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本色Ⅰ

英雄本色Ⅰ

《英雄本色Ⅰ》是由吳宇森執導的動作片,狄龍張國榮周潤發等領銜主演。

影片以宋子豪、Mark、宋子傑三人作為主要人物,將江湖兄弟情與親生兄弟情的矛盾集結在一起,體現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挫折、失敗、懺悔和報復。

基本介紹

  • 導演:吳宇森
  • 編劇:吳宇森 
  • 主演:狄龍,張國榮,周潤發
  • 出品公司: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
  • 發行公司:電影工作室 Film Workshop Ltd
  • 中文名:英雄本色Ⅰ
  • 外文名:A Better Tomorrow
  • 出品時間:1986-08-02
  • 製片地區:香港
  • 類型:劇情,動作
  • 片長:95分鐘
  • 上映時間:1986年8月2日
  • 票房:34,651,3 24
  • 分級:第ⅡA級(香港)
  • 對白語言:粵語
  • 色彩:彩色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幕後花絮,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子豪(狄龍飾)與小馬哥(周潤發飾)是一個國際偽鈔集團之重要人物,也是情如手足的摯友。子豪之弟子傑(張國榮飾)剛剛考入警官學校,其女友鐘柔(朱寶意飾)聰明敏慧,對子傑情深一片。一次,子豪帶手下譚成去台北與當地黑幫作偽鈔交易。不料譚成早已勾結台北黑幫,出賣子豪。在一場槍戰中子豪受傷,被聞訊而來的警察捕獲入獄。小馬得知子豪被捕 ,孤身一人赴台北擊斃黑幫頭目,自己也身負重傷,艱難地逃離現場。
與此同時,台灣黑幫唯恐子豪在獄中向警方泄密,派人至香港綁架子豪之父 ,混戰中老父喪命。子豪的弟弟子傑得知兄長原為偽鈔集團頭目,老父為之而死,遂對子豪及黑社會恨之入骨,決心除暴安良。三年後,子豪出獄回到香港,決心棄暗投明,但得不到子傑的諒解。當年出賣子豪的譚成,現已成為老大。他假惺惺地要求子豪合作,遭到拒絕,便設計加害子傑。子豪忍無可忍,聯合小馬盜取譚成製造偽鈔的電腦軟碟,隨即交給子傑。但同時佯稱以軟碟與譚成做交易,計畫在交易時活捉譚成。豈料譚成早有準備,雙方在碼頭展開槍戰。這時,子傑也駕車趕來,激戰中小馬不幸身亡。警察蜂擁而至,包圍了碼頭。為了不連累子傑,子豪開槍擊斃譚成後,從子傑身上取下手銬自縛,向警察自首。兩兄弟終於言歸於好。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鐘柔朱寶意----子傑女友。
宋子傑張國榮----子豪的弟弟,警察
Mark周潤發 ----小馬哥

職員表

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道具美術設計動作指導服裝設計燈光錄音劇務場記
吳宇森梁智明、梁栢堅徐克黃永恆胡大為金馬成福安雷志良董瑋、柯受良余家安戚劍傑新藝錄音室有限公司陳偉強周穎端

