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

荔城

荔城一,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的別稱,位於長江、赤水交匯處,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優越。合江荔枝以其晚熟(一般在7、8月份上市,比兩廣荔枝晚熟2個月左右),合江荔枝中晚熟配套成龍,有大紅袍、妃子笑、糯米糍、降紗蘭、桂味、坨提、帶綠、楠木葉、鹿角等10多個品種。

荔城二,福建省莆田的別稱,也指莆田城,莆田城的城牆於抗日戰爭時期被拆毀。莆田因曾盛產荔枝而得名荔城,“荔城無處不荔枝”。

莆田土特產荔枝以品種多、果粒大、果色艷紅、果肉乳白色、汁多、清沁爽口、香氣濃郁,質量優而名揚海內外,果實七月中、下旬成熟。主要品種有陳紫、宋家香、狀元紅、烏葉、蘭竹、下番枝等。郭沫若曾在莆田遊玩時留下"荔城無處不荔枝"的佳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荔城
  • 所屬地區:福建省莆田市
  • 下轄地區:下轄西天尾、新度、黃石、北高4個建制鎮和鎮海、拱辰2個街道
  • 地理位置:位於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與台灣隔海相望
  • 面積:269平方公里
  • 人口:52.1萬
  • 海域面積:55.89平方公里
地區簡介,地方特色,自然資源,四川省合江縣,地方簡介,荔枝歷史,荔枝特色,福建省莆田,地方簡介,歷史沿革,交通概況,自然資源,荔城榮譽,荔城人文,

地區簡介

荔城區成立於2002年,下轄西天尾、新度、黃石、北高4個建制鎮和鎮海、拱辰2個街道,有130個村居,常住人口52.1萬,陸地面積26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5.89平方公里。
區位優勢:位於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與台灣隔海相望,是莆田市的中心城區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荔城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海陸交通齊全,是福建沿海中部交通樞紐中心,福廈高鐵、向莆鐵路、瀋海高速、湄渝高速等交通幹線貫穿全境,形成承南接北、城港互聯的綜合交通體系。
人文優勢:荔城人文底蘊深厚,是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稱,是媽祖文化、禪武文化、莆仙戲劇文化的發祥地。區內有山有水有平原,是興化平原的核心區,擁有壺山蘭水、荔林水鄉、南少林寺、三清殿、古譙樓、梅妃故里、九華疊翠、紫霄怪石等景觀、名勝古蹟。
產業優勢:荔城區產業基礎較好、集聚度較高,依託荔城經濟開發區、黃石工業園區、興化灣南岸北高作業區等工業發展平台,集聚規上工業企業200多家,有三棵樹塗料、閩中食品、泰盛集團、正榮集團、曠遠能源5家境內外上市企業,形成了鞋業服裝、機械化工、食品醫藥、工藝美術等支柱產業,創世紀超級計算機運算服務中心、海山機械、華峰運動品等新興產業企業茁壯成長。總部經濟、樓宇經濟、電子商務集聚發展,全區電商企業突破600家,樓宇總部經濟財稅貢獻率達30%以上,工藝城、鞋服城等專業市場日益繁榮。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眾協聯供應鏈、金銀珠寶企業電子商務等平台經濟加速發展。發揮北高鎮在全國各地2萬多家黃金珠寶銷售門店、5萬多從業人員的資源優勢,建設北高黃金珠寶特色小鎮,投資50億元、建成集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品牌展示、物流配送、金融結算、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北高黃金珠寶產業園,打造現代化的黃金珠寶首飾產業基地。

地方特色

荔城區北高鎮,位於莆田市東南沿海中部,與寶島台灣相距174公里清·乾隆年間這裡被劃為“界外”之地, 土地稀缺且貧瘠,大部分人靠“打金打銀”為生,奠定了北高黃金珠寶首飾產業的歷史發展基礎。
在珠寶行業內,流傳著這么一句話:10個珠寶商,8個莆田人,7個北高人。據統計,在全國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黃金珠寶首飾店,70%以上是北高人開設的。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荔城區是南方地區主要的奶牛、蘑菇生產基地,福建省荔枝、枇杷、龍眼三大名果生產基地之一。

