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科技局

莆田市科技局是莆田市的政府機構,主要負責指導全市科普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莆田市科技局
  • 所屬地區:莆田市
  • 內設機構:辦公室等
  • 職責:指導全市科普工作
主要職責,業務科室,辦公室,計畫財務科,工業科技與高新技術科,農業科技科,科技合作與成果科,社會發展與政策體改科,紀檢監察室,局領導,直屬單位,產業技術研究院,科技情報所,生產力促進中心,水科所,科技開發中心,創業服務中心,高新辦,工業所,生物所,技術市場,中醫所培訓中心,地理位置,

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科學技術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起草並組織實施有關科技工作的政策和規範性檔案。
二、編制全市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並組織實施,提出全市科技發展重大布局和優先領域,組織實施基礎研究、套用研究、開發研究、軟科學研究等科技計畫,負責統籌協調基礎研究、前沿技
術研究、重大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及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研究,牽頭組織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
三、負責推進全市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擬訂促進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建設的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擬訂科研條件保障規劃和相關政策並組織實施,推進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科研基地、重點產業創新平台
與創新基地建設和科技資源共享。
四、擬訂全市各類科技計畫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高新技術發展與產業化政策,指導高新技術產業化及套用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指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
五、擬訂全市科技促進農村和社會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並組織實施,促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農村建設和社會建設。
六、擬訂科技成果管理政策並組織實施,指導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產學研結合的相關政策,組織相關重大科技成果套用示範,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七、提出科技體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建議,牽頭組織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工作,審核相關科研機構的組建和調整,最佳化科研機構布局。
八、負責本部門驟升中的科學技術經費算及經費使用的監督管理,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科技資源合理配置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建議,最佳化科技資源配置。
九、負責市科學技術獎評審的組織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市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十、指導全市科普工作;擬訂促進技術市場、科技中介組織發展政策;負責相關科技評估、科技統計及與科技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等工作;承擔相關科技評估、科技統計及與科技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等工作;承
擔莆田市國防動員委員會科技動員辦公室的具體工作。
十一、組織擬訂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政策措施,負責國際及港澳台地區的科技合作與交流,組織實施政府間及有關國際組織間的科技合作項目。
十二、承辦市委、市政府和上級科技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業務科室

辦公室

綜合協調局機關和直屬單位工作,督促重大事項的落實;負責本局重要檔案、文稿的起草;負責局機關廣電、會務、機要、精神文明、效能建設、績效管理、政務公開、信息宣傳、計畫生育、綜治和"平安莆田"、檔案、保密、信訪、機關內部規章制度及機關財務等工作;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機構編制、人事管理等工作;承擔全市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等有關工作;負責局機關退休幹部工作,指導直屬單位退休幹部工作。

計畫財務科

擬訂全市科技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並組織實施,提出科技計畫項目經費配置建議;推動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區域科技發展。負責市科技重點項目的調研工作;協助組織實施國家、省級重點新產品計畫和認定自主創新產品;組織協調國家、省科技重大項目的申報與實施。承擔科技統計管理工作。研究提出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措施;負責局科技經費預算執行、基本建設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指導和監督局會計核算中心的業務管理工作。

工業科技與高新技術科

擬訂全市高新技術及工業領域科技發展規劃和計畫並組織實施;協助組織申報國家工業領域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等各類科技計畫及國家創新基金項目並協助監督實話組織申報和協調管理省工業領域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省創新資金等各類科技計畫項目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市創新資金項目;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指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關工作。

農業科技科

擬訂全市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計畫,推動農業農村科技進步;組織申報和協調管理農業領域國家、省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畫,國家、省農村領域科技計畫和政策引導類計畫項目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農業科技計畫、星火科技計畫項目等,指導科技興市、縣(區)工作。

科技合作與成果科

擬訂全市科技獎勵、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市場管理的相關政策措施並組織實話負責科技成果評價、登記、保密、推廣和科技中介、技術市場管理;負責全市科技獎勵和組織申報國家、省級科技獎勵的有關工作;組織協重大科技項目推介和重大技術交易活動;負責技術契約認定登記和技術市場管理工作;組織申報國家、省級對外科技合作計畫項目;協助管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協助承辦涉港澳台科技合作與交流有關事宜;協調指導全市基礎研究和套用實驗室建設計畫;參與制訂全市科技人才政策。