幕後花絮

此片成為當年度最賣座的的電影,周潤發在此片中充分展現了他優秀的表演魅力。影片成功地將江湖兄 弟情與親生兄弟情的矛盾集結在一起,體現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挫折、失敗、懺悔和報復,通過這些人際關係的衝突,影片通過成功的煽情手法使影片更具觀賞性。該片掀起了一股"英雄片狂潮",對香港電影的發展有比較重要的影響。此片獲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獲第2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等多項獎。並被評為香港80年代十大名片之一。
吳宇森:被暴力和信仰撕裂
1986年,徐克電影工作室製作的《英雄本色》,翻拍自1967年龍剛導演的同名電影,這部由一個不得意的導演(吳宇森)、一位過氣明星(狄龍)、一個票房毒藥(周潤發)、一個剛走紅的偶像歌手(張國榮)合力打造的影片上映後,擊敗很多全明星陣容的大製作巨片,票房狂收3400萬港元,創當時香港開埠以來最高紀錄,風頭之勁,一時無兩
香港電影由此出現“英雄片”熱潮,“英雄片”的出現進一步取代了武俠功夫片在動作類型中的主導地位。在香港影評人評選的香港百部佳片內,《英雄本色》始終排名第一,它對港產片的影響可謂深遠。如香港著名影評人石琪所說:“《英雄本色》觸及男人的父子情、兄弟情、朋友情、男女情、冤屈受害之情與報仇雪恨之情,堪稱多情而善感之作。”
曾搖擺於不同類型
吳宇森的生平帶有傳奇色彩,1948年生於廣東,新中國成立後隨家人定居香港,據他回憶童年生活辛酸,一家大小無安身之所,父親染癆病,周遭黑幫橫行,生活一貧如洗。吳宇森自言年輕時,內心被暴力及信仰兩種力量撕裂,因此這兩種力量都成為他作品的重心。
吳宇森出身片場體系,最初任職國泰製片助理,1971年轉投邵氏,成為大導演張徹的副導。他曾表示從張徹那裡學會炮製動作場面,吳宇森一直對張徹崇敬有加,但是卻迴避了張徹風格中的那股氣壯山河的陽剛之氣,與師傅相比,吳宇森少了幾分大家風範,卻多了幾許個人風格。其1979年的作品《豪俠》,可視為向張徹男性情誼的暴力電影傳統致敬。而他獲私人投資的首作《鐵漢柔情》礙於過度暴力,經刪剪後才獲準於1975年公映,嘉禾公司賞識他並將之招至旗下。吳宇森多才多藝,執導功夫片之餘,還協助許冠文,從對方身上學會炮製喜劇,1976年他執導的粵語戲曲片《帝女花》獲得讚譽。
1977年至1986年間,他先後為嘉禾及新藝城執導了八部喜劇片,他坦言當時的自己搖擺於不同類型之間:“我愛娛樂觀眾,令他們開懷大笑。”也愛描寫暴力:“不少人看到人家挨打,情感會得到宣洩。”
無淚乃英雄本色
80年代初,“香港新浪潮”風起雲湧,徐克、許鞍華方育平、嚴浩等新導演嶄露頭角,吳宇森卻因其作品票房慘澹,調職台灣監督新藝城的次級製作,並執導兩部不太重要的喜劇。1983年他拍攝了沉鬱的影片《英雄無淚》,講述香港僱傭兵在越南的故事,但遭“雪藏”至1986年才獲準公映。事業的最低潮期,吳宇森與徐克決定重拍龍剛1967年的經典《英雄本色》。
1986年新版《英雄本色》面世,把重點從黃黑兩道對釋囚謝賢的逼害轉移到黑道中人周潤發、狄龍堅貞不渝的友情,極力渲染周、狄兩人生死與共的豪情義氣。《英雄本色》並非港台江湖黑幫的內幕暴露,亦非社會現實的反映,而是活脫脫英雄神話的再造,完全是創作者的主觀願望,感情的投射。影片上映後空前賣座,且開創了黑幫“英雄片”的電影潮流,此外,主演張徹眾多武俠片的狄龍亦因此再度當紅,而周潤發更成為香港極受歡迎的紅星。
1987年《英雄本色2》推出,雖然賣座依然,卻遠不及《英雄本色》。1989年吳宇森拍出更風格化的《喋血雙雄》,在本土叫好又叫座,90年代初更受西方觀眾歡迎,使他有了突破。
“能夠把握自己命運,就是神”
有人或以為“香港新浪潮”的主力干將多在西方電影學院進修,理應成為首批前往美國打天下的香港導演,殊不知率先走到美國的,卻是出身片場的吳宇森,他默默闖進好萊塢,很有耐心地一步步走,終於憑《變臉》(1997)奠定自己A級導演的地位。吳宇森在好萊塢的成名,其實並無意外,其確實是香港導演中適應能力最強的一個,他先拍功夫片,再拍粵語戲曲片,然後是喜劇,每次都不負所托,適應環境能力之強是出了名的。在《英雄本色》中,他與周潤發及監製徐克三人緊密合作;周潤發的戲份隨拍攝進展不斷加強,徐克則主宰剪輯的最後版本。
英雄本色2》是吳宇森在不情願的情況下拍出的,據聞該片經徐克大刀闊斧重新剪輯。吳宇森自組公司製作的 (1990)出師不利後立即憑討好觀眾的神偷喜劇《縱橫四海》( (1991)重振聲威。
吳宇森一到美國,重新剪輯《終極標靶》(1993),以適應當地口味,該片為要通過美國電影檢查,七度重剪,宣傳時,也很聰明地藉此大造文章,他會聳聳肩膀說“我知道規矩了,下次不會再犯。”執導《斷箭》(1996)時,監製兼拍檔張家振說,要是此片成功,“吳宇森便有機會拍自己喜歡的東西了。”於是不僅有了《奪面雙雄》(1997)還最終獲選執導了《碟中諜2》 ,一度呼籲華人電影應勇於自我表達的吳宇森,開始解釋離開香港的原因:“我不很像華人,無論從技巧、主題,還是電影語言來看,我都不屬於華人傳統。”吳宇森已成為一個品牌,他的風格與題旨使得知音遍全球,甚至成為了國際通行證。不要忘了在《英雄本色》中小馬哥的回答:“我就是神……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就是神。”

製作發行

香港英雄片的經典之作,曾被評選為香港10大電影第一名。1986年8月首映後,創下了票房34,651,3 24港元的當年最高紀錄,隨後風靡東南亞,又以輾轉的渠道風靡整個大陸。

影片評價

《英雄本色》使失意的吳宇森和周潤發橫空出世,成為香港影壇的里程碑,後者扮演的“小馬哥”成為一代影迷的偶像。通過該片,吳宇森樹立了其“暴力美學”旗幟,周潤發也徹底改變了“票房毒藥”的不佳名譽,確立了其香港第一影帝的地位。該片的續集也廣受歡迎,成為香港電影的一種品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