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坪庵

茅坪庵又名茅庵、祝聖庵,位於堯山腳下,未修登山公路前,游堯山的人首先就到這裡歇腳,庵前3棵古榕枝繁葉茂,庵後兩株老楓與松濤共聲,茅坪庵始建於明代,清代重修,改名祝聖庵,解放後曾加維修,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前曾住有5個出家人,世人分別喚作二姑娘、三姑娘、三妹、李姑娘兩個5個出家人年齡四五十歲,庵前榕樹下放一台稱礦石用的磅秤,整日庵內庵外喧鬧不已,眾姑娘待人和氣,青燈黃卷,十分寧靜,每日燒香、念經、清掃庵內外、打草鞋。每天上下堯山四次得穿一雙或兩雙草鞋,幾分錢一雙,百十號人的到來確也給5個出家人創造了一條“生財”門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茅坪庵
  • 地理位置堯山腳下
  • 又名:茅庵、祝聖庵
  • 始建於:明代
歷史沿革,歷史淵源,

歷史沿革

1967年,祝聖庵被毀,現在舊址一隅,有人搭建一簡陋小屋,企望延續香火,舊時進庵門的地方擺放一長形石碑,上刻“祝聖庵”“ 乙亥年即1995年—筆者注仲春”字樣。1991~1996數年間,在荒蕪的祝聖庵廢墟新立大小石碑7塊原有兩塊不在列,記載著祝聖庵的興廢,然大多是抒發對堯山、對桂林山水的眷念。

歷史淵源

沿山間故道迂迴曲折上行3里多,歷時30多分鐘到達天賜田。初為道教所用、始建於明代的白雲觀就在這裡,乾隆年間重修並建石拱樓房,改名壽佛庵,歸屬佛教,嘉慶二年1797年復改為白雲觀,嘉慶十九年又改名壽佛庵,復為佛教所用,並增修壽佛、觀音、如來三殿。
1958年,堯山採礦初期,筆者與幾個先行者曾在壽佛殿小住多日,時庵內已無人主持,一座空庵,牆壁斑駁,搖搖欲墜,晚上野豬拱門,直嚇得一行人不敢好好合眼,只怕牆、門被野豬拱倒,可以想像庵的破敗程度,但透過破敗,仍可依稀看出它昔日輝煌的痕跡。時橫向三殿即如來、觀音、壽佛三殿俱在,縱向陰森不見天日,拱頂、古城堡似的二殿即玉皇殿和地母殿尚存,而今如來、觀音二殿已不存,僅剩牆基、柱基,壽佛殿經修補勉強可住人,到筆者寫此文時止,尚有一個出家人在此主持香火,另有數人從旁小助殿中瑣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