四川省合江縣

地方簡介

合江縣隸屬四川瀘州,川渝黔結合部,位於四川盆地南緣。西面與江陽區納溪區瀘縣相鄰,東面與重慶市江津區接壤,北面與永川區接壤,南面與貴州省赤水市習水縣毗鄰。合江縣位於長江赤水河習水河交匯處,是長江出入川的第一縣。
合江縣地理位置優越,距瀘州市區38.7公里,距成都市區260.1公里, 距重慶市區109.2公里。合江縣是四川省與重慶市毗鄰的所有縣區中唯一既擁有長江黃金水道,又融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的區市縣。成渝環線高速(G93)、成遵高速(G4215)、國道353穿境而過。
合江縣始建於西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是長江上游置縣最早的三個縣之一,2014年,合江縣實現生產總值153.0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0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75.0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5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17元。2017年合江縣下轄26鎮1鄉。
2013年,合江縣城中心城市,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為18萬餘人,縣城的綜合能力達到了中等城市水平。合江縣新定植荔枝4.8萬畝、總面積達18萬畝。

荔枝歷史

據歷史記載,合江荔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進入21世紀以來,在當地人民的努力下,合江荔枝得到了長足發展。合江是中國晚熟荔枝之鄉,以妃子笑、大紅袍、帶綠等十二個品種號稱“十二金釵”。合江荔枝是歷代的貢果,千里迢迢跑馬送果入京,唐代杜牧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南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載:“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者,謂瀘戎產也。”
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在任四川制置使時也為合江荔枝賦詩云:“甘露凝成一顆冰,露濃冰厚更芳馨。夜涼將到星河下,擬共嫦娟斗月明。”
荔枝,是合江的一張地方特色名片。歷代荔枝鮮活的題才創作的作品燦爛了合江文藝的星空。
結合奧運荔枝契機,在密溪荔枝果園場、新店汪拗荔枝果園場、甘雨鎮漏水埡荔枝園等狠抓良好農業規範(GAP)認證,並獲得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質監局的良好農業規範(GAP)認證。三是狠抓荔枝品牌戰略。2008年,“帶綠”、“陀緹”荔枝榮獲“中國國際林博會金獎”和“中華名果”稱號,合江縣被授予“中國晚熟荔枝之鄉”,確定為奧運水果供果基地縣。四是狠抓荔枝行銷策略。組建合江奧荔果品公司,通過企業化運作,推動荔枝外銷工作,使合江荔枝成功進入北京奧運,成為四川唯一奧運專用水果,帶動了荔枝外銷,大大增加了荔枝果農和經紀人的收入。

荔枝特色

荔枝號稱“合江三絕”之冠,色、香、味、形俱佳,素有“果中之王”之稱,獨具“一果上市百果讓路”之特色。合江荔枝以其晚熟,皮薄艷麗,個頭大核細小、肉厚汁多,晶瑩透明,脆嫩濃甜,清香馥郁,細膩化渣的獨特風味。合江荔枝資源豐富,品種齊全,中晚熟配套成龍,有大紅袍、妃子笑、糯米糍、降紗蘭、桂味、坨提、帶綠、楠木葉鹿角等10多個品種.據歷史記載,合江荔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2004年,合江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南亞熱帶作物優質晚熟荔枝基地,無公害水果基地。2007年被評為奧運水果“一等獎”、林博會“金獎”,四川省最暢銷產品、最受歡迎產品。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合江荔枝作為奧運果品,還被廣大中外運動員所享用。

福建省莆田

地方簡介

荔城區,通行莆仙方言莆田話,位莆田市區東南部,北接涵江區,南壤秀嶼區,西連城廂區,東臨興化灣。東經118°49′-119°39′,北緯24°59′-25°46′區人民政府駐縣巷(原莆田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區轄2個街道、4個鎮:鎮海街道、拱辰街道、西天尾鎮、黃石鎮、新度鎮、北高鎮。

