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突擊隊

英國突擊隊於1940年6月創立,和歷史上有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有很大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國突擊隊
  • 成立時間:1940年6月
  • 國籍:英國
基本簡介,相關背景,

基本簡介

溶於夜色,駕著小艇秘密橫渡大海,突襲敵方的陣地。這支出生入死的特別行動隊便是有“約翰牛之魂”之稱的英軍突擊隊。
英軍突擊隊於1940年6月創立,和歷史上有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有很大關係。時值二戰初期,日軍還沒有偷襲珍珠港,美國也未參戰。英法聯軍在德軍的強大攻勢面前,處處被動挨打,節節敗退,最後被逼至法國的敦刻爾克海岸。聯軍無條件徵用了所有可用來渡人的載具,大到軍艦,小到漁船、遊艇、舢板,竭盡全力渡過英吉利海峽,撤到英國本土。後來統計,共有33.8萬人平安地到達英國。
聯軍的失敗,使英倫三島籠罩在一片悲觀失望的氛圍中。
“失敗就讓它到此為止吧。讓我們克服失敗的劣勢,昂揚鬥志,立刻投入到對德軍的反攻作戰中!”在德軍即將進攻英國本土的緊要關頭,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以其特有的沉著、自信,並用極大的熱情鼓勵著他的國民恢復士氣,重新投入戰鬥。然而,德軍咄咄逼人的氣勢,目的是想乘勝攻占英國本土,因此,對英國來說,儘快制訂出詳盡而又穩妥的防衛對策成為當時決策層所關心的頭等大事。至於大規模的反攻作戰,無論從哪方面講,都只是一紙空談。不僅兵力不足,而且在敦刻爾克撤退的時候,大量的武器和軍需物資都被丟在了法國,英國國內積存的物資都將補充給在第一線上的防守部隊。所以,進行反攻作戰,後勤供應根本無法保障。
但在英國軍界,有這樣一句名言:“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死守挨打,以英國當時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來講,都不允許,也不利於提高士氣。而適時的小規模的出擊既可以減少防衛上的壓力,又可以讓士兵和國民得到鼓舞,儘快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繼續投入戰鬥。

