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根(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菊苣根,中藥材名。本品為菊科植物菊苣的根。拉丁植物名:Cichorium intybus L.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切片曬乾。功能主治為:清熱;健胃。主消化不良;胞腹脹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菊苣根
  • 漢語名稱:Ju Ju Gen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用法用量,藥理作用,毒理作用,化學成份,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菊苣的根。拉丁植物名:Cichorium intybus L.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切片曬乾。

性味歸經

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健胃。主消化不良;胞腹脹悶。

形態特徵

菊苣多年生草本,高20-150cm。根肥大。莖直立,有棱,中空,分枝偏斜且先端粗厚,有疏粗毛或絹毛,少有無毛。基生葉倒向羽狀分裂至不分裂,但有齒,長6-20cm,先端裂片較大,側裂片三角形,基部漸狹成有翅的葉柄;莖生葉漸小,少數,披針狀卵形至披針形,上部葉小,全緣,全部葉的下面被疏粗毛或絹毛。頭狀花序單生莖和枝端,或2-3個在中上部地腋內簇生;總苞圓柱狀,長8-14mm;外層總苞片長短形狀不一,下部軟革質,有睫毛,外面無毛或有毛;花全部舌狀,花冠藍色。瘦果先端截形,冠毛短,長0.2-0.8,鱗片狀,先端細齒裂。花期夏季。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

藥理作用

1.降脂作用:給地塞米松連續注射造成肝損傷內大鼠餵飼含5%菊苣根粉的飲食,可降低大鼠肝臟總脂質、三醯甘油(甘油三酯)和膽固醇,使組織病理變化有所減輕,血漿脂質卻不受影響。根粉給已出現肝病變的大鼠餵飼,可降低肝臟總脂質和三醯甘油,使肝組織病理改變恢復正常。根粉給正常大鼠餵飼5個月,也有降低肝臟總脂質等作用。
2.其他作用:野生菊苣花的浸劑給動物注射,可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並增強心臟活動(振幅加大而頻率減慢);煎劑有抗菌、收斂作用。很可提高食慾,改善消化功能;高濃度的浸劑可增進胃分泌,但不增進平滑肌張力。根的乙醇或乙醚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一種倍半萜。根還有輕瀉作用。

毒理作用

人每日食用60g烤過的菊苣,共6月,對血、尿指標、肝功能等無明顯影響。1次給予100g,可引起輕度的心搏緩慢。在慢性毒性試驗早期(60g/天)菊苣也可增加小腸轉運時間。菊苣對糖尿病人血糖無明顯影響。有人報導菊苣中含致癌烴,其含量高於其他咖啡類飲料。

化學成份

根含山萵苣素(lactucin),野萵苣甙(cichoriin),山萵苣醇(α-lactucerol)即是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菊苣內酯(cichoriolide)A,菊苣萜甙(cichorioside)B、C,8-脫氧山萵苣素(8-deoxylactucin),苦苣菜甙(sonchuside)A、C,假還陽參甙(crepidiaside)B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