歷史沿革

荔城區地自古即為莆田地。2002年2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莆田縣,設立莆田市荔城區和秀嶼區。將城廂區荔城街道的文獻、鳳山、長壽、英龍、梅峰5個居委會,城南鄉的鎮海、闊口、新鎮、步雲、埭里、古山6個村,城郊鄉的長豐、七步、新浦、南郊、華郊、荔浦、徒門、張鎮、西洙、東陽、拱辰、暢林12個村,以及原莆田縣的黃石、西天尾、新度、北高4個鎮劃歸荔城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縣巷。
2002年,設立鎮海、拱辰2個街道辦事處。鎮海街道辦事處轄原荔城街道的文獻、鳳山等5個居委會和原城南鄉的鎮海、闊口等6個村,其中鎮海、闊口2個村改為居委會,街道辦事處駐鎮海。拱辰街道辦事處轄原城郊鄉的拱辰、暢林等12個村,其中拱辰、暢林2個村改為居委會,街道辦事處駐拱辰。2002年底轄2個街道、4個鎮:拱辰街道辦事處、鎮海街道辦事處、西天尾鎮、黃石鎮、新度鎮、北高鎮,118個村委會,12個居委會。
2003年,荔城區轄2個街道、4個鎮:拱辰街道、鎮海街道、西天尾鎮、黃石鎮、新度鎮、北高鎮。
荔城區傳承原莆田縣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本色,文化底蘊深厚,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纍纍。莆田市現有8萬人的各類專業人才和"多、優、勤、廉"的勞動力。同時,現有高等院校1所,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178所,每年可為社會培養7萬多人的各類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

交通概況

城區距福州88公里,距廈門222公里。
陸運324國道福泉高速公路橫穿全區,南大門迎賓大道連線福泉高速公路黃石出口處。
空運:至福州長樂國際機場85公里,至廈門高崎國際機場225公里,至晉江機場92公里。
海運:至福州馬尾港碼頭106公里,至廈門港碼頭230公里,至秀嶼港碼頭30公里。

自然資源

農業:荔城區高優農業品種繁多,是南方主要的奶牛、蘑菇生產基地,福建省荔枝、枇杷、龍眼三大名果生產基地之一,著名的果鄉,是莆田市主要的"菜籃子"工程基地。
礦產:區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13種。世界少有的矽線石礦藏量超過100萬噸;鉛、鋅、銅、鐵、錳等為主的金屬礦藏總量1500超過萬噸;高品質的花閃長岩、輝長岩等建築材料可供長期大量開採。
旅遊:境內有聞名遐邇、重建一新的南少林寺,有景色壯麗的"寧海初日",有"雲飛岩岫來龍聚,風送潮聲入虎丘"的壺公山森林公園,還有三清殿、古譙樓、真武壇等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獻步行街與延壽溪荔枝帶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寺一山一街一溪"的旖旎景色。同時,獨特的興化風情和別具風味的興化小吃為遊客增添無限游趣。
莆田四大名果:荔枝、龍眼、文旦柚、枇杷
荔城

荔城榮譽

荔城名片——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
◆“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區”
◆“全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示範縣(區)”
◆全國“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
◆“全國村民自治模範區”
◆“全國陽光體育先進縣(區)
◆鞋服業榮膺“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
◆中國·莆田工藝美術城被授予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九鯉燈舞和惠洋十音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荔城人文