社會發展與政策體改科

擬訂全市社會發展領域科技規劃、計畫和政策並組織實施;協助申報和協調管理社會發展領域國家、省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組織實施生物醫藥等社會發展領域高新技術研究計畫;牽頭協調、指導全市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平台建設;協調人口健康、資源環境、公共安全等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工作;承擔局機關規範性檔案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擬訂科技發展政策措施;協調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和全市創新體系建設,管管軟科學工作;聯繫與科技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工作;協調組織全市性重大科普活動。

紀檢監察室

根據有關規定派駐的紀檢組與監察室合署辦公,按照《黨章》和《行政監察法》履行職責。

局領導

黨組書記、局 長 魏國慶
主持市科技局全面工作
黨組成員、副 局 長 林若楊
分管:社會發展與政策體改科、科技合作與成果科,科技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科技活動周、科技“三下鄉”、人才工作、國防科技動員等。
黨組成員、副 局 長 方金強
分管:農業科技科,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農村掛鈎扶貧等。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許金壽
分管:監察室、情報所,反腐倡廉和黨風廉政建設等。
黨組成員、副 局 長 林成龍
分管:辦公室、計財科,工會、共青團、精神文明、效能和績效管理、計畫生育、綜治和“平安莆田”建設、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人事管理等。
黨組成員、副 局 長 陳繼宗
分管:莆田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建設、高新辦、除情報所外的直屬企事業單位。
副調研員 阮德水
分管:工業科,黨務工作、婦委會。

直屬單位

產業技術研究院

莆田產業技術研究院(Puti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以下簡稱“產研院”)成立於2010年12月20日,隸屬莆田市科技局,是實行事業法人管理的非營利性的產業研發與服務機構,內設辦公室、成果推廣與產業促進部、項目策劃與投資管理部。
產研院旨在貫徹落實市委提出“跨越發展,宜居港城”的戰略部署,認真謀劃科技支撐跨越發展的思路和舉措,有效整合我市現有的科技資源,加快推進我市十大產業集群發展,更好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湄洲灣港口城市和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
產研院在我局現有科技資源的基礎上,積極引入外部科技資源,借鑑廈門、台灣、崑山等地經驗,背靠各級政府、整合社會各種資源,立足提升我市十大產業集群的整體發展水平,形成以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主線,以建設科技創業園為核心,以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為支撐,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為依託,以中介服務等市場要素為紐帶的“大科技”區域創新體系。
產研院的主要任務是根據莆田市產業發展需求,組織對共性、關鍵性和前瞻性技術進行研究開發,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採取多種方式向產業界推廣產業化研究成果和最新工藝技術,催生新興產業;建立面向企業的技術服務體系、開放研究平台和實驗室,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開放研發平台,實驗設備共享,技術信息、技術諮詢、技術培訓等服務,並協助其開展科研活動,提升技術水平;培育產業技術創新人才,尤其注重培育熟悉科技、市場和管理的複合型技術人才;開展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組織企業與中科院、高校院所、台灣的合作,尤其是閩台科技交流與合作;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作為科技局職能的延伸機構,積極協助科技局做好職能業務工作。
建成後的產研院將擁有研發服務中心、行業公共技術平台、產業技術發展中心三大功能機構,成為集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初具規模、成效顯著的“高水平、套用型、服務化、開放式”的組織機構。

