社會調研計畫“優秀團隊”稱號;
2013年 6月,獲世界自然環境保護基金會2013“地球一小時”活動感謝函;
2013年8月,獲贏在社團組委會“全國百強社團”稱號;
2013年8月,獲中華環境保護協會、百勝餐飲集團必勝客品牌“必勝客綠色小超人”——“最佳社團稱號”;
2013年12月,獲亞洲動物保護基金會就參與“2013我和它共享愛”慶祝世界動物日系列活動——微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巡展感謝涵;
2014年3月,獲北京市豐臺區源頭愛好者環境研究所·世界水日樂水行執委會“中國水衛士優秀團隊”稱號;
2014年3月,獲華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華南師範大學第十三屆社團活動月的子項目評比“三等獎”;
2014年3月,獲華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華南師範大學校慶活動社團大道攤位評比“二等獎”;
2014年4月,在中高社聯網主辦的全國高校優秀社團與個人評選中,社員李海天獲全國高校優秀社團優秀領袖獎;
2014年5月,在華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主辦的社團評優中,獲2013-2014年度優秀學生社團;
2014年5月,綠社大學城校區負責人邢明柔和南海校區負責人唐諫誼獲“學生社團年度人物”稱號;石牌校區的“綠滿華師”、大學城校區的“蔬食推廣項目”和南海校區的“光碟行動”(統稱“綠色文明社團系列活動”)獲“優秀學生社團年度活動”稱號;
2014年7月,獲北京市豐臺區源頭愛好者環境研究所·2014樂水行暑期社會實踐項目資助獎,綠社蒲公英樂水行團隊成為全國資助的十八支隊伍之一;
2014年9月,獲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的TOTO大學生社團水環境保護和節水活動資助獎,綠社蒲公英樂水行團隊成為全國資助的三十支隊伍之一;
2014年12月,綠漫油山隊伍獲學校暑期實踐“優秀團隊”稱號。綠沁義容隊伍樂水組的《中國農村飲用水調查報告——以河源義容鎮為例》獲評“優秀調研報告”,綠漫油山隊伍調研組在“千鄉萬村科普惠農行動”活動中被廣東省科協評為優秀調研報告三等獎等獎以及優秀志願者;
2014年12月,蒲公英的種子支教課堂《能工巧匠,為綠展技》在首屆全國大學生“三下鄉”支教課程設計競賽獲得優秀獎。
2015年3月,在世界水日樂水行中,綠社再獲優秀中國水衛士團隊,社員李海天、周澤利、丘熙勇、曹麗婷、黃琦蘇獲優秀水衛士個人;同月,《蒲公英樂水行飲用水調查報告》獲春暉使者全國寒假調研行動二等獎;
2015年5月,在校社聯的社團評優中,獲2014-2015年明星學生社團,總分於競選社團排第一;大學城校區的綠動華師項目和南海校區的落葉貼上創意大賽獲年度優秀活動;
2015年5月,指導老師曾麗璇(大學城校區)和周先葉(石牌校區)獲優秀社團指導老師稱號;社員李海天獲學生社團年度人物稱號。

社團文化

1.主流文化:“家”文化
①“愛的鼓勵”貫穿整個社團發展歷程,用雙手表達出你的認同與關心,做到對每一個想法都給出“有聲的”的回應!營造暢所欲言的良性氛圍;
②“分享與分擔”落實到工作與生活的細節中,營造“同甘共苦,肝膽相照”“患難見真情”的氛圍;
③以快樂工作為導向,“流汗操的演練”“屁股寫字”“蹭亦有道”等“猥瑣”行為均可充分運用到團隊獎懲激勵制度中,快樂才是我們的主流;
④集體聚餐,帶頭全體儘可能做到“清盤”,局部鼓勵“搶菜”“聯盟增加菜式,提高營養攝取量”,私下秘密培訓“蹭飯王”,“強化生存能力”;
⑤“感恩歌”。每次聚餐都先唱感恩歌:粒米杯湯盤中蔬,得來不易歷艱辛,細嚼慢品用心嘗,感謝天下眾生恩。
⑥愛的手勢。手勢貫穿在綠社的工作,生活中。每次活動前後都做一個手勢以激發孢子們的鬥志和激情。
⑦綠色歌曲。重點普及經典歌曲:同在藍天下、背包客、山諾之歌、身旁、鳳凰花開的路口等
2. “綠社”價值觀
Green代表的含義
Group=團隊Responsibility=責任Efficiency=效率 Enthusiasm=激情 Nature=自然
3.“環保”文化
①從踐行環保開始,淨化心靈.:隨身攜帶“Greener”環保筷、環保杯、手帕,減少一次性消費;
②營造自主學習,主動交流與分享的氛圍。大力推廣環保資源如書籍(綠社書庫)、網站、論壇、群郵、網路硬碟等,培養和樹立典範,強化培訓機制。
③綠社5條:1、隨身帶筷子 2、隨身帶水杯 3、不打包 4、節約水電 4、每周一天素 5、多親近自然
4.文化載體
①“綠社系列”: 社旗,社徽,社章,社歌,社譜,社服,社歌等
②“綠色系列”:綠頭巾,綠色書庫,綠色歌庫,綠友,綠箱子,綠孢子等
③“環保系列”:環保筷,環保杯,環保手環等
5. Greener Five Promises
水杯,筷子伴我行
瓶裝水,要少喝
每周一素,清盤,不打包
手帕柔軟好舒服,更比“清風”涼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我擁抱!
6.水文化
飲水思源。以專業的姿態,像江河一樣的包容,開展著水資源保育,鼓勵更多廣東本土青年保衛自己家鄉的河 流。(理念源於2014年3月 發起的蒲公英樂水行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