荔城位於中國福建省閩中莆田市東南部,素有“閩中名區”之稱。已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除了惠洋十音八樂,還有溝邊九鯉舞,並且,登瀛高蹺正積極申報省級“非遺”,江東浦口宮“紅桔塔”、西洪“興化米粉”正申報市級“非遺”。一個鄉鎮統攬多個不同級別“非遺”,與她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有著很深的淵源,前不久,福州市文化館檢查組一行前往荔城區黃石鎮惠洋村興致勃勃觀看了已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惠洋“十番”表演,眾專家對有“閩中雅樂”之稱的惠洋“十音八樂”讚賞有加。據悉,惠洋“十音八樂”僅是黃石鎮古老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黃石鎮在福建省的“歷史文化大鎮”地位凸顯而出。 興美北路西側沙坂社區金墩街(福廈高速路莆田站下車即到),自江夏黃(初祖黃歇)而下晉安黃(初祖黃元方)、再莆陽黃(初祖黃岸)、復傳鞏溪黃(初祖黃獻)、又析軍城黃(初祖黃中庸)、再分龍溪黃(初祖黃偊)、漳溪黃(初祖黃仲)、何岩黃(初祖黃修)、雷山黃(初祖黃佃)、文賦黃(初祖黃伸)、山牌黃(初祖黃豐)、白杜黃(初祖黃廓)、金墩黃(初祖黃府)、高會黃(初祖黃廙)。其江夏金墩黃氏始祖黃府,字大方又字用藏,號東美,行火二十一。宋進士平江令徹季子,興化軍城始祖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諡文正黃中庸曾孫,宋隆興元年進士與兄豐同年登第官江都縣令、平海軍僉判、晉階平海軍僉判,節度使。
宋淳熙元年封典加一品銜至榮祿大夫副都統,自興化軍城西雷山巷黃文正樞相第瑞龍庵西側,徙黃石水南之金墩,為金墩始祖,郡志有傳,宋高宗建炎庚戌年正月初四日生,宋寧宗嘉定庚午年八月十五日卒,贈太師謚清惠,配黃石桂嶺起居舍人兼侍講陳士楚長女陳廣誼(1135-1226),誥封長沙縣君、潭州郡君,累封一品夫人,欽賜御葬莆田城西北磨鄉雞峰山華嚴寺北東側,喝形金鳳煦卵穴,秘書郎張淵為之銘,郡志有傳,黃安石字公介行土三十九,登宋紹熙癸丑狀元陳亮榜進士、朝請郎南陽縣令、翰林院館閣校勘內閣學士。簪纓世濟,績學多才,惟公為最,時羨“四代聯登八進士”,莆陽比事有載,宋孝宗淳熙乙未年五月廿五日生宋理宗寶佑乙卯年十一月初二年日卒,配林氏封南陽縣君封淑人,合塋莆田城西太平山。孫二:新州府教授近公居黃石金墩,校書郎遠公居清江之下墩。其曾孫七大房:分黃松(泉州安平)、黃權(泉州潘湖)、黃檟(黃石沙坂)、黃枊(黃石沙堤)、黃梨(仙遊鐘山)、黃棣(黃石清江)、黃梧(新度後墩)。
其祖祠載:金墩入閣兩相國,黃府進士四尚書。安平潘湖金墩源,沙堤鐘山清江流。 鳳翔叔琳卿督及第; 榜眼探花文武巍科。光升汝良,錫袞治國;法司宗伯,宰輔安邦。其後相繼以甲第顯名——為狀元者明代黃觀(文狀元)、黃鉞(武狀元);為榜眼者明代黃鳳翔;為探花者清代黃叔琳;為宰相者清代黃機、黃錫袞;為尚書者黃光升、黃鳳翔、黃汝良、黃鉞。 據海外華人社團統計,當代“金墩黃”分布在海內外賢哲甚盛,其族裔在台灣、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等地逾十萬人。如新加坡前已故總統黃金輝、印尼國務部長黃自達、菲律賓總統府辦公廳主任兼農業部長黃嚴輝、世界黃氏宗親總會理事長黃明頂,在國內台灣前國民黨中常委黃哲真、前福建省委常委兼政法委書記黃松祿、福建省長黃小晶。