科技情報所

莆田市科技情報研究所成立於1978年10月,是一所公益性的從事科技信息(情報)研究的全額事業單位。本所共有編制19人,設17個專業技術幹部崗位和2個技術工人崗位。2010年8月在職人員16人,其中專業技術幹部14人,技術工人2人。專業技術人員中有高級工程師2人,中級職稱5人。這些人員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包括計算機與信息管理、化工機械、科學儀器、農業栽培與土肥、國際貿易、經濟會計等。本所共設有辦公室、信息編輯部、科技查新部、網路工程部等4個業務部門。下屬兩個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莆田市外文翻譯中心和莆田市情報服務中心。
本所的主要職責是收集、整理、加工各類科學與技術信息(情報),為全市各有關政府部門提供決策諮詢與決策參考;為我市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工商企業和社會各界創業人士提供各類科技信息服務。主要包括信息諮詢、文獻檢索、科技查新、編髮《科技動態》、科技資料閱覽、技術培訓等,同時開展軟科學和科技情報科學的研究;並承擔市科技局網站和內、外部辦公網路的建設、運營、維護和安全管理,為市科技局智慧型化、網路化辦公提供技術支持。
近5年來,我們共承擔各級、各類科技項目13項。其中有國家科技部的《莆田市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專項》項目1個,省級項目2個,市級項目10個。

生產力促進中心

莆田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經莆田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成立,隸屬莆田市科學技術局。莆田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是莆田市人民政府推動企業科技進步,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服務機構。中心致力於建立健全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為企業的經濟發展提供多元化、綜合性的科技經濟信息服務與人才、智力支持。
中心業務部門:網路工程部、市場開發部、信息資源部、企劃諮詢部、技術培訓部、電腦事業部等。
本中心繫福建省重點生產力促進中心之一,接受福建省科學技術廳指導管理。
莆田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宗旨: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信息服務,構築科技與企業的橋樑,推動企業科技進步,促進生產力發展。
莆田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工作職能:
1、提供科技、經濟、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服務;
2、提供專家諮詢、診斷和改善管理方面的服務;
3、提供人才培訓服務;
4、組織企業與高校及研究開發機構間的合作交流,協助企業建立技術依託;
5、組織企業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的推廣與套用;
6、協助企業開拓國際技術經濟合作渠道;
7、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中小企業發展以及提高生產力的對策;
8、承擔政府委託的任務。

水科所

莆田市水產科學研究所於1985年由莆田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莆政[1985]綜130號),系莆田市科技局直屬科研機構,1994年經市編委批准為農業科研單位。機構設定為辦公室、海水研究室、淡水研究室、魚病檢測室、開發室和淡水增養殖中試基地等,主要從事魚、蝦、貝、藻等水產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推廣和病害防治技術研究、資源保護等工作。
研究所建所二十多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科委“六五”、“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各一項,農業部科技項目二項,省科技廳科技項目15項,取得各類科技成果20多項,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市級科技進步獎4項,發表專業論文60餘篇,被市政府授予科技先進集體二次。研究所現有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7人。本所竭誠為廣大養殖戶提供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歡迎垂詢。

科技開發中心

莆田市科學技術開發服務中心經莆政[1985]222號文批准於1985年9月22日正式成立,是市科技局下屬的科技事業單位,具有星火計畫管理及科研開發、科技諮詢、培訓、示範等工作職能,現有人員20人。本中心自成立以來,一方面努力開展科技星火工作,一方面抓好科技示範基地實體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曾先後獲得過“省星火計畫實施10周年先進集體”、“福建省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市科技系統先進集體”、市直第七、第八屆方“文明單位”“誠信單位”等榮譽稱號。
在進行科技星火管理方面,本中心按照市科技局部署,一是重點抓好涵江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組織制定出密集區“一帶三區”發展規劃,以星火工作引導全區不斷推進產業化、現代化進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並發揮龍頭輻射示範作用,推動了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由於成效顯著,涵江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已於2000年通過驗收;二是組織申報並實施各級星火項目、發展區域性支柱產業,本中心歷年來共組織實施國家、省、市、縣(區)各級星火項目約250多項,共創產值約十多億元,項目涉及食用菌、果樹栽培、水產養殖、農副產品深加工、精細化工、建材、鞋業、機械、電子、生物工程等領域。這些項目有的已成為當地支柱產業,為我市的經濟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抓科技示範基地實體建設方面,本中心努力自我發展,為科技示範、服務創建必要條件與良好氛圍。本中心擁有占地30多畝的果花良種圃,在圃內建立了“山坡地生態農業”、“農業觀光果園”等示範模式,還種植果花苗木向社會提供;擁有面積約一千平方米的綜合樓及位於市科技中試大樓內面積近900平方米的工業中試基地,為我市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孵化、創業場所;創辦了莆田市科技實業公司、市繼續教育基地、市科技賓館等科技實體,面向社會開展電腦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網際網路培訓、提供技術諮詢及有關服務。在這些基地、實體建設發展的同時,本中心充分發揮內部科技人員的專業優勢,開展科研開發工作,歷年來共實施科技開發項目、星火項目約20個,其中一些項目曾分別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有的項目已在全市範圍推廣套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創業服務中心

