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鄉地區

花鄉地區

花鄉地區,隸屬於北京豐臺區。位於北京市豐臺區區西南近郊,區境中南部南側地區,東鄰南苑地區(鄉),西接宛平城地區,北連豐臺街道、盧溝橋地區(鄉)相鄰,南與大興區接壤。面積49.8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1582人(2017年)。轄7個居委,14個行政村,辦事處(鄉政府)駐北京市豐臺區花鄉黃土崗甲1 號。

京開、京良公路和市區三環、四環、五環路過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花鄉地區
  • 行政區類別:鄉(地區)
  • 所屬地區:北京豐臺
  • 下轄地區:轄7個居委,1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北京市豐臺區花鄉黃土崗甲1 號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0070
  • 地理位置:豐臺區中南部
  • 面積:49.89平方千米 
  • 人口:常住人口111582人(2017年) 
  • 方言:北京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大陸性氣候區
  • 車牌代碼:京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經濟概況,花木之鄉,建設世界城市,獨具花卉特色,城市建設,人文花鄉,幸福家園,歷史文化,

建制沿革

1958年設黃土崗公社。
1983年,撤銷黃土崗公社、新村街道,設立黃土崗地區辦事處(駐新村),下轄黃土崗等12鄉和新設立的新村鎮(駐樊家村)。
1987年撤銷黃土崗地區及所轄12鄉1鎮,析設黃土崗鄉(實際為花鄉;原新村鎮改為新村街道),鄉政府駐四合莊。
1996年,面積50.3平方千米,人口4.1萬人,轄黃土崗第一、黃土崗第二、黃土崗第三、趙村店、鎮國寺、草橋、白盆窯第一、白盆窯第二、白盆窯第三、白盆窯第四、白盆窯汾一、白盆窯汾二、白盆窯汾三、白盆窯汾四、新發地潘北、新發地潘南、新發地第一、新發地第二、新發地第三、新發地陳一、新發地陳二、新發地陳三、郭公莊、高立莊第一、高立莊第二、羊坊第一、羊坊第二、羊坊第三、羊坊第四、葆台東、葆台西、六圈第一、六圈第二、看丹第一、看丹第二、段莊、劉莊、駱駝莊、東羊圈、洪太莊、果園、造甲村、孟家村、劉北、劉南、南大元、辛莊、凡村、張家路口、王家胡同、於家胡同、鄭王墳、帳房、康莊、五圈、南梗、四南、四北、新房子、夏胡同60個行政村。
2002年末,面積50.3平方千米(一說50.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551戶37248人,轄黃土崗、草橋、白盆窯、新發地、四合莊、紀家廟、樊家、造甲、看丹、榆樹莊、六圈、郭公莊、高立莊、羊坊、葆台15個行政村。
2010年,花鄉鄉設立地區辦事處,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管理體制。

行政區劃

2016年花鄉地區轄7個居委,14個行政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110106018001
111
紀家廟社區居委會
110106018002
111
天倫錦城社區居委會
110106018003
111
草橋欣園第一社區居委會
110106018004
111
草橋欣園第二社區居委會
110106018005
111
白盆窯天興家園社區居委會
110106018006
111
郭公莊幸福家園社區居委會
110106018007
111
四合欣園社區居委會
110106018200
112
草橋村委會
110106018201
111
黃土崗村委會
110106018202
111
新發地村委會
110106018203
111
白盆窯村委會
110106018204
111
郭公莊村委會
110106018205
111
高立莊村委會
110106018206
111
六圈村委會
110106018207
112
看丹村委會
110106018208
111
榆樹莊村委會
110106018209
112
羊坊村委會
110106018210
111
葆台村委會
110106018211
112
樊家村村委會
110106018212
111
紀家廟村委會
110106018213
111
造甲村村委會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豐臺區轄鄉(地區)位於北京市豐臺區區西南近郊,區境中南部南側地區,東鄰南苑地區(鄉),西接宛平城地區,北連豐臺街道、盧溝橋地區(鄉)相鄰,南與大興區接壤。

氣候條件

本鄉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其特點是:春旱、秋澇、夏熱、冬燥。春旱機率45%,秋澇機率60%。夏季炎熱、多雨,氣候較濕潤。有悶熱天氣。冬季寒冷,常有強烈的西北風。有下雪天氣。
冬夏季長,而春秋季短。春季少雨多風,氣候乾旱,太陽輻射增強。據記載,年平均降雨量是570.4毫米,全年平均溫度13.7攝氏度,年平均最高溫度19攝氏度,最低為5.5攝氏度。年平均日照總時數2649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1%。由於受內蒙古高壓控制,多為西北風,全年風速為2.9米/秒。