據了解,莆田黃石古稱水南,是莆田自古以來三大重鎮之一,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莆田的糧倉。黃石民風樸實,崇尚教育,培育出許多的優秀人才和革命志士。黃石歷代文人發達,名人輩出,人數之多,不亞於府城。明代為黃石鼎盛時期,人才層出不窮,單黃石五大名鄉清江、橫塘、定莊、金墩、沙堤,中進士為官者多至幾百名,至於舉人秀才,比比皆是。較為熟悉的歷史名人有“福建第一詩人”之稱的唐朝江梅妃、宋朝辭官後在黃石紅泉書院講學的林光朝、金墩始祖宋進士江都令平海軍節度使副都統贈太師謚清惠黃府,宋朝後續錢四娘修建木蘭陂的林從世、明時博學多才的國師吳大田、明朝不畏權勢耿直為官的彭鵬、為杭州岳飛岳墳壁上大書“精忠報國”四字的明朝著名書法家洪珠等;
現代書畫名家有師習揚州八怪、發掘中國漢字形象的朱成淦、原人民日報高級記者黃髮興,還有餘一石、祁明規、張峭、許金寶、張玉濂、朱宇南、江國興等一系列書畫名家。據統計,單是江東一個行政村就有5名市級書畫協會員,3名省級書畫協會員。再者,黃石地區留下了大量寶貴的富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古蹟,是全莆田最多的地區,古鎮黃石的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由此可見一斑。
黃石古老文化藝術除此以外,還有黃石女子車鼓隊、黃石二十四鋪妝架、沙坂舞獅、江東舞龍、東井擺棕轎等。之所以能夠在近幾年內成功通過多個不同級別的“非遺”論證,與鎮村領導的重視、老體協會長林文讀老先生的熱心支持分不開的。再者,不管是溝邊九鯉舞、惠洋十音八樂,還是登瀛高蹺,它們都具有一個共同點,歷史淵源悠久、文化積澱豐厚、老中青少代代傳承傳幫帶,千餘年紮根在鄉村基層,有很深厚的民眾基礎和廣泛的活動範圍,而且它們都頗具特色。
黃府紀念館地點位於中國福建莆田市黃石鎮興美街北路西側金墩黃氏祖祠(福廈高速鐵路莆田站下車即到達黃石鎮金墩)。
主要人物:
黃府(1130—1210)字大方一字用藏。行火二十一,號東美。黃徹季子,以子翰林院館閣校勘安石貴累贈榮祿大夫、太師,賜廟號為金墩,謚清惠。南宋初自興化軍城遷莆田黃石景德里水南金墩(古有讀書亭、金墩廟),為江夏金墩黃氏始祖。隆興元年(1163)癸未進士。幼敏慧,長勵志,天性純孝,翕和昆弟,與長兄黃豐潭州知府、仲兄黃廓五經博士篤敬事其親,山牌鋪、白杜鄉人敬之,娶陳廣誼(1135-1226),杜門嗜學,能慕父風,歷簽書平江軍節度判官,轉從政郎,改知江南揚州府江都縣令,平海軍(今泉州)僉判、節度使、副都統,頗有惠政,士民德之,廉介有聲,秩滿疏請終養,致仕歸。及卒八十一歲,葬莆陽驛前街府西巷對境北磨鄉雞峰山東南麓華嚴寺北東側金鳳煦卵穴(永福人都統兼秘書郎張淵為銘其墓)。其高祖黃寵宋景祐元年甲戌進士寶文閣大理寺評事;曾祖黃中庸居軍城莆田城西文賦里驛前街府西巷(今莆田太平社區雷山巷110號黃中庸故宅尚存)宋皇祐五年癸巳春闈會元仲秋登狀元鄭獬榜鴻臚進士,以溫國公故相司馬光薦授累官浙江提刑、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院副使,諡文正。有《蓮花池》詩行世“蓮花瓣里可撐船,一月映成水一川;人把水心和月淨,蓮花貯月水傾船”《莆風清籟集》;祖黃偊恩貢承事郎特奏紹聖進士長春令侍御史;父徹字常明宋宣和六年甲辰登狀元沈晦榜進士官從政郎轉知渤海辰溪麻城縣事嘉魚令尋改平江令居莆陽城西黃文正侍中第。
有《鞏溪詩話》句:“但遣一枝居巧婦,不殊大廈供嘉賓;圓冠思得多於鯽,刻木惟宜少似彪”。其子安石宋紹熙癸丑進士朝請郎翰林院館閣校勘,長孫近廣東新州府教授,仲孫遠恩貢生補宣教郎;曾孫天麟黃權元處士贈征仕郎;玄孫黃鳳公字仕鳳號潘山晚號十四致政,以祖新州府教授黃近蔭,薦辟泉州府學徵仕郎泉郡布金院蒙古學教授。金墩祖祠聯曰:“黃府進士三尚書,金墩入閣兩相國;法司宗伯宰輔安邦,光升汝良錫袞治國;榜眼探花文武巍科,鳳翔叔琳卿督及第、安平潘湖金墩源,沙堤鐘山清江流”。軍城始祖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黃中庸曾孫公幼敏慧、嗜學杜門,卓然其容,端乎其質;彪外文章,令中敬亶;受人若虛,掎已以實;靜常聞乎,雷霆動蚤;由於繩墨,是以頂鳥;紗未足以為榮服,文秀亦不為煜赫;時或闖趺從而;容興淡然若秋水,半照芙蓉姿端祥,抑或倚牆而獨立;屹然似晴雲新斂,華顛之斯人也。位無愧於前朝大尹之官名,尚傅於後世,君子之域噫。俾賢士聆風流,睹遺像蚤為之改容;矧子安石公孫近公遠公趾美其芳,躅安得不追慕千載如一日也,即教授晚生吳稔謹題。
