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榮譽制度

英國榮譽制度

英國榮譽制度是旨在獎勵那些為英國做出過貢獻的人士,不同的榮譽頭銜代表了不同的重要性,有些頭銜早在幾個世紀之前就已經創立。獲榮譽的人員名單由首相向英國君主推薦。個人還可以向首相提名人選,而英國外交部可以向首相提名外國公民接受榮譽。大英國協國家政府也可以向英國政府提名自己的公民,不過大多數大英國協國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榮譽制度。君主還可以自己決定將榮譽授予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國榮譽制度
  • 目的:獎勵那些為英國做出過貢獻的人士
  • 次數:每年會有兩次
  • 榮譽頭銜:5類
  • 勳章:9種
制度簡介,榮譽頭銜,騎士勳章,榮譽獎勵,由來,教育制度概況,英國學位制度,常見英國學位,來歷分級,勛位來歷,等級排列,

制度簡介

一般每年會有兩次公布獲得榮譽人士的名單──君主的生日和新年。頒發榮譽的盛典總是受到注目,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封爵儀式,在儀式中君主手持一把象徵性的劍,輕輕敲打被冊封為爵士的人的肩膀。但是一些時候獲得榮譽的人也會拒絕接受榮譽,2003年英國的報章就曾公布過一份所有曾拒絕獲冊封人士的名單。

榮譽頭銜

世襲貴族(Hereditary peerage):現在已經很少授予王室以外的公眾人士;即使是王室人士,最近的一次也在威廉王子結婚之時,獲封為劍橋公爵。自從英國國會在1999年通過新法例以後,受封者不會再自動成為上議院成員。最後一次授予王室以外成員是在1984年,當時獲得冊封的是前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世襲貴族分為五個級別: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
終身貴族(Life peerage):所有終身貴族都擁有男爵的爵位,並且都是上議院成員。終身貴族的爵位不能繼承。一些人獲封為終身貴族並不是由於他的成就,而是通過冊封讓他可以進入上議院,比如大法官等。終身貴族是根據1876年的《抗訴權法案》(Appellate Jurisdiction Act)和1958年的《終身貴族法案》(Life Peerage Act)而設立的。
從男爵爵位(Baronetcy):與騎士爵位類似,但從男爵爵位可以世襲,卻並不屬於貴族。獲冊封后或世襲繼承爵位後,從男爵名字前可冠以Sir(爵士)的尊稱,名字後配以“Bt.”的頭銜,女性則在名字前冠以Dame(女爵士)的尊稱並在名字後配以“Btss.”的頭銜,但歷史上只有三個女性從男爵。最近期獲冊封的從男爵是柴契爾夫人的夫婿Sir Denis Thatcher, 1st Bt.,於1991年獲封,他於2003年去世後,兒子繼承爵位,是為Sir Mark Thatcher, 2nd Bt.。
騎士爵位(Knighthood):從中世紀的騎士制度流傳下來,冊封后名字前可冠以Sir/Dame(爵士/女爵士)的尊稱。有兩種冊封方法:
獲頒爵士級騎士勳章,是不同受勛騎士團(Chivalric order)的成員,例如GCMG、DBE,見下段“騎士勳章”。這等別的爵士會在名字前冠以Sir/Dame的尊稱,名字後配以爵士級勳章頭銜的縮寫(例如:Sir Edward Youde, GCMG, GCVO, MBE)。
下級勛位爵士(Knight Bachelor),大多是最高法院的法官,只有男性獲第二種冊封成為Knight Bachelor,若有女性配得同等榮譽,會按第一種方法被冊封為DBE,名字前冠以Dame(女爵士)的尊稱。這等別的爵士不是受勛騎士團的成員,沒有正統的頭銜縮寫,但也有在名字後配以“Kt”的縮寫(注意是小寫t)來特顯這個榮譽。
其他等級、榮譽或獎章:獲冊封者沒有“Sir”或“Dame”的尊稱,但是可以在名字後面加入榮譽頭銜的英文字母縮寫。

騎士勳章

以下是按照等級高低排列的騎士勳章:
嘉德勳章(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1348年設立)
薊花勳章(The Most Ancient and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Thistle,1687年設立)
聖派屈克勳章(The Most Illustrious Order of St Patrick,1783年設立)
巴斯勳章(The Most Honourable Order of the Bath,1725年設立)
印度之星勳章(The Most Exalted 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1861年設立)
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The Most Distinguished Order of St Michael and St George,1818年設立)
印度帝國勳章(The Most Eminent Order of the Indian Empire,1877年設立)
皇家維多利亞勳章(Royal Victorian Order,1896年設立)
不列顛帝國勳章(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1917年設立)
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都擁有各自的最高勳章,例如嘉德勳章是英格蘭的最高勳章,薊花勳章是蘇格蘭的最高勳章,愛爾蘭的最高勳章聖派屈克勳章已經廢除。每一枚勳章都只能授予固定的人數,像嘉德勳章只能授予24人,薊花勳章16人,聖派屈克勳章22人。
印度之星勳章和印度帝國勳章都是授予在印度做出過貢獻的人士的,現在也已經廢除。