本中心是莆田市科技局所屬的公益型事業單位,辦公和孵化基地在學園路市科技中試大樓,面積約4000平方米左右。中心圍繞“面向民營科技企業,創造局部最佳化環境,孵化高新技術企業”的宗旨,為入駐科技型企業提供科研、生產和辦公場地,協助企業申報省、市科研項目和國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資)金,申報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協助企業報批工商註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等,協助申報新產品及星火、火炬計畫項目,協辦新產品鑑定,提供培訓、中介、諮詢、商貿活動等系列服務。中心為適應入世的需要,積極創造條件改善大樓的辦公、研發、生產條件,同時建立起切實可行運作機制,使許多科技型企業慕名而來的。已有8家科技型企業入駐中試大樓,其中有專門從事製造業信息化軟體(ERP)等開發的企業,這些企業科技含量高,承擔省級火炬計畫項目5個,擁有國家專利技術5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項目3項。2002年產值3000萬元左右,安排就業人數268人。整幢中試大樓的廠房得到全部利用。今後將向外擴展,即廠外孵化或建立創業分中心,爭取建一幢創業大廈。我市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剛剛處於起步階段,今後應抓好運作機制的建立、管理人才隊伍的培育、孵化信息網路的建設、制定企業科技貸款優惠政策、促成市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資金和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基金的建立等,建立起以政、產、學、研、資、介、貿諸方面互利發展為基礎的科技創新孵育體系。將從以物業服務上升到創業服務為主,造就一批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科技型企業。同時幫助留學人員創業,為在創業板上市創造條件。

高新辦

莆田市高新辦於1996年11月成立,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至今已有職工人數6人,隸屬莆田市科技局,其職能有:
1、負責莆田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事務,參與各產業園技術創新及其服務體系建設。
2、組織擬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和計畫。
3、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申請技術創新基金(資金)、科技風險基金(資金)提供諮詢服務並做好申報前的初審工作。
4、為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製造業信息化工程提供諮詢服務並做好申報前的初審工作。
5、為企業提供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風險投資、技術產權交易、改制上市(企業板)等有關綜合服務。
6、建立高新技術項目庫和專家庫,並提供相關諮詢服務。
7、開展橫向聯合,與企業合作研製開發高新技術產品。
8、組織科技招商、引進和推介高新技術項目,組織開展院地合作和科研活動。
單位負責人:林明輝

