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豬

芙蓉豬

芙蓉豬是廣東省客家唯一的純種本地土豬,其歷史悠久,生長快,抗病力強,背黑肚白又稱花豬,藍塘鐵豬,藍塘土豬。是國家八大地方優良品種之一,也是國家豬種資源保護的地方品種 之一,並被列入《國家禽畜遺傳資源保護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芙蓉豬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Eutheria) 又稱有胎盤亞綱。
  • 偶蹄目(Artiodactyla)
  • 亞目:豬形亞目(suiformes)、豬次目
  • 豬科(Suidae)
  • 亞科:豬亞科(Suinae)
  • :豬族
  • :豬屬(Sus)
  • :豬種
  • 分布區域:產於廣東省
生物屬性,外形特徵,生長環境,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生長飼養,保護等級,

生物屬性

中文學名:
芙蓉豬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
哺乳綱(Mammalia)
亞綱:
真獸亞綱(Eutheria) 又稱有胎盤亞綱。
目:
偶蹄目(Artiodactyla)
亞目:
豬形亞目(suiformes)、豬次目
科:
豬科(Suidae)
亞科:
豬亞科(Suinae)
族:
豬族
屬:
豬屬(Sus)
種:
豬種
分布:
產於廣東省

外形特徵

芙蓉豬毛色比較整齊一致,從頭至尾沿背線為寬闊黑帶,並向左右延伸至體側中部。體側下半部、腹部和四肢為白色,整個體軀毛色黑白各占一半,黑白分界比較平整,接近水平直線,分界處有黑皮白毛的灰白帶,頭大小適中,額有“∧” “∨”形皺紋,嘴筒稍扁而翹,耳小直立較薄而小輩,體軀寬深短圓,背腰微彎,腹大,臀部較平,四肢較短矮,乳頭數多為5對。 成年體重:公豬 125-130千克左右,母豬85千克左右。
芙蓉豬產地--廣東河源

生長環境

作為芙蓉豬原產地的廣東省河源市,處於粵東北山區與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區的結合部,屬山地丘陵地區。山嶺與盆地相間,境內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江、新豐江縱貫全境。在山間和東江河邊,分布著沖積小平原和寬廣的谷地,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適宜種植糧食作物、蔬菜、甘蔗、亞熱帶水果等。這些都為芙蓉豬的生長繁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地理位置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東江中上游,東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連韶關市,北鄰江西省贛州市。其範圍是東經114度14分至115度36分,北緯23度10分至24度47分。全市面積1.5642萬平方公里。

氣候環境

生態環境繼續保持優良,全市地表水質保持在各功能區標準,其中東江幹流水質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Ⅱ標準,新豐江水庫水質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全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全年市區空氣品質功能區達標率100%,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65天。市區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為0.026毫克/立方米,優於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為0.013毫克/立方米,優於環境空氣品質一級標準;二氧化氮濃度年均值為0.013毫克/立方米,優於環境空氣品質一級標準。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1.2%;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35個,自然保護區面積22.49萬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的14.4%。其中,建成省級自然保護區7個,自然保護區面積5.54萬公頃。

生長飼養

芙蓉豬主要以青草、青菜、大豆、穀類、有機玉米、番薯苗、花生苗、水葫蘆等有機飼料餵養,同時階段性的山林場自然野生放養。每一頭豬飼養時間都達到12個月,放養時間超過10個月,並且控制體重在160斤左右,不但保證有足夠的運動,保持健康,同時又保證最適合屠宰,以獲得最佳口感。芙蓉豬的肌內脂肪沉積是普通豬的3倍,其豬皮薄,肉質香滑清甜,味道鮮美。肥肉雖多,但滑而不膩,吃起來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土味。芙蓉土豬膽固醇含量比普通豬低,但胺基酸含量卻比普通豬高很多,綠色,環保,安全放心。

保護等級

國家八大名豬一,也是國家豬種資源保護的地方優良品種之一,並被列入《國家禽畜遺傳資源保護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