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梗死

脾梗死(splenic infraction)指脾動脈及其分支的阻塞,造成局部組織的缺血壞死。由於脾動脈是沒有交通的終末動脈,又是動脈終末循環部,脾梗死的發生率比其他器官高。脾梗死有不治而愈的傾向。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栓塞或門靜脈高壓等。
  • 常見症狀:輕者無症狀,重者表現為上腹部劇痛。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常見病因有栓塞形成,如左心瓣膜血栓或左房附壁血栓脫落;脾動脈內膜的局限性纖維化增厚;以及其他伴有脾臟腫大的疾病,如二尖瓣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動脈炎、脾動脈瘤、動脈硬化、淤血性脾腫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和慢性白血病等疾病。當有門靜脈高壓等引起脾大時,更易出現脾梗死。

臨床表現

患者脾大者多見。脾梗死可無臨床症狀,或僅表現為低熱,嚴重者表現為左上腹劇烈疼痛,臨床常易延誤診斷。

檢查

1. 常規檢查
查血常規、血沉,CRP等。
2. 超聲檢查
患者仰臥或右側臥位,多切面掃查脾臟,觀察病灶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回聲及血流分布等超聲表現。脾臟可增大,或有變形,病變常靠近前緣部,大小不等,呈楔形或不整形,內部回聲不均勻,可為低回聲或無回聲區,或有散在的強回聲於其間。
3. CT檢查
①梗死灶多發生於脾前緣處近脾門的方向,平掃時為低密度區。②梗死灶呈三角形或楔形、底近脾的外緣。尖端面向脾門。③增強掃描顯示更為清楚。脾密度增高而梗死灶不增強,對比更好。④脾梗死梗死灶在急性期(發生8天前)呈低密度區,不強化;慢性期(15~28天)密度逐漸恢復正常,由於已出現瘢痕組織,瘢痕收縮可引起脾臟出現收縮變形情況。⑤若整個脾臟梗死,在增強掃描時,整個脾臟呈不強化現象,只有脾包膜有增強現象。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

鑑別診斷

需與脾淋巴瘤、脾結核鑑別。不典型形態的梗死,需與脾囊腫、脾破裂出血、脾膿腫或脾膈下膿腫鑑別

治療

脾梗死本身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主要是針對產生脾梗死的病因及其基礎疾病進行治療,給予鎮痛、監護、補液、吸氧、預防感染等對症治療。極少病例需要套用抗凝藥、溶栓藥和擴血管類藥物。可以採用介入治療,一併解決血管瘤和脾大。陳舊性的脾梗死,如果患者無明顯不適,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處理。脾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不建議輕易切除,主要以穿刺引流為主。有併發症的脾梗死,左上腹疼痛劇烈、脾梗死反覆發作、並發脾膿腫,可酌情進行脾切除術。脾切除或全脾梗死的患者,應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