工業所

一、基本概況
莆田市工業技術研究所是在莆田市委、市政府做出《關於“科技興市”決定》和實施“科教興市”戰略決策的背景下,市編委以莆市編(1993)24號檔案批准成立的。隸屬莆田市科委領導的從事科研攻關、中試及新產品、新技術開發與推廣套用的事業單位。
莆田市工業技術研究所現有人員11人,其中本科生6個,大專生4人,高中文化程度1人。
莆田市工業技術研究所所長:方松
二、工作職責,服務項目
1、項目開發
根據我市實情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重點研究開發輕工機電行業、兼顧其他產業的高新技術及產品。在充分做好可行性論證的基礎上,做到看準一個、開發一個、成功一個、帶動一片。促進全市輕工、機電行業生產和效益登上新台階。
2、科技服務
進行科技諮詢、技術培訓、信息資料翻譯、接受委託進行項目可行性調研、電腦打字、複印等科技服務。
3、科技貿易
進行科研成果及科技產品的交流、推廣與經銷工作,提供成套機電產品及零供應服務。
三、部門發展計畫及單位動態信息
1、回顧
莆田市工業技術研究所成立以來,在項目開發和科技服務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注重社會效益的同時,取得了經濟效益。先後承擔了省、市科委下達的“微電腦萬向遙控器”、“預付費單相IC卡電能表”、“Ipps不間斷電源”、“新型電腦機箱研製”、“製鞋生產管理系統軟體”等科研攻關項目。均順利通過省市科委組織的技術鑑定,部分項目技術達國內先進水平。積極開展科技服務工作,走科研與經濟相結合的道路,與市財政局聯合舉辦多期電算化培訓班,既增加了輕工所的收入,又培訓了專業技術人員,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2、展望
圍繞“提高輕工、發展機電、開發高新技術”的發展戰略,以科技為先導,貫徹“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方針。我所將在已取得成績的基礎上,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在市委、市政府、市科技局正確領導下,以項目開發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研究、開發、中試、推廣新技術、新產品。並開展技術培訓,諮詢及科技產品交流,新產品及科技成果經銷等科技服務工作。努力開拓、積累資金、自我發展,爭取用最短時間把莆田市工 業技術研究所辦成初具經濟實力,能凝聚高精尖科技隊伍,從事高新技術產品開發的科工貿一體化的高科技經濟實體。

生物所

一、單位概況
莆田市生物工程研究所為莆田市科技局直屬的科研事業單位,成立於1996年10月,以 農業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開發為重點。研究所現有科技人員6人,高級職稱1名,中級職稱4名(其中碩士研究生1名)。本所注重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工作交流和繼續教育培訓,不斷提高科技人員的理論素質和操作技能,獲得多個省、市科研,發表科技論文20多篇,湧現出市拔尖人才、科技標兵、科技先進個人等稱號多人。
幾年來,我們立足本所實際,認真選題,積極研究,共承擔《枇杷生態化栽培與保鮮技術研究》、《枇杷優良單株選育、增糖降酸與貯運保鮮技術研究》、《無籽西瓜組培快繁技術研究》、《非洲鴕鳥引進與繁育技術研究》等省、市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十多個。通過項目的積極研究和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研究所在抓緊項目研究的同時,根據自身實際,領辦了市龍眼科研中試基地等實體,開發種植龍眼、枇杷等名優果樹300多畝,培育良好苗木,不斷加強研究所的開發能力。本所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技術優勢,在科技三下鄉和科技宣傳周活動中,開展科技講座、實用技術培訓、指導農業生產,受到廣大農戶的歡迎。
二、工作職責
1、組織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研究和政策調研。
2、組織科研攻關、增強自主研究開發能力。
3、組織引進生物技術成果,開展中間試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4、積極與高校、科研單位聯繫和協作,引進技術、引進人才、提高技術實力。
5、組織生物技術產業開發,建立示範基地,提供技術模式,為產業化提供成套技術,培訓配套技術人才。
6、加速人才培養,建立一支專業配套、結構合理的技術人才隊伍。
三、服務項目:
1、引進和推廣生物技術,推介生物技術成果項目。
2、引進和提供果花新品種及苗木。
3、開展項目調研和論證、技術諮詢服務。
4、承擔植物組培快繁育苗服務。
5、果園的設計、規劃。
四、發展計畫
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將研究所的各項工作推向前進。
1、深入學習,與時俱進,不斷增加理論修養和提高業務素質,不斷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主動適應科研機構改革,充分發揮我所人員年輕、觀念新、素質較高等特點,通過觀念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加強科研開發和自身建設,建立精簡高效的科研隊伍,培養鍛鍊科技人員的綜合素質,促進研究所的快速發展。
3、選準課題,加強研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深入生產基層,開展套用技術研究和套用推廣工作,直接為生產和經濟建設服務。根據各專業特點,圍繞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和關鍵性科技問題,積極調研和選題,並通過承擔課題,增加科研開發經費,改善科研設施和工作條件,加強科技攻關和科技創新能力,逐步提高研究所自主創新能力,夯實研究所的基礎。
4、繼續加強與高校院所及基層單位、企業的聯繫與合作。藉助高校院所的科研設備和技術力量,繼續引進與合作,提升我所的研究水平;同時,加強與基層單位、生產企業的聯姻,有利科研成果的迅速轉化,積極主動進入經濟建設主戰場,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技術市場

