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寶成(安徽農科院副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82年1月畢業於安徽農學院植保系。1988年1月至1989年1月在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植物科學系進修學習。1992年5月任作物副所長,同年12月被評聘為副研究員,1995年11月任作物所所長,1996年被評聘為研究員。2003年4月任省農科院副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寶成
  • 外文名:Hu Baocheng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省祁門縣
  • 出生日期:1956年7月
個人簡歷,工作經歷,著作論文,

個人簡歷

現任國際油菜諮詢委員會(GCIRC)委員、聯合國咨商專家、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理事、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省作物學會理事、省植保學會常務理事、省油菜產業協會副會長,1997年被農業部評為優秀留學歸國人員,2001年被評為全省優秀黨員。

工作經歷

1984年起參加省“六五”、“七五”攻關項目,參加國家“七五”攻關項目。1991年起先後主持省“八五”、“九五”攻關項目、省“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業部重點項目,國家“九五”攻關子專題項目,科技部成果轉化基金項目,歐盟國際合作第四框架招標項目(中、英、法三國合作,為中方主持人),及十餘項與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波蘭、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國際合作項目(包括民間合作)。主持和參與選育了10餘個油菜新品種,獲省、院科技進步獎五項。
主持甘藍型油菜隱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的遺傳及套用研究,實現隱性核不育“三系”配套,使利用常規技術在油菜上實現隱性核不育“三系”雜種優勢實際利用獲得突破。選育出一系列品種,其中“皖油14”選育與推廣套用獲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發現和研究了甘藍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的抗(避)、耐菌核病性,引起國際上同行的關注,以此為主要技術路線申報歐盟國際合作招標項目(中、英、法合作),於1997年中標,列入歐盟國際合作第四框架項目,並在此基礎上達成8項雙邊和多邊國際合作項目。發現和研究了白菜型油菜溫光生態型雄性不育,提出了油菜兩用的技術路線。

著作論文

上述研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大會上共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35篇,有10餘篇論文獲省自然科學或全國會議優秀論文獎。10餘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和交流論文。20餘次應英國皇家學會、美國農業部及法、德、意、澳、加、新、西、葡、芬等國大學和科研機構的邀請和資助,赴20餘個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執行合作項目和協定。已簽定和執行的國際合作協定和項目(包括政府和民間)有18項。還與20餘個國家中的60餘所大學、研究所和公司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