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石水禽圖

荷石水禽圖

《荷石水禽圖》是清代畫家朱耷所創作的一幅水墨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荷石水禽圖
  • 年代:明代
  • 類別:水墨畫
  • 規格:縱114.4厘米,橫38.5厘米
  • 材質:紙本
  • 作者:朱耷
  • 現藏地:旅順博物館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藝術價值,

作品介紹

荷石水禽圖
影響朱耷在藝術上突飛猛進的人是董其昌,不過朱耷所走的道路卻與同樣學董其昌的“四王”完全不同,因為他學董並不是以摹擬為目的,而是重在從董畫中汲取精華,以提高自己。再加上朱耷的人生經歷,且個性孤絕、桀傲清高,用筆用墨上豪邁強健,從而表達出“零碎山河顛倒樹,不成圖畫更傷心”的情懷,因此,他所創造的山水形象,不拘成法,既無董畫的明潔修潤、嫻雅溫靜,也無“四王”的山川清麗、城市繁華,而是一種淒楚蒼茫、殘山剩水、寂寞荒率的境界。朱耷在臨習董其昌的山水畫中,領悟了筆墨根本,將山水畫中的筆墨運用於寫意花鳥,使自己的繪畫最終成熟。
荷石水禽圖

作品賞析

朱耷的花鳥題材十分廣泛,從他現存的作品來看,有花卉、蔬果、蟲鳥及畜獸等50餘種。他的花鳥畫意境幽冷清奇,構圖和用筆均極簡疏,鄭板橋說他“純用減筆”,秦祖永說“山人畫以簡略勝”,往往只用三兩筆就完成一個形象,“筆簡形具”。朱耷的花鳥畫以水墨大寫意而出名,他不但繼承了古人的破筆飛白之法,而且還把古人的“濕筆”拿捏得恰到好處,如畫鳥,描繪鳥身時用緩筆,使羽毛有絨絨之感;畫苔石,則儘量控制用水,使人感覺畫中苔蘚陰濕,明暗可辨;畫山石、苔點,大膽運用中鋒,以表現物象的圓滑體積,富有含蓄的味道。朱耷擅用擬人化手法,所畫魚鳥常“白眼向人”,反映了他不肯向現實妥協和不甘屈辱的心情。
朱耷筆下的線條,如枯藤搖振、剛柔相濟。他所用的章法也非常奇特,善於運用大疏、大密和線條的穿插,往往在畫中留有大片空白供觀者發揮想像,善於將畫中物象引向畫外,將畫外物象引入畫中,使構圖表現境界擴大,也充滿張力。此外,朱耷還常在畫上題詩寄意。總之,朱耷的作品在立意、造型、用筆用墨以及詩書畫印的結合上,都達到了一個水墨寫意花鳥畫前所未所的水平。
這幅《荷石水禽圖》描繪的是河塘邊上的景色。款署“八大山人寫”,押“八大山人”白文印。
在畫面的下方,橫臥一頑石,在它的上面蹲著兩隻水鴨,一前一後,一高一低,一隻伸長脖子向上望著,一隻相向而立,靜靜地站立著。畫中的荷葉數柄,從不同的角度向畫面中伸出,有濃有淡,形態各異,錯落有致。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苞從花葉叢中鑽出,顯示出盎然的生機。整幅畫面的構圖互相呼應,動感十足。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朱耷的筆墨功力:看似草草描繪,但卻達到了筆簡意賅、神氣完足的境界。朱耷曾說:“湖中新蓮與西山宅邊石松,皆吾靜觀而得神者。”其畫荷如此,其他物象更是如此,靜觀而以意象為之,信手拈來,則妙趣自成。

作者簡介

朱耷(1626~1705 年),譜名統林,明宗室,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後裔,明亡後出家為僧,法名傳綮,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良月、朱道明等,江西南昌人。工詩文、書法,不拘成法,自成一家,臻文人畫最高典範,對後世影響極大。代表作品有《秋雨孤舟圖》、《古梅圖》、《河上花圖》、《荷石水禽圖》等。

藝術價值

朱耷的代表作品之一;水墨大寫意的代表作品;清時花鳥畫的代表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