榮譽獎勵

其他國家的公民有時候也會獲得榮譽頭銜,但是他們不得在其名字前加入“Sir/Dame”等尊稱,而只能在名字後加入頭銜的英文字母縮寫。當這些獲得榮譽頭銜的外國人加入英國國籍後,就可以以英王子民的身分申請將相對應的尊稱放在名字前面。
英國沒有法律規定外國人不得成為英國貴族,但是卻規定只有大英國協國家的公民才可以成為英國的上議員。一些國家──比如美國──的法律禁止公民接受外國的貴族榮譽稱號。

由來

英國的榮譽制度根據候選人的成就、服務和勇氣給予國家獎勵,通常每年評選兩次,分別在6月女王的生日和新年時公布。另外,雖然有著一套嚴格的評選標準和評選程式,但卻並沒有一部完整和全面的成文立法,這也算是英國榮譽制度的一大特點。現存的有關榮譽制度的一個法規是《1925年榮譽封號(防止濫用)法例》。當時制定這條法例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有人以英國傳統的榮譽封號換取利益。
英國榮譽制度由內閣辦公室禮儀書記處負責管理。國家榮譽候選人的提名有兩種方式:一是由公眾提名;二是由政府部門提名。
由公眾提名的候選人將由評審委員會的初選機構進行篩選。初選機構將把候選人的材料送往外部的相關機構和熟悉候選人工作領域的部門,徵求意見後將初選名單交給評審委員會進行評選。由政府部門提名的候選人將由政府內部的一個評審委員會進行篩選,然後再將名單交給評審委員會。其中,外交和聯邦事務部和國防部推薦的名單將由部門進行提名、篩選、評審,並最終確定。
評審委員會收到名單後,將對所有候選人進行評選。評審委員會分為兩個等級---主委員會和八個分委員會。八個分委員會分別為藝術與媒體、體育、衛生、教育、科技、經濟、社區志願者與地方服務,以及國家委員會,分別涉及不同的領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保證公正性,委員會的成員都是公開招錄,委員會主席和絕大部分成員的身分都應獨立於政府部門之外。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有些分委會才會考慮引用一些官方人員。被送到評審委員會的名單,根據候選人工作領域的不同,由分委員會先進行評估,然後再將評估後的名單送交主委員會。主委員會在經過討論和審議後,確定最終名單並送交內閣辦公室,由辦公室書記將名單呈交首相,再由首相交給女王,進行最後的確認。

教育制度概況

英國的中國小課程是十年制的,讀完這些課程後進入A-level階段,在這一年中,學生主要是在玩樂中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題並在導師的幫助下完成,在這一年中學生需要確定自己的志向。在A-level後是一年的O-level,在這一年中,學生需要完成一些大學課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如果發現這個方向不適合自己,可以隨時改變自己的選擇。在完成了上述階段後,學生可以選擇讀大學,也可以是讀職業技術學校。我附帶說一句,英國的大學是免費的。

英國學位制度

英國的學位分為BSc(Hon)和MA兩種。英國人把大學畢業看成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因此英國大學的學位都是榮譽學位,不過榮譽也分為三六九等。
榮譽的等級分為:一級榮譽,二級榮譽,三級榮譽,四級榮譽。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比較優秀的學生可以獲得一、二級榮譽的BSc學位。根據英國的教育制度,一、二級榮譽獲得者可以直接攻讀博士,也可以在取得工作經驗後,再回學校攻讀MA學位(MA包括MBA,MPA等)。三、四級榮譽只能先攻讀碩士,在攻讀博士,當然也可以在取得工作經驗後,再回學校攻讀MA學位。

常見英國學位

BEd: Bachelor of Education (教育學學士)
LLB: Bachelor of Law (法學學士)
BBA: Bachel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企業管理學士)

