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針療法

腹針療法

腹針療法是通過針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針刺方法。該療法根據以神闕穴為中心的腹部先天經絡系統理論,尋找與全身部位相關的反應點,並對其進行相應的輕微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臨床主要適用於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腹針療法
  • 套用學科:醫學
  • 適用領域範圍:中醫
  • 適用領域範圍:治療
針具,基本技術,主治病症,常見療法,腹針治療時的體位,禁忌症,注意事項,

針具

腹針針具根據針具的不同直徑分為A、B、C三類,分別為Φ0.22mm、Φ0.20mm、Φ0.18mm;
每類中又根據針具的不同長度分為I型、II型、III型,分別為50mm、40mm、30mm。

基本技術

1、腹部分寸的標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標定:中庭穴神闕穴確定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標定:神闕穴至曲骨穴確定為5寸。
側腹部分寸的標定:從神闕、經天樞穴至側腹部腋中線確定為6寸。
2、腹部分寸的測量:水平線法。
中庭穴至神闕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8寸。
神闕穴至曲骨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5寸。
側腹部的腋中線至神闕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的直線距離為6寸。
(三)腹針的針刺方法
1、針刺手法
進針時應避開神經、血管,根據處方的要求,按照順序進行針刺。
(1)進針
準確度量,確定穴位後,採用套管針,快速彈入皮下。
針刺深度:淺刺—皮下;中刺—脂肪層;深刺—肌層。
(2)行針
①緩慢捻轉不提插1-2分鐘
②輕捻轉慢提插1-2分鐘
(3)出針
留針30分鐘後出針,出針時按照進針順序緩慢捻轉出針。

主治病症

主治落枕、肋間神經痛、肩部扭傷、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痛等病症。
用腹針療法。分別取相對應的頸部、胸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穴。也可配合體針療法。

常見療法

(一)項痹
本病常因督脈勞損、氣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導致經脈痹阻,以項頸部疼痛及上肢麻木,頭、頸部肩部活動受限,甚者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治 則】舒筋活血、通絡止痛,松解粘連,滑利關節。
腹針處方】中脘關元商曲(雙)、滑肉門(雙)。
【操作步驟】
1、患者仰臥位,醫者站於患者右側,檢查患頭部前屈、後伸及向左右旋轉活動度並進行記錄。
2、醫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別對處方穴位進行度量標記。
3、針刺順序:中脘、關元、商曲(雙)、滑肉門(雙)進行針刺,根據患者體型選擇適當的A類針具刺入皮下。
4、針刺深度:將中脘關元深刺、商曲淺刺、滑肉門患側淺刺,健側中刺。
5、檢查患側的活動度並與治療前進行比較。如果病情有改善,繼續調整針刺深度至臨床症狀改善。
(二)肩凝症
本病主要是因為外傷勞損,筋脈失養;或肝腎陰虛氣血不足,不能濡養筋骨;或外感風寒濕邪,脈絡拘急所致,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礙。
【治 則】舒筋活血,通絡止痛,松解粘連,滑利關節。
腹針處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門(患)。
【操作步驟】
1、患者仰臥位,醫者站於患者右側,檢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動活動度並進行記錄。
2、醫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別對處方穴位進行度量標記。
3、針刺順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門(患)進行針刺,根據患者體型選擇適當的A類針具刺入皮下。
4、針刺深度:將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門淺刺
5、檢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動活動度並與治療前進行比較。如果病情沒有改善,繼續調整針刺深度至臨床症狀改善。
(三)膝痹
本病常因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慢性勞損肝腎不足、外邪痹阻經脈所致。臨床以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活動或天氣變化時疼痛加重,常反覆發作。
【治 則】舒筋活血,通絡止痛,松解粘連,滑利關節。
腹針處方】中脘關元、氣旁(健)、外陵(患)、下風濕點(患)。
【操作步驟】
1、患者仰臥位,醫者站於患者右側,檢查患膝的屈伸活動度並進行記錄。
2、醫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別對處方穴位進行度量標記。
3、針刺順序:中脘、關元、氣旁(健)、外陵(患)、下風濕點(患)進行針刺,根據患者體型選擇適當的A類針具刺入皮下。
4、針刺深度:中脘深刺、關元深刺、氣旁中刺、外陵中刺、下風濕點淺刺
5、檢查患膝的活動度並與治療前進行比較。如果病情沒有改善,繼續調整針刺深度至臨床症狀改善。

腹針治療時的體位

1、腹針治療時,患者採取平臥體位,四肢放鬆,腿可伸直或半屈曲。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可以根據舒適的程度把體位適當的進行調整。
2、術者應根據自己的習慣決定操作的方位,左利手站在患者的左側,右利手站在患者的右側。
3、根據處方的需要對每個穴位進行度量並在腹部標記,然後根據處方的要求,依序進行針刺和對穴位的深淺進行調整。
4、進行平臥體位的治療前後對照,根據對照的結果決定是否對處方或穴位的深淺調整。
5、操作過程完成後,選擇適當的器具,罩在腹部對針刺在腹部的針具進行保護,根據室內的溫度或氣候的環境溫度加蓋在患者的腹部保暖。

禁忌症

1、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
2、孕婦。
3、急腹症。
5、針刺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損、感染患者。

注意事項

1、在治療過程中,應隨時注意患者對腹針治療的反應,若有不適,應及時進行調整,以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2、飯後半小時後進行治療,在治療前應空排大、小便。
3、天氣寒冷時針刺完成後,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