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健

胡家健

胡家健,字建人,安徽績溪縣人。教育家。早年就讀胡氏國小、安徽學府。後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育專修科,國立東南大學教育學系畢業。曾任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教育學專任教員兼附屬國小主任,安徽省教育廳編譯處主任,安徽省省立第四中學(宣城中學)校長,國立浙江大學教授兼學校總務長、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國立東南大學)教授兼校柏溪分校主任、學校總務長,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香港中山圖書館董事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家健
  • 外文名:Chia_chien Hu
  • 別名:胡建人,胡績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 績溪縣城
  • 出生日期:1903年12月19日
  • 逝世日期:2001年1月15日 
  • 職業:科學家,教育家,教授,總務長,校長,教育司長,文學院院長 
  • 畢業院校:安徽第二師範,南京高等師範,國立東南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 信仰:基督教
  • 主要成就:一、為香港中文大學創辦人之一,極力促成香港三個學院的合併
    二、建議台灣當局招收港澳學生赴台升學,培養了大批骨幹人才
    三、編印發行各級華僑學校教科書99種,深受東南亞僑校的歡迎 
  • 代表作品:《社會工作理論與實際》、《美國七大先進社會學家的生平與學說》、《香港街坊研究初步報告》 
  • 性別:男
  • 逝世地點:加拿大 溫哥華
  • 配偶:陳稹 
  • 子女:胡承堅 胡承毅 胡承慈 等
早年經歷,工作經歷,旅港經歷,晚年經歷,主要著作,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胡氏國小:1908年其父親胡效顏徽州著名教育家胡晉接等一道倡議將三胡之一胡培翬所創辦的金紫胡氏家塾改辦為私立胡氏國小,並擔任該校校長。當時家健才5歲,就進入該校讀書,成為年齡最小的學生。七年後家健從胡氏國小畢業。
安徽學府(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16年考入當時稱為“安徽學府”的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受教於胡晉接先生門下,是省立二師第四屆畢業生。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1921年,南京高師擴充為東南大學,但南京高師仍繼續招收最後一期學生,家健考入南京高師教育專修科和東南大學教育學系。

工作經歷

胡家健從東南大學畢業後,曾任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教育學專任教員兼附屬國小主任兩年,安徽省教育廳編譯處主任一年。 1930年秋省教育廳任命胡家健為安徽省省立四中(即今安徽宣城中學前身)校長。當時省立四中是由原宣城當塗廣德的四所中學合併而成的一所完全中學,學生來源複雜,校紀鬆弛。
自1928年至1930年兩年半中,該校曾三易校長,但學校仍起色不大。胡家健先生到任後,勵精圖治,聘請良師,充實設備,全校師生同甘共苦。一年後,學校巨變,教學成績蒸蒸日上,在參加安徽省中學運動會和安徽省中學展覽會中,兩次獲得冠軍。當時省教育廳廳長朱庭祐視察該校後,公開宣布省立四中為全省模範中學。胡家健在安徽省立四中任校長四年。
1934年四中改為師範,胡家健又調任安徽省立宣城師範學校校長一年。 1935年夏,經安徽省政府核定,因胡家健辦校成績為當時全省中等學校之冠,特派他赴歐美考察教育並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學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進修,並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胡家健放棄正在攻讀的博士學位,由美返回祖國。
1938年春至1945年1月,他任國立浙江大學教授併兼任該校總務長、湄潭分部主任暨附中校長等職。1939年10月由家健在貴州湄潭創建浙大附中並任校長。
1943年附中第一屆畢業生30餘人參加教育部統考,平均成績獲第一名(見《竺可楨日記》),全部升入大學,因而聲譽遠揚。自此,浙大附中各期畢業生英才濟濟,遍布國內外。
1945年2月起,家健先生改任國立中央大學(該校當時校址在重慶,其前身為東南大學)教授併兼任該校柏溪分校主任、教育研究室主任及總務長等職,參與領導該校抗戰勝利後在南京的復校及擴建工作。
1948年任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
1949年11月,胡家健先生離開大陸定居香港。此後在港旅居近40多年,孜孜不倦地致力於香港的教育文化事業。

旅港經歷

其中最突出貢獻有三項:一是為香港中文大學創辦人之一,極力促成當時香港三個學院的合併成立中文大學,並歷任聯合書院文學院院長、社會科學院院長,教外兼任學校行政,為香港社會造就眾多高級人才;二是20世紀50年初,港澳青年升學深造之門甚窄。胡家健建議台灣當局招收港澳學生赴台升入大專院校。建議獲得採納,每年入學約千人。此舉不僅為港澳培養了大批骨幹人才,而且為香港傳承中華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三,鑒於東南亞地區華僑甚多,許多華僑學校教材緊缺或質量不高,胡家健以集成圖書公司為基礎,組織力量著力編印發行各級華僑學校教科書,數年間核准編印99種,深受東南亞僑校的歡迎。
此外,胡家健曾任香港中山圖書館董事、董事長21年,為安徽省旅港同鄉會主要創辦人之一,曾任同鄉會第一屆至第五屆理事長10年。

晚年經歷

胡家健先生晚年僑居加拿大,2001年 1月15日去世,享年 99歲。其靈柩最後安葬在美國維吉尼亞國際陵園,粉紅大理石墓碑上鐫刻著同鄉胡適先生 1958年寫給家健條幅上的詩和字:“山風吹亂了窗紙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寄託了故鄉故國親人們對這位百歲老人的悠悠情思。

主要著作

早在1927年,胡家健就寫了《現代國小教育的趨勢》一文,刊於當時上海出刊的《微音》雜誌上。他在文章中概括了國小教育的兒童化、平民化、社會化、科學化四個方面趨勢,指出:“今後從事國小教育者應以兒童為教育的中心,應採取科學的方法來解決教育問題,應該明確國小教育是平民的不是貴族的,應注意學校和社會的聯絡,使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打成一片。這是現代國小教育的新趨勢,也就是現代國小教育的大進步。”文章的觀點至今仍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胡家健的其他著作有:《社會工作理論與實際》、《美國七大先進社會學家的生平與學說》、《香港街坊研究初步報告》等。

人物評價

綜觀胡家健先生的一生,就是他致力教育的一生。國小以後,他讀的是師範學校;從安徽省立二師到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來去歐美留學、進修研究的專業也是教育;他從職50餘年,一輩子乾教育,從中學教員到大學教授,從國小主任到大學院長,從大陸到香港,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我國的教育事業。他雖多年身在海外,卻心繫桑梓,晚年在家鄉安徽績溪華陽國小設立 “胡效顏教育獎勵基金”,為家鄉教育發展作出貢獻。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由於受到名師如胡晉接陶行知等的言傳身教,更由於他一生豐富的卓有成效的教育實踐,使胡家健先生成為一位有特殊經歷的頗具影響的教育家。胡家健先生在浙江大學西遷時期為浙江大學(包括浙大附中)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