經濟概況

花木之鄉

花卉是花鄉的傳統產業。花鄉地處永定河沖積扇中部,土壤肥沃,種養花卉的歷史有800年之久,上可溯至遼、金,下至元、明、清。明清時期,花鄉就是京城著名的鮮花種植和銷售基地,也是著名的花木之鄉。新中國成立後,花鄉的花卉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的進步為花卉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花鄉逐漸形成了花卉交易市場集群化、花卉生產企業集團化、花卉觀光休閒品牌化的多元發展格局。花鄉、花鄉盛芳園花卉基地及花鄉花卉市場分別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花木之鄉”、“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2012年,花鄉花卉骨幹企業共同投資1億元,成立了北京花鄉國際花卉產業有限公司。
在全國各類花事活動中,花鄉屢獲殊榮。2008年,花鄉花卉“紅紅火火”,登上北京奧運會的頒獎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的花卉文化。2009年,花鄉參加第七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獲得38個獎項。2013年,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上,花鄉花卉獲得19個獎項,其中,金獎4個。2015年,花鄉花卉參加香港花展,獲得最高獎項金獎。
當前,花鄉正按照“內升外延”的發展思路推進花卉產業轉型升級,以銀杏大道等項目建設傳承和打造花鄉花卉品牌,以園博湖兩岸綠化美化等傳承和彰顯花鄉花卉風采,以花卉進校園等多樣活動傳承和弘揚花鄉花卉文化,以北京花鄉國際花卉產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引領和帶動花卉產業發展,積極探索花卉產業和旅遊產業、演藝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

建設世界城市

花鄉緊鄰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環抱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轄區內有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市場、即將建設的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以及新天壇醫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世界公園、世界花卉大觀園等各類優質資源,是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重要區域之一。
在發展中,花鄉堅持以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為方向,不斷拓展新興領域、開創區域特色,充分利用交通、區位優勢,打造面向都市、服務市民的高端服務業,初步形成了品牌產業引領、多種產業支撐的發展模式。
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是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其交易量、交易額名列全國同類市場首位。北京70%以上的蔬菜、80%以上的果品、100%的進口水果,都由新發地市場供給。新發地市場為保障和滿足首都農產品供應、維護首都穩定做出重要貢獻。為加快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市場業態轉型升級,電子商務、刷卡結算、精品展示、淨菜銷售、連鎖配送、金融服務等業態將成為新發地市場未來一段時期發展的新方向。
建於1980年的北京榆構有限公司是北京最大、技術最為先進的混凝土預製構件生產企業,也是國內最早研發並成功實施住宅產業化的企業。目前已經完成了萬科集團北京區域工業化住宅300多萬平方米,先後承擔了國家體育場鳥巢、奧運射擊館、深圳大運會主體育場及主體育館等項目的技術指導和設計諮詢工作。北京榆構有限公司積極落實“調整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指示精神,推進北京最大的混凝土預製構件生產線成功外遷河北。
順應城市化的發展趨勢,花鄉的現代服務業在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中得到快速發展。花鄉積極整合土地資源,最佳化產業要素,加快城市配套項目建設步伐。北京城南購物中心、奧特萊斯商業購物廣場等重點項目即將開業。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工作機制逐步理順,先導區建設即將全面啟動。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花鄉做到了“搶先一步、有所作為”。河北高碑店新發地物流園區一期工程基本建設完成,榆構混凝土預製構件自動化生產線在河北固安啟用,這些項目已成為花鄉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亮點和著力點。花鄉各村還通過外延投資的形式發展集體經濟。例如,四合莊村在海南開發後海口及後海溫泉小鎮等房地產項目,投資建設北京天隆長陽國際汽車文化產業園、涿州濕地養老養生等項目。

獨具花卉特色

花鄉將旅遊業列入重點發展產業進行扶持,先後開發建成世界公園、世界花卉大觀園2個AAAA級景區以及中國插花藝術博物館等。在傳承和發展花卉產業的同時,花鄉還利用花卉資源優勢精雕細琢地建設自己的家園。經過平原造林、綠化隔離帶地區建設,花鄉已經形成一處處綠色、秀美、靚麗的社區生態園林景觀。海子、高鑫、看丹、御康、榆樹莊公園等5個已建成的城市郊野公園,與京滬高鐵紀家廟至高立莊段的綠色走廊,以及坐落在花鄉的AAAA級景區北京汽車博物館和AA級景區大葆台西漢墓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城市休閒旅遊發展帶。
目前,花鄉正在規劃建設彩葉世界、花鄉花卉歷史博覽園,將悠久的花卉歷史文化與旅遊產業有機融合。鄉域內住宿、餐飲、購物、休閒、娛樂等配套服務日益完善,旅遊產業的優勢愈加突顯。

