舳

“舳”、“艫”,二者均為形聲字,從舟。“舳”為由聲;“艫”的繁體為“艚”,盧聲。

“舟”指船。“由”有來源、源頭之意。“舟”“由”為“舳”,可理解為船的頭部。故“舳”有船頭之意,讀為“zh6u”。《小爾雅·廣器》:“船頭謂之舳。”“由”又有遵從、遵照之意,一般是下遵從上、後遵從前。“舟”“由”為“舳”,又可指船身的後部,即船尾。也可將“由”視為“軸”省,意為輪軸,是用來控制方向的裝置,代表關鍵、樞紐。舵是掌控船的方向的關鍵,且大都位於船尾,故而“舳”既表現了船尾之意,也意為舵。《方言》卷九:“(舟)後日舳。……舳,制水也。”郭璞註:“今江東呼柁日舳。”《說文·舟部》:“舳,舟尾。”“舳”又有舟尾之意,讀為“zh:l”。

“盧”可視為“顱”省,意為頭部。“舟”“盧”相合為“艫”,即船頭之意。《說文·舟部》:“艫,舟頭。”或謂船尾為“艫”。《小爾雅·廣器》:“尾謂之艫。”“舳”“艫”合而為“舳艫”,指大船,引申泛指各種船隻。《說文·舟部》:“舳,舳艫也。”又:“艫,舳艫也。”段玉裁註:“此二字不分析之說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舳
  • 拼音:zhú
  •  筆畫數:11
  • 類別:漢字
基本信息,詳細註解,基本詞義,常用詞組,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zhú
(1) ㄓㄨˊ
(2) 〔~艫〕a.船尾和船頭;b.首尾銜接的大船,如“~~千里”,“~~相繼”。
(3) 鄭碼:PYKI,U:8233,GBK:F4B6
(4) 筆畫數:11,部首:舟,筆順編號:33541425121

詳細註解

zhòu
[名]
(1) 船頭 [stern]
弘舸連舳,巨檻接艫。——《文選·左思·吳都賦》
(2) 另見zhú

基本詞義

zhu
[名]
(1) (形聲。從舟,由聲。本義:船尾)
(2) 同本義 [stern of a ship]
舳,舟尾。——《說文》
船後曰舳。——《方言九》
舳,船後持舵處也。——《漢書·武帝紀》李斐注
(3) 舵 [rudder]
今齊世庸士之人,不好學問,專以己之愚而負巨任,若無輯舳,濟江海而遭大風,漂沒於百仞之淵,東流無崖之川。——《鹽鐵論》
(4) 船 [boat]
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舳,舳艫也。——《說文》
舳艫千里。——《漢書·武帝紀》
(5) 另見zhòu

常用詞組

舳艫
zhúlú
(1) [stem and stern]∶船頭和船尾的合稱
(2) [boat;ship]∶泛指船隻
(3) [a convoy of ships,stem touching stern]∶指首尾銜接的船隻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直六切《集韻》佇六切《韻會》仲六切,𠀤音逐。《說文》舳艫也。漢律名船方長為舳艫。一曰舟尾。《揚子·方言》船後曰舳。舳,制水也。《注》今江東呼柂為舳。《前漢·武帝紀》自潯陽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舳艫千里。《注》舳,船後持柂處。《郭璞·江賦》舳艫相屬。《注》舳,舟尾也。艫,船頭也。
《集韻》余救切,音貁。舟首也。《小爾雅》船頭謂之舳。
直祐切,音胄。義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