相關背景

很快,英國陸軍部提出一個方案:對德軍從挪威到法國的漫長戰線,不定期地進行突然襲擊,打擊威懾德軍。提出這個方案的是陸軍參謀總長手下的一名軍官、年輕氣盛的達多雷·克拉克中校。
邱吉爾很快同意了這個突襲攻擊方案,但他不允許從第一線防衛部隊中抽調人員,而且還限制所使用的武器以小火器為主,數量也少得可憐。同時他還命令儘量尋找戰機,早日付諸實際行動。不久,統帥部批准了在陸軍部內新設一個機構負責此項活動,克拉克中校為負責人。很快,具體的突襲作戰計畫便被制定出來,隊員的來源及選拔方法、使用的武器種類也決定下來了。
隊員從陸軍、海軍預備隊從事勤務的老兵中募集,支援者要經過嚴格審查後才能成為正式隊員。配備的武器有手槍、李菲爾德步槍、美制衝鋒鎗、手榴彈、匕首,還有一些軍用摩托、輕型裝甲車。必要時,他們能得到海軍的幫助,利用小艇渡水偷襲。
為了和其他部隊相區別,人們給它起了一個相稱的名字:突擊隊。據說最初邱吉爾曾提議叫“突襲部隊”或“豹部隊”,但未被採納。“突擊隊”這個名字借用了1899年在美國布爾戰爭時,曾揚名天下的布爾人突襲小組的名字。突襲小組常在占絕對優勢的英軍面前出其不意、奇襲取勝,以微弱的兵力換來可觀的戰果,這正符合英國人建立突襲部隊的宗旨。
部隊的組成是由3名校級軍官,47名士官和士兵組成一個小隊;2個小隊組成一個大隊;共10個大隊,這支部隊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一名新兵。
突擊隊組建不久就開始了出擊行動。陸軍義勇兵軍官羅尼——托德率領120名特別先遣突擊隊員執行了這次行動。
突擊部隊的訓練基地設在斯科特蘭西部的高原及山嶽地帶的羅傑羅特、印貝拉雷和後來的阿克納卡利等古城堡。托德少校率部經過幾天的休整後,很快就出發了,時間是1940年6月23日深夜。
他們分別從英國的紐哈芬、福克斯頓、多佛出發,乘6艘小型海難救援艇,直撲法國北部布倫和勒圖蓋兩個被德軍占領的港口。在布倫,突擊隊的行動被德軍的警備部隊發現,雙方交火,部隊有輕微的損傷,克拉克中校負了輕傷。在勒圖蓋,原計畫是炸掉德軍司令部,但只幹掉了3個步哨,行動便被迫中止了。
首戰儘管未取得什麼戰果,但正如邱吉爾等統帥部的首腦們所期待的那樣,這次冒險行動,再次燃起了士兵和普通國民心中的鬥志。敦刻爾克失敗後不足一個月就重抖精神,開始對德軍的反攻作戰,激勵著大多數國民,讓他們看到了贏得戰爭的希望。
7月14日,托德少校率部再度出擊,襲擊的目標是法國瑟堡以西的格恩西島。據情報,該島只有幾百人的德軍守備隊駐守。托德部隊乘2艘驅逐艦出發前往格恩西島,快接近目標時,部隊換乘5艘救援艇,於深夜秘密登島,原以為會遭到德軍的頑強抵抗,可事實正相反,突擊隊未流一滴血,便從睡夢中的德國人手裡奪回了該島。
第二次作戰的成功,大膽、頑強、勇猛的托德少校成為斯科特蘭訓練基地突擊隊員心目中的偶像,他們把托德少校和其他突擊隊軍官稱作“約翰牛之魂”,這通常是用來形容鼻樑高聳、具有典型冒險家氣質的純正英國人的。
這些軍官包括近衛軍騎兵出生的鮑勃·雷伊科克,炮兵出身的倔強的瓊·斯勒克中校等。在這些優秀軍官的帶領下,突擊隊員進行著艱苦的訓練。個人格鬥術、匕首、刀、細鐵絲的使用方法、白刃戰、炸藥的裝填、引爆方法、攀岩、被俘後脫險等訓練科目,從早到晚,不論颳風下雨,從未間斷。艱苦的訓練造就了鋼鐵般的戰士,隨著出擊次數的增加,突擊隊的名字讓德軍聞之膽顫心寒。
戰時,為了戰術需要,部隊編制有很大機動性。以各大隊為主又陸續派生出來支隊、別動隊。接受突擊訓練的隊員超過了1萬名。
第二次突襲後,主要的作戰行動發生在挪威西北部的羅弗敦群島、克里特島、北非各地及法國西海岸的聖納澤爾、法國的第厄普。其中著名的戰例有羅弗敦群島攻擊戰。
1941年3月4日,第3、第4突擊大隊和別動隊約300人,乘2艘運輸艦,在5艘驅逐艦的護衛下,由潛水艇引導來到目標附近的海面。拂曉,突擊隊員換乘登入艇上岸成功地占領了該島,德軍根本沒想到遠在千里之外的英國人會來襲擊,更沒想到會如此迅速,當他們驚醒過來已經稀里糊塗當了俘虜。突擊隊員們炸毀了島上的兵工廠和18個軍需工廠,擊沉了停在港口內的10餘艘艦艇,活捉了十幾名納粹黨員和200多名空軍士兵。英軍中的唯一受傷者是因一名軍官的手槍不慎走火造成的。這次行動,是突擊隊組建以來取得的第一次驕人的戰績。
與此同時,雷伊科克中校率領的另一支部隊縱橫激戰於北非戰場。雷伊中校畢業於陸軍大學,曾任近衛軍騎兵軍官,指揮第7、8、11等3個突擊大隊,合稱“雷伊部隊”。後又增加了在北非當地組成的第51、52突擊大隊。1941年4月,他們襲擊了利比亞的巴迪亞港,破壞了德軍的通訊線和補給站,給“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德軍非洲軍團一沉重打擊。
6月,他們又深入利比亞,突襲了在法國失陷後,由德國一手扶植起來的法國維希政權的軍隊。
這一時期,進攻部隊的損失很大,但也打出了“恐怖的突擊隊”的威名。同年11月,在雷伊科克中校的指揮下,他們襲擊了隆美爾設在利比亞貝達利托里的司令部,企圖暗殺這隻狡猾的“沙漠之狐”,可惜那天晚上,隆美爾剛好去前線視察,暗殺行動以失敗而告終。
1942年3月,紐曼中校指揮第2突擊隊200多名隊員,襲擊了駐紮在法國西海岸的聖納澤爾軍港的德軍潛艇基地。在海軍的幫助下,他們分乘驅逐艦、炮艦、魚雷艇和十幾艘摩托艇,從法爾莫恩港出發進逼到目標附近,準備和英國皇家空軍同時發起攻擊。但部隊快接近羅亞爾河口時被德軍發現。在德軍炮火的猛烈反擊下,突擊隊員不顧一切衝上河岸,炸毀了海灣指揮所,用驅逐艦艦身撞開了港口船塢的水門,隨後,魚雷艇發射的定時魚雷炸掉了整個船塢。由於德軍反抗極其頑強,突擊隊許多戰士死傷或被俘,海軍除2艘驅逐艦和一些摩托快艇外艦艇全部被擊傷,大約有800人陣亡。
在後來的盟軍歐洲反攻作戰中,在薩雷魯諾、西西里島、諾曼第等一系列登入作戰中,人們又看到了突擊隊員的身影。他們衝鋒在前,驍勇善戰,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任務。很多突擊隊員一直戰鬥到二戰勝利結束。
時至今日,英軍突擊隊仍然是女皇陛下的一支精銳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