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寫作

自動寫作是一種不受意識控制的詩歌寫作,它使得意象與意象的連綴超出常規,從而具有“像手術台上一把雨傘和一架縫紉機碰在一起那樣的美”。布勒東所倡導的基本創作方法是“自動寫作”,“自動寫作”就像夜間到來的酣夢一樣,能夠讓人在無意識中自動表達、自動創作。 布勒東進行下意識的自動寫作實驗,他接過這一術語,用來表述自己所崇尚的審美理想和正在實驗、探索的一套非理性的藝術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動寫作
20世紀20年代,一場新的文藝運動在法國興起,這就是超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享白海起初是少您譽擊由布付蘭蘭院勒東、阿拉貢等詩人發起的一場秉承達達主義反叛精神的運動。在由布勒東起草的第一個宣言(1924年)中,超現實主義被描述為一場反對金錢、反對市儈主義、擁戴夢想和想像的戰鬥,它的理論基礎是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它的主要創作手法是不受任何理性控制的“自動寫作”。
自動寫作是一種不受意識控制的詩歌寫作,它使得意象與意象的連綴超出常規,從而具有“像手術台上一把雨傘和一架縫紉機碰在一起那樣的美”。布贈良兵勒東所倡導的基本創作方法是“自動寫作”,“自動寫作”就像夜間到來的酣夢一樣,能夠讓人在無意識中自動表達、自動創作。 布勒東進行下意識的自動寫作實驗,他接過這一術語,用來表述自己所崇尚的審美理想和正在實驗、探索的一套非理性的藝術方法。
超現實主義是瑞士的“達達主義”和法國象徵主義相結合的產物。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在法國興起,影響波及歐美其他國組希家。範圍涉及繪畫、雕塑、音樂、文學和建築等方面。1924年,布勒東(1896-1966)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宣稱在現實世界之外,還有一個更為真實的“無意識”或“潛意識”世界,並建立了超現實主義研究會。超現實主義者強調詩人要聽從束騙囑潛意識的召喚,去寫夢境、幻覺。他們提倡通過“自動寫作”、“自發語言”,去再現夢幻、直覺和事物的巧合。他們的作品充滿著出人意料的比喻,晦澀費解,缺乏邏輯規範的語言。著名作品有:艾呂雅的詩集《痛苦的首膠組海都》(1926)、《生活的內幕》(1926)和《沉默的過失》(1926),阿拉貢的散文集《巴黎的農民》(1926),布勒東的小說《可溶解的魚》(1924)和《娜嘉》(1928)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