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吉(青年作家)

胡吉(青年作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吉,字貫之,號文若居士,祖籍四川。青年作家、詩人,公益人士。現為:眉山市作家協會會員,自貢市作家協會會員,全國川渝學聯創會主席,與鄉友一道搭建鄉情平台並投入極大的熱情關愛家鄉留守兒童,先後被共青團中央、四川省委創先爭優領導小組辦公室、共青團四川省委、四川省志願者協會授予“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四川省優秀共青團員”、“四川省優秀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吉
  • 別名:貫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91年6月
  • 職業:作家、詩人、公益人士 
  • 畢業院校:中國農業大學、四川大學
  • 主要成就:創建川渝學生聯合會
  • 代表作品:《疾風知勁草》《疾風知勁草》 
百度名片,概述,簡歷,個人事跡,部分作品,古體詩,古體詞,現代詩,文言文,

百度名片

概述

其人詩詞文賦兼工,推崇雲間派的創作理念,主張詩學以漢魏盛唐為圭臬,詞學則胎息花間、婉約之名家,追求古典文學與時代思潮融合,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其詩風詞韻既有抒陳愛國抱負的慷慨悲壯,又有山水田園般的恬靜淡雅,還有婉約和浪漫詩派的婉轉柔美,情致纏綿。其詩詞還擅於用典,旁徵博引,縱古論今。在作品創作上曾得到吉狄馬加祁榮祥李鳴生祁人洪燭等前輩指點,除詩詞佳作外,對“蜀學”亦有研究,同時擅於短賦和評論文章,代表作為《聞弦知雅意》、《疾風知勁草》等。

簡歷

2011年5月4日,北京高校川渝學生聯合會在京成立,任第一屆學聯主席;
2012年4月:被中共四川省委創先爭優領導小組辦公室、共青團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
2012年11月當選為自貢市第十五次團員代表大會代表、共青團自貢市第十五屆委員會委員,並先後出任自貢、德陽兩市駐京團工委副書記;
2012年12月組建全國川渝學生聯合會,當選為首屆主席;
2012年12月被共青團四川省委、四川省志願者協會授予“四川省優秀志願者”榮譽稱號;
2013年5月4日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
2013年7月作為“關愛留守、夢想起航”夏令營營長,帶領9支志願者隊共130餘人分赴各地關愛留守兒童;
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先後被推薦為眉山市作家協會會員,德陽市詩詞楹聯學會會員,自貢市作家協會會員;
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從事榮縣復興鄉大學生公益性崗位工作,負責外宣及信息工作,在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自貢日報等媒體上發表多篇署名文章;
2015年9月榮獲詩歌萬里行“釣魚島杯”詩歌徵文比賽優秀獎,軍旅作家祁榮祥將軍為其頒獎;
2015年10月被荔波縣小七孔鎮聯山灣村民委員會聘請為“公益形象大使”,對口支援當地留守兒童關愛工作;

個人事跡

大學畢業後,他毅然回到四川鄉村工作,用實際行動回報家鄉。他常年帶隊關愛留守兒童,對孩子們進行勵志教育和感恩教育,所在的志願者隊幾乎都開設了國學、軍訓、美術、地理、歷史、科技等課程,並積極募集愛心物資捐助給小學生,其志願者隊堅持以夢想教育為主題、追蹤鼓勵和幫助的關愛方式積極推動了大學生關愛“留守兒童”的方式;
他長期致力於團學組織工作和巴蜀文化的宣傳,特別是異地學生會的創建於發展,並長期置身於公益事業當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稱讚。在常年的各類公益活動曾多次受到周鐵農許嘉璐孫家正顧秀蓮楊汝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慰問和鼓勵。
2010年他與各高校川渝學生負責人一同創建了川渝學聯,對團學組織格局創新做出了積極貢獻,川渝學聯在黨、團的領導下致力於以團情、鄉情、親情、友情為核心的開展創新型社會服務。作為川渝學生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和領導者,胡吉一直探尋著推動團學工作與社會公益事業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在推動異地學生聯合會類青年自組織的改革和發展中進行了積極探索,他在組織管理中有著豐富的理論實踐經驗,公益活動先後被多家媒體關注報導。僅這幾年寒暑假,他的足跡就遍布北京、山西、陝西、天津、內蒙、貴州、四川重慶、河北等十幾個省級行政區域。幾年來,新華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中國經濟網、教育部中國大學生線上、重慶團市委網、四川團省委網、四川日報、四川電視台、天津衛視、貴州電視台、貴州日報等媒體均關注報導過川渝學聯及胡吉的公益活動。

部分作品

作品多署名為“巴蜀胡貫之”、“文若居士”,其詩文多是作者親近自然、寄情山水的自然流露。他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審美觀,擅寫文言故事,精煉且生動,樸實而幽默,通過藝術的方式形象地揭示了人生哲理,增加了作品的深度,耐人回味。作者文章大多情感豐富、韻律優美,雖不講究平仄,但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尚能勤奮好學,勇於創作已屬難得。作者充實的大學生活和社會實踐,成為了他的精神依靠和靈感源泉,這在他的詩文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想必讀者們能夠深切地體會到並被其濃厚的家國情懷所感染。