  

城市建設

按照現代城市發展新理念新趨勢,花鄉積極推動城市綠色發展,提高廣大民眾的幸福指數,增強歷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內在品質。截至2014年底,全鄉已實現回遷上樓2.87萬人,占總人口42%,全鄉轉居人數達9237人。草橋、新發地、紀家廟等正在籌建社區居委會,開始從農村向城市社區管理轉型。土地上市、回遷房建設、撤村轉居等工作穩步推進。花鄉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為目的,加快推進城市現代化進程,大力實施“重點村”改造和環境整治等,為城市建設騰出更大的發展空間;安置房建設總面積115萬平方米。萬壽路南延正式通車,康辛路二期基本滿足通車條件,路網結構得到改善。中海九號公館、京投萬科西華府、北京方向、高鑫家園、欣葆家園等一批新型社區如雨後春筍般建成,矗立在花鄉大地。這些新社區因地制宜,功能完善,彰顯各自特色,象徵著城市化後農民變居民幸福生活的開始。

人文花鄉

花鄉注重把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民俗文化融入花鄉城市開發的旋律之中。花鄉充分挖掘、保護和合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提升文化影響力。為“豐臺芍藥”、“花鄉牡丹”等花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內容進行商標註冊,擴大花卉品牌影響力和經濟附加值。補充內容修訂再版《花鄉春秋》和製作一部反映花鄉花卉發展歷史的專題片,為花鄉的花卉產業注入文化內涵,不斷提升花鄉花卉產業的文化價值。推進花卉文化進校園活動,廣泛傳播花鄉悠久的花卉歷史文化知識。對具有花鄉地域特色文化的藥王廟、民間花會等民間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挖掘和保護,使其成為花鄉悠久歷史的生動見證,帶動經濟發展,為城市增添深厚的歷史底蘊。

幸福家園

花鄉高度重視民生,堅持以民眾需求為導向,按照辦實事不封頂原則,投入大量資金,解決了一批民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各村建成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衛生網路覆蓋全鄉,實行合作醫療率達到99.8%;實現了花鄉醫院新農合住院即時報銷;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為失獨家庭、低收入家庭發放補貼;積極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提升鄉域社會保障水平。花鄉社會救助體系逐漸完善,社會福利事業不斷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百姓在改革發展中得到了更多實惠。
著眼於城市化後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花鄉按照“以人為本、服務民眾”的原則,不斷加大文化投入力度,投資200萬元規劃建設8個門球健身場,為各村更新健身器材、修建籃球場,建成全市最大的村級社區文化中心——黃土崗綜合服務站,廣泛開展“芳菲杯”桌球賽、“翔宇杯”羽毛球賽、“騰飛杯”籃球賽、全鄉舞蹈大賽,舉行攝影、書法、手工藝品展,組建花鄉花韻戲迷社……這些文化體育活動不僅豐富了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還大大提高了鄉域的精神文明水平。“首都十大公德人物”張淑英、“最美豐臺人”苗文茹、馬春生、魯漢明、王廷海、王建等榜樣人物不斷湧現。草橋村獲得“全國文明村稱號”、花鄉獲得“首都文明鄉鎮稱號”、草橋村、六圈村、葆台村、造甲村、樊家村、黃土崗村等獲得“首都文明村”稱號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當下,勤勞智慧的花鄉人正以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人民幸福為目標,借全面深化改革的東風,著眼北京新城市功能定位,深入落實非首都功能疏解精神,積極謀劃產業發展方式,全面推進城市化進程。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個產業蓬勃發展、文化豐富多元、生態環境優美的花鄉,將傲然綻放在北京南城。

歷史文化

據史載,花鄉的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年以前。從漢到隋唐,從遼金到元,從明清到今天,花鄉的歷史可說是流芳百世。元《春明夢余錄》載“今右安門外西南,泉源湧出,為草橋河,接連豐臺,為京師養花之所”,明《帝京景物略》中這樣描寫“都人賣花擔,每辰千百,撒入都門”。清《鴻雪因緣圖》曰“豐臺為養花之所-----培養花木四時不絕”。“前後十八村,泉甘土沃,養花最盛,故居民多以養花為業。”這裡的十八村,就是指現在的草橋、黃土崗、樊家村一帶。《舊都文物略》稱“清代宮中陳列鮮花,對午一換,勒為定製”。著名現代作家姚雪銀的名著《李自成》一書中曾述有“剛從草橋端來的掛著露水珠的牡丹”的臻筆素描。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