莆田市科學技術人才市場於1988年經莆田市人民政府審批成立,直屬於莆田市科技局的事業單位,也是地市級常設技術市場機構。隨著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技術市場的繁榮發展,本單位也逐步改善設施、拓展服務功能,起到架設金橋、技術海洋導向的作用。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培育我市技術市場,竭誠為企業準確選擇技術項目、解決技術難題、尋找合作夥伴、技術包裝、引進人才等提供綜合服務,為我市對外交流合作開設技術視窗,特別是莆田市技術市場網站建成後,更能以我們的特色服務樹立起本市技術市場的品牌。主要通過以下工作職能和手段來實現服務。
1、宣傳、貫徹實施有關技術市場法律、法規和政策。
2、組織企業參加、舉辦各種技術交易會、洽談會、科技成果發布會、交流會。促進技術貿易、科技成果轉化。
3、建設全市技術市場信息網路,形成網路中心。疏通技術、人才信息傳遞渠道。
4、積極開展“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中介”等活動,為企業技術進步提供服務。
5、組織、培訓我市技術市場從業人員,開展技術契約認定、技術市場政府研究,搞好技術市場自身發展過程的創新。
6、搞好“科特派”的科技人才引進、交流。加強我市以技術與人才有機結合,促進科技人員合理流動。

中醫所培訓中心

莆田市科技培訓中心成立於1988年3月,隸屬莆田市科學技術局,本著“立足科技、面向社會、服務企業”的宗旨,從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檔次入手,努力創建具有求實、高質、專業的培訓特色,1994年4月被福建省人事局確認為首批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幾年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緊緊圍繞我市科技工作的總體部署,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了120多期的各類培訓,培訓範圍涉及社會各個領域。一是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再教育活動。二是面向基層和企業管理幹部舉辦不同類型的管理決策培訓班。三是開展各類技術和管理知識培訓,促進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套用。四是針對社會的需求,舉辦了家用電器維修、機車維修、電機維修、果樹嫁接、烹調技術等各種技能培訓班。
工作職責
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省、市有關科技培訓工作的方針政策,掌握我市科技培訓發展的現狀,結合科技局的要求,制定我市科技培訓的中長期目標與規劃。
2、承擔繼續教育工程,建立我市科學研究系列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機制,重點抓好科技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工作。
3、承擔科技局科技擁軍系列的知識培訓,不斷探索科技進軍營、軍地共建的新模式。
4、承擔對科技特派員、科技副鄉鎮長的培訓工作,幫助基層幹部更新知識,提高科學決策能力。
5、開展各類技術、技能和管理知識的培訓工作,促進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套用。
6、及時了解社會需求,積極拓寬科技培訓的辦班空間及辦班途徑。
7、加強與省、市有關部門的聯繫與合作,多方位開展與地區、行業部門的合作。
8、在市科技局的領導下,積極穩妥地推進本中心的各項制度改革。
9、完成市科技局交辦的其他任務。
服務項目
1、我市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人員和其他行業部門委託的科技人員繼續教育培訓。
2、科技擁軍系列知識培訓。
3、科技副鄉鎮長、科技特派員的培訓。
4、聯辦或合辦各種業務知識考前輔導班。
5、有關學生的英語、寫作、書法培訓班。
發展計畫
1、建立我市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機制。
2、建立科技進軍營、軍地共建的新模式,幫助部隊培訓軍地兩用人才。
3、培訓一支高素質、科技型的基層管理幹部,促進我市經濟的發展。
4、開展與地區、行業部門的合作辦班,拓寬科技培訓的辦班渠道。
5、努力創建科技培訓的新形象,形成求實、高質、專業的培訓特色。

地理位置

地址:學園南街9號科技大樓
莆田市科技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