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級制工資

能級工資制,是企業根據崗位評價因素、員工能力級別和工作績效考核確認工資標準,按考核結果晉升的工資制度。是一種一崗多薪的工資制度,具有激勵員工能力提高和業績提升與積累的特點。能級工資制能夠方便地實現員工的工資增長。按增長方式和目的將工資增長分為四類:保障性增長、獎勵性增長、一般性增長和踏步增長。使員工工資增長具有普遍性、多通道性、透明性和激勵性。能級工資制有標準的工資等級,工資等級即為工資係數。工資等級以10為起點,不設上限,具有寬頻的適應性和時間的延續性。

工資結構,歸級,基層靈活激勵,

工資結構

員工月薪由40%的崗位工資、10%能級津貼和50%的能級工資組成。每一等級中,設不同檔次的能級工資,能級檔次從一起步,無限晉升。崗位工資為基礎的工資單元,是缺勤工資和特殊工資的計算基數。計算方法如下:
崗位工資=崗位工資基數+(係數-10)×級差=875+(係數-10)×113
能級津貼=員工素質資歷分值和×所在等級的能級單價
能級工資=係數×能級基數×(檔次+9)÷10
說明:
崗位工資級差113,基數為875(基數可依企業實際或增資時調整)。
員工素質資歷分值,是對員工學歷、職稱(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工齡進行賦值(見表)。
能級單價=(係數+15)÷2 ,即以15級15元為基準、每級增(減)0.5元。
能級工資基數為130(可依企業實際或增資時調整)。
檔次,一個等級對於無數個檔次,不同能級的檔次級差不同(見表)。

歸級

職能管理員工和技術研究員工按照員工能力結合崗位性質確定崗位等級。
生產員工按照員工崗位性質結合能力確定崗位等級。
對於崗位較多的企業,先由基層單位將本部員工分成若干等收入群組,一個群組對應一個工資等級。主管機構再平衡各基層單位收入水平,確定各個群組的工資等級。
三、晉升和基本激勵
員工對照工資標準表,可以預期自己的收入增長,工資政策具有透明性。
1、企業按本企業的收入水平確定崗位工資基數和能級工資基數。(保障性增長)
2、員工學歷職稱工齡等基本情況發生變化,次年4月調整能級津貼增資。(保障性增長)
3、每年對員工的業績考核進行強制評價,10%的員工增加2個能級工資檔次(獎勵性增長),80%的員工增加1個能級工資檔次(一般性增長),10%的員工不增加能級工資檔次(踏步增長)。這是激勵的主要體現,也是員工增資的主要途徑。一檔能級工資增長,增幅在5%左右。
4、員工因自己原因調動崗位而產生工資等級變動時,能級工資按1檔執行;組織調動的,可以保留原崗位的能級檔次。

基層靈活激勵

工資主管機構每月給予基層單位一定額度的激勵基金,由基層單位考核支配,以增加基層的分配參與權。這個額度可為基層單位所有員工一檔能級工資的總額的8%。
基層單位因內部考核而扣掉的能級工資,由基層單位支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