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漢字)

范(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范讀作fàn,是形聲字,艹(艸)為形,氾(fán)為聲。範本指一種草(見《說文》),現多用作姓氏。范是范的繁體,車為形,笵(fàn)省氵為聲,本指出行前祭路神的儀節,古代文獻中多用來表示模子、法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
  • 外文名:model;pattern;feeling
  • 拼音:fàn
  • 五筆:AIBB
  • 部首:艹
  • 倉頡:TESU
  • 四角:44112
  • 筆順編碼:12244155
  • 總筆畫:8畫
  • 統一碼:U+8303
  • 鄭碼:EVYY
  • 字級:一級常用
  • 繁體:範
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常用詞組,音韻參考,宋本廣韻,方言,

字義

◎ 製作簡單外形製品時使用的工具,與模配合使用:通常為矩形,最為常見的是製作土坯用的木框(所以製作土坯的過程也叫揭土坯,就是把范拿起來的意思),范決定了製件的形狀和大小。其他字義多由此引申而來,如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活版一文中的鐵~。
◎ 榜樣、先例、率先:模~。典~。
◎ 一定界限:~圍。~疇(a.類型;範圍;b.概念性最高的基本概念,如“化合”、“分解”是化學的範疇;“矛盾”、“質”和“量”等是哲學的範疇)。規~。
◎ 限制:防~。
◎ 姓。

詳細字義

(1)〈文〉〖名〗模子,製作器物的模型[pattern]
王充《論衡·物勢》:“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範為形,故作之也。”
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仍密布字印,滿鐵苑為一板。”
又如:鐵范;錢範;銅範;範金合土(用模子澆鑄金屬和泥)
又引申為用模子澆鑄,引申納入規範 [cast]
範金合土。——《禮記·禮運》
又如:范型(使合乎某種模式);范溶(鑄造器物);范銅(鑄銅)
(2)〈文〉〖名〗古代遇大事出車,先輾過祭壇及祭牲的一種祭祀活動,祭路神[a ceremony of sacrifice to the Road God]
楷體楷體
(3)〖名〗法則 [rule]
范,法也。范,常也。——《爾雅
吾為之范我馳驅。——《孟子》。註:“法也。”
又如:范防(防範);范軌(法則,模範)
(4)〖名〗典範;榜樣 [model]
宇文新州之懿~。——王勃《滕王閣序
嘉茲懿~,宜霈寵綸,是用加封爾為淑人。——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誥》
又如:規範;示範;范軌(模範,法則);范型(典型,範例)。
引申為儀表風度
《晉書·袁宏傳》:“宇量高雅,器~自然。"
(5)〈文〉〖動〗效法;取法 [follow]
吾為之范我馳驅,終日不獲。——《孟子·滕文公》
又如:范水模山(喻效法模仿他人);範圍(效法)
(6)〈文〉〖名〗草名 [grass]
范,草也。——《說文
(7)〈文〉〖名〗蜂 [bee]
~則冠而蟬有婑。——《禮記·檀弓下》
(8)(Fàn)〈文〉〖名〗古縣名[Fancounty]。漢置,屬東郡。今仍為縣。原屬山東省。1964年劃歸河南省。
(9)(Fàn)〖名〗姓氏用字,詳見“范姓
(釋義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范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5
《唐韻》防鋄切《集韻》父鋄切《正韻》房啖切,𠀤音犯。《說文》草也。
又蠭也。《禮·檀弓》笵則冠,而蟬有緌。《內則》爵鷃蜩范。《梁元帝·𤣥覽賦》范飛冠而吐密。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東郡范涿郡范陽。
又宮名。《竹書紀年》𥡆王十四年作范宮。
又台名。《戰國策》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台。
又門名。《左傳·哀七年》秋,伐邾,及范門。《注》邾郭門也。
又姓。《左傳·昭二十九年》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范氏,其後也。《潛夫論》帝堯之後有范氏。《廣韻》隨會為晉大夫,食采於范,其後氏焉。
又通軓。《少儀》祭左右軌範。
又通范。《揚子·太𤣥經》矩范之動,成敗之效也。 《正字通》㔾從弓,音頷。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范
艸也。從艸氾聲。房𡕢切

說文解字注

(范) 艸也。從艸。氾聲。房?切。八部。籒文作?。

常用詞組

範本】fànběn
[model for calligraphy or painting]〖名〗 書畫等可做模範臨摹的樣本。
範疇】fànchóu
[category;domain] 〖名〗領域,範圍。
應當把可查明的事實與個人的意見這兩個~區分清楚。
范蠡Fàn Lǐ
[Fan Li]春秋末年政治家、軍事家。字少伯,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
範例】fànlì
[example;model] 〖名〗可以仿效的事例;典範的例子。
範圍】fànwéi
[scope;range;limits] 〖名〗上下四周的界限。
活動~
勢力~
範文】fànwén
[model essay] 〖名〗教學中作為模範的作文。
范仲淹】Fàn Zhòngyān
[Fan Zhongyan] (989—1052) 北宋政治家、將領、文學家。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陝西彬縣),移居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代表作《岳陽樓記
(詞語參考資料)

音韻參考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五十五范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防錽
上聲
合口三等
bʰĭwɐm
byamx/bvaam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九凡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匹凡
平聲
合口三等
bʰĭwɐm
phyam/phvam

方言

◎ 粵語:faan6
◎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fam5
[寶安腔] fam5
[海陸豐腔] fam6
[陸豐腔] fam6
[客英字典] fam5
[東莞腔] fam3
[客語拼音字彙] fam4
[梅州] fam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