宋江都令節度使副都統贈太師謚清惠祠在莆田黃石金墩坐已向亥兼巽乾,明萬曆三十九年辛亥黃鳳翔率眾族鼎建祀江都令節度使太師清惠公及館閣校勘學士公介公、教授近公、校書遠公;國朝康熙十六年丁巳東閣大學士潘湖叟黃錫袞暨杭州金墩武林黃氏太平良相黃機率族人修;康熙十二年丁卯舉人湯溪知縣黃維垓率族人重修。十八年癸酉進士黃世德、光緒年間台灣淡水廳金墩進士編修通議大夫軍機章京黃彥鴻率族重建。年弟李宗起拜題其子館閣校勘公介公諱安石像贊:“翩翩貴介,雅尚風流;文章風度,玉宇瓊樓;景星爭觀,館職拔尤;其人已遠,其音尚留”。
荔城
莆田黃石金墩祖祠中堂供奉神位:祭祀宋進士江都令平海軍節度使副都統黃府公配塘南陳侍講女封宜人、安石公宋進士朝請郎館閣校勘配安人林氏陳氏、近公宋新州府教授配孺人吳氏、遠公宋宣教郎配詹氏與七房千一公配陳氏方氏、千二公元處士贈征仕郎配洪氏衍侖後心泉介石院後文山鋪房歐陽氏衍潘湖下浯房、千七配黃石劉氏、千九配黃石坑柄吳孺人、千十配下墩鄭氏、千十二配後墩鄭氏、千十三配黃石謝氏等十一公。每逢年正月初三、初四、初五日為海內外金墩黃氏子孫敬祀拜謁吾祖江都令黃府公祠。
據海外華人社團統計,當代“金墩黃”分布在海內外賢哲甚盛,其族裔在台灣、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等地逾十萬人。主要有江夏金墩黃氏二十五世孫新加坡前已故總統黃金輝、江夏金墩黃氏二十三世孫菲律賓總統府辦公廳主任兼農業部長黃嚴輝、世界黃氏宗親總會理事長黃明頂,在國內江夏金墩黃氏二十五世孫台灣前國民黨中常委黃哲真、前福建省委常委兼政法委書記黃松祿,福州候官榕城籍台灣淡水港金墩黃氏二十六世孫清光緒進士翰林院編修軍機處領班章京黃彥鴻、福州光祿坊達明金墩黃氏廿五世孫福建省長黃小晶。
宋代翰林院館閣校勘公介公(1170—1255年)諱安石字公介行谷三十九,平海軍節度使公子也,十九齡紹熙癸丑登狀元陳亮榜進士官朝請郎館閣校勘配安人林氏陳氏葬太平山;人謂簪纓世濟無如黃氏幼敏慧績學多才惟公為最,時稱四代聯登統計一門八進士即徹公、鐘公;豐公、府公、安石公;燾公、熏公;桂公雲,世祖宋進士江都令用藏公由鞏溪遷金墩雲仍奕葉,甲科相望,蓋雲盛矣厥後長孫新州教授近公(1220-1300年)、次孫校書郎遠公(1225-1305年)宋末元初元兵屠城連遭兵火燹,曾孫遂離開動亂之地或至入他姓,後請奏於廷復原姓。黃石鎮沙坂村金墩黃氏祖祠(黃府進士三尚書,金墩入閣兩相國)即明刑部尚書黃光升、明南京禮部尚書黃鳳翔、明禮部尚書黃汝良;清文華殿大學士黃機、清東閣大學士黃錫袞”等名勝古蹟。北宋鞏溪遷軍城驛前街府西巷宋會元鴻臚進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黃中庸分別在宋洋中厝和府城西雷山巷110-111號建有兩處步雲書院有“一會元兩宰相三尚書四解元”,黃石金墩黃氏古譜載興化縣“宋隆興癸未進士江都令平海軍節度使副都統黃府古有讀書亭金墩廟書舍”賢士輩出有宋代“父子進士黃府黃安石、兄弟進士黃豐、黃府,黃燾、黃熏”和軍城黃中庸一門“四代聯登八進士”和“八代聯第十六進士”科第之盛冠闔莆郡。明代“文狀元黃觀、武狀元黃鉞;榜眼黃鳳翔、探花黃叔琳;解元黃初、黃繼周、黃志清,武解元黃元鐘、黃履錫”之旅遊聖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