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腺腫瘤

舌下腺腫瘤(sublingual gland tumor)較少見,約為涎腺腫瘤的1%。舌下腺位於舌系帶兩側,口底黏膜下,呈扁平狀。舌下腺腫瘤多為惡性,惡性腫瘤占90%,如口底鱗癌、腺樣囊性癌及黏液表皮樣癌等。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腫瘤外科
  • 常見發病部位:口
  • 常見病因:病因尚不明確
  • 常見症狀:腫瘤附近可發現慢性刺激因素,例如:不良修復體,殘根、殘冠、銳利牙冠邊緣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病因尚不明確。

臨床表現

舌下腺腫瘤好發於舌緣,其次為舌尖、舌背及舌根部。腫瘤附近可發現慢性刺激因素,例如:不良修復體,殘根、殘冠、銳利牙冠邊緣等。由於位置關係,不易為患者所察覺。部分病例無任何自覺症狀,醫師作常規檢查時方被發現;或因舌下腫塊妨礙義齒戴入時才被患者注意。但有部分病例,患者自覺一側舌痛或舌麻木,或舌運動受限,影響說話及吞咽。觸診檢查可及舌下腺硬性腫塊,有時與下頜骨舌側骨膜粘連而不活動,口底黏膜常完整。
早期可觸頸部腫大淋巴結。

檢查

口腔科常規體檢,酌情進行相關輔助檢查,如超聲檢查、CT、MRI等,或炎症控制後行細針穿刺活檢,必要時結合高頻彩超及活檢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診斷

舌下區腫塊應常規作雙手觸診檢查,如有硬結而非頜下腺導管結石,應考慮腫瘤。且因舌下腺腫瘤絕大多數為惡性腫瘤,應引起高度重視。確診依靠組織病理檢查。

治療

如確診為舌下腺腫瘤,應儘早接受治療。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切除。原則為完整切除腫瘤,須在包膜外切除,條件許可時,應同時切除包膜外少量正常組織。術後做病理檢查,明確診斷,防止誤診。

預後

舌下腺惡性腫瘤的患者治療後的近期生存率較高,但遠期生存率持續下降,3年、5年、10年及15年生存率呈明顯遞減。預後觀察應持續10年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