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包十八褶

草包十八褶

包子皮用精粉經發酵製成,頂上有十八個包褶,看上去像一朵朵盛開的白菊花,所以又叫菊花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包十八褶
  • 主要食材:麵粉,新鮮豬肉,原汁醬油,章丘大蔥,萊蕪姜,花椒水,雞湯,骨頭湯
  • 分類:魯菜,小吃
  • 口味:可口,蔥香
菜品歷史,所需食材,製作方法,

菜品歷史

草包包子為山東省濟南市的漢族名吃,始創於20世紀30年代。因創始人張文漢先生憨厚淳樸的綽號“草包”而得名。十八褶是草包包子草包灌湯包的別稱,因為頂上有十八個包褶,看上去像一朵朵盛開的白菊花,所以又叫菊花頂。

所需食材

新鮮豬肉(瘦肉和肥肉的比例是7:3,瘦肉多了口感柴,肥肉多了則膩)、原汁醬油、章丘大蔥、萊蕪姜、花椒水、雞湯和骨頭湯(幾十年的老湯)。

製作方法

草包包子用刀切肉餡,配以筍丁、蛋糕丁,並以老漬醬油、小磨香油,精心調製,是謂三鮮餡
以新鮮豬肉為原料,配以特製佐料精製成餡,是謂豬肉灌湯餡。再以新“面肥”發二等粉,擀成皮,捏十八褶成菊花頂狀。上籠蒸約十幾分鐘,出籠時凡包子“脫底”、“冒油”者剔出,不上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