來歷分級

幾個世紀以來,英國勛位和榮譽制度同貴族制度一樣歷經滄桑,幾度變遷。談起英國勛位和榮譽制度,就不得不說起中世紀流傳下來的騎士勳章。目前,英國共有10項勛位,按等級依次為:1348年設立的嘉德勛位(僅限授予25人);1687年設立的薊花勛位;1902年設立的優異服務勛位;1892年設立的皇家維多利亞勛位;1723年設立的巴斯勛位;1818年設立的聖米迦勒和聖喬治勛位;1917年設立的英帝國勛位;1917年設立的伴友榮譽勛位;1886年設立的傑出服務勛位;1902年設立的帝國服務勛位。
這些勛位由英國君主專門授予那些在不同領域功勳卓著的人,例如聖米迦勒和聖喬治勳章通常授予那些在大英國協事務和外交事務中的傑出貢獻者,歷任香港總督多有獲此勛位的。每一項勛位都有與之相對應的勳章,其中一些勛位還通過不同質地的勳章體現等級差異,例如皇家維多利亞勛位就分金質、銀質和銅質勳章三種。
英國的榮譽稱號與勛位制度緊密聯繫。目前,英國保留的榮譽稱號主要分為三類:1.騎士:又稱爵士和女爵士。該稱號獲得者可以在其姓名前冠以“Sir”和“Dame”頭銜。英國榮譽制度規定,爵士級騎士勳章的榮獲者將成為受勛騎士團成員並獲得爵士頭銜,其姓名後標註所獲騎士勳章縮寫。2.英帝國勳章獲得者:該類可細分為三小類--英帝國勳章的最高獲得者、高級獲得者以及一般獲得者。3.伴友榮譽:該榮譽專門授予在藝術、科學、醫學等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士。
通常情況下,榮獲勛位和榮譽稱號的人選是由英國政府專門機構向首相提名的。個人也可以向英國政府提交申請,經專家委員會評審通過後列入人選名單。
此外,大英國協國家的政府也可以向英國政府提名其公民。英國首相將會向英國君主提交這一名單。當然,英國君主還可以自行決定將榮譽授予個人。每逢新年和英國君主生日,英國都會舉行隆重的勛位和榮譽稱號授予儀式。

勛位來歷

法國榮譽勛團成員目前有11.3萬人,不足法國人口的千分之二。他們是人們尊敬和羨慕的社會精英,代表了“法蘭西的榮譽”。
榮譽勛團勛位是法國獎勵為國家作出貢獻的傑出人士的最高榮譽,大致被分為五個級別,即騎士、軍官、指揮官、高級將領和大十字,每個勛位設有相應勳章。勛團章程規定:總統擔任勛團“團長”,定期決定授勳名額,總統和內閣部長有權提名勳章獲得者,勛團接受新成員前需對其品行進行調查。勛團成員一旦犯罪或有與其榮譽不相稱的行為時,將受到紀律懲罰直至剝奪勳章。
法國人首次只能獲騎士勛位,以後可以根據新的“功績”逐步“晉升”。外國人可以根據其地位直接授予相應級別的勳章,俄羅斯總統普京數年前訪法時就被席哈克總統授予最高級別的“大十字勳章”。一些華人和中國公民也曾獲得過不同級別的榮譽勛團勳章。
對榮譽勛團成員來說,榮譽至高無上。二十多年前發生的一個故事至今還在流傳:1981年,時任榮譽勛團總管的阿蘭·德布瓦希厄將軍突然宣布辭職, 理由是他拒絕按慣例由他本人將象徵榮譽勛團最高地位的金項鍊交給新總統密特朗,因為密特朗曾經稱戴高樂將軍為“獨裁者”。
榮譽勛團中有軍人也有平民,法國政府同時又專設了名為“勇敢者獎章”的軍功勳章,以表彰傑出的軍人。軍功勳章在少數例外情況下也頒發給外國人和非軍人:比如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死於德國蓋世太保之手的法國抵抗英雄穆蘭等人,都獲得了“勇敢者獎章”。
勛團現任總管讓·皮埃爾·科爾舍將軍說,榮譽勛團成員其實除了榮譽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特權,有的只是為國家服務、成為社會楷模的義務,勛團的口號“榮譽與祖國”刻在每個勳章上。每逢出席重要活動,勳章獲得者們都會自豪地把自己的勳章掛在胸前。

等級排列

國王(或女王):本國的最高統治者。
王儲:國王(或女王)的繼承人。
王子:國王(或女王)的兒子。
大公爵;地位次於國王(或女王)。(相當於總理)
親王:與皇室有直接附屬關係的。
公爵:在貴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級,地位最高。
侯爵:侯爵是貴族的第二等級。
伯爵::伯爵是皇帝的侍從,掌管軍、民、財政大權。
子爵: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後來獨立存在,也可世襲。
男爵:歐洲君主國國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
勳爵:貴族的最低一級。
準男爵:Baronet屬於平民,而非貴族。
騎士:Knight屬於平民,而非貴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