古體詩

《上元夜》
龍都燈火繡錦天,甘酒品竹慶上元。諸君問我紅顏在?一杯青花皓月懸。
浮沉不過平常事,曾經輕狂是少年。阡陌自有黃金笑,黯香浮動一枝前。
《怒髮衝冠》
蜀山千里息怒難,鐵馬金鞭出散關。為報家國兄弟恨,兵鋒直指是長安。
《游李白故居有感》
太白凌穹蒼,青蓮出涪江。紅梅自重重,詩書溢此香。
《柳江古鎮》
古鎮柳江青,斑竹逸華英。雲霧飄渺渡,雨過花傘輕。
《眉州歲月》
婷婷鳳吟九霄游,苒苒芳華寄眉州。悠悠冷暖避寒暑,擾擾冬夏過春秋。
《詠菜花》
新蕊披裳碧葉綢,遺落田野解國憂。更勝桃紅民生計,榨盡此生換豐收。
《逢穀雨思策論有感》
文林沐春色,南軒寫意中。今朝知穀雨,蕭蕭葉逐風。
三年蟬爭鳴,颯颯欲建功。策論家國志,吾道寄天翁。
《少俠》
西蜀白衣帶吳鉤,血染江山鬼見愁。敢拜天下英雄帖,一劍寒光耀九州。

古體詞

《少年游》
蜀都月圓日,錦江拜英豪,金戈鐵馬,馳騁三載,依舊領風騷。
陽平關外秦嶺處,登高賦逍遙,把酒臨風,英姿颯爽,魂鑄蜀山刀!
《雙雄》
司馬英雄士,幾朝股肱臣。掃污穢、聖典行,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笑著婦孺衣,借問諸葛情,滾滾長江東逝水,只手擎天柱,史冊好標名。
乾坤分陰陽,七星鎮四方。借東風、連孫吳,親征南蠻地,玄機八陣圖。黑白青黃赤,妙計錦囊出,兩兩相當雙雄對。一笑泯恩仇,知音在江湖。
《何以解憂》
弄月色,紅袖卷珠簾,簫笛引沙鷗。香酥唇,芊芊手,點點都是舊榮州。不信人間真情,此恨難收!
離別多少歲月?卿知否,一丈也鴻溝。飄飄浩然似孤鵬,歸來去兮悲鳴中,誰說杜康酒解憂?平添了幾多愁!
《中國夢·盛世歡歌》
庭院國槐正翩翩,喜鵲巧擲印綬簽。雲相送,奇奇奇,天時與地利,動靜總相宜。
日月之輝印大同,得享佳名四海榮。民樂業,官吏清,開元盛世復於今,告諸人千秋鴻業,仗望此明君。
《復山河·無畏》
巍巍蒼穹,南海臥蛟龍。想當年,威震寰宇氣如虹。四千年後風雲起,匆匆。可憐我華夏,鶯歌燕舞,還如夢中。滾滾狼煙敵寇至,雷霆波濤勢。
兵臨城下,烽火濺殘陽。社稷幸甚,家國虎賁好兒郎,吳鉤待鞘,智勇無雙,點照起三軍將士,鏗鏘。願憑天子號令,驅胡虜,復山河,縱然戰死沙場,吾亦往。

現代詩

《愛過》
最幸福的時刻,
是遇見你的瞬間。
最心痛的時刻,
是那溫柔不曾屬於我。
遇見你,
像夏日的涼風;
像冬日的暖陽;
像節日裡那炫麗的焰火;
緊緊的滿滿的將我包裹。
如今,只能在這深夜,
含著淚水抒寫情詩,只為你!
幹了這杯苦澀的美酒,
抬頭深情地凝望著夢幻的星雲,
就像深情地凝望著你。
那么遠,
那么近。
星星迷離著眼,
輕輕地問?
我哽咽卻強顏歡笑地答:
愛過……
《繩·上》
多情,
無義?
愛亦或恨。
綁了,
便糾纏一生。
《繩·下》
你狠狠地勒進我的身體,
只為一句答案。
我拚命地掙扎著、呼喊著,
想要逃離。
愛亦或恨,
厚重得讓我窒息.
終於,
我鼓足了勇氣,
一刀刀,血花四濺,
一刀刀,鱗傷遍體。
情之死結,
縱能解開,
卻牽扯得痛入骨髓。

文言文

《自貢賦》
南國故郡,名為自貢,坐巴蜀之腹地,扼成渝之咽喉,風起雲湧,星耀奇珍,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城中之景:樓宇參差,市井繁華,碧水中分,飛紅嵌玉。起伏之山巒,蜿蜒之河溪,美不勝收。正是半城青山半城樓,龍盤虎踞阻江流!素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名播四海,實為巴蜀之明珠,盡西南之美也。
自貢因鹽立市,始稱鹽都。鹹泉玉涌,以鹽濟世;西秦會館,富麗堂皇;工業重鎮,貨通五湖,富庶甲於蜀中。侏羅紀時,淵谷幽閉,水草豐美,桫欏成林,猛獸成群,獨以恐龍為王,今開桫欏谷園,融天然之地貌兼自然之生態,品科學之情趣並山野之風韻,飲譽古今。南國燈會,久負盛名,譽為“天下第一燈”,氣勢之磅礴,技藝之奇巧,風情之濃烈,首屈一指,魅力無窮。滿目燈山光海,珠閣瓊樓,疊玉堆金,流光溢彩;更有鳥囀鶯啼、龍游鳳舞,鑄輝麗之大觀園,奏燈光之交響樂。榮州大佛,神韻飄然,巍峨雄壯;富順豆花,鮮嫩如雪,清香悠長。鹽城民風淳樸,人文淵藪,出乎其中,江山流轉,無數英雄。清末之年,國難當頭,戊戌之時,光第維新,常自憂慮,思救國救民之策,行改革弊政之學,及政變被害,捨身成仁,青史留名。延安五老,首推玉章,忠厚篤誠,堅韌沉毅,學識淵博,金玉文章,其先與戊戌辛亥,後經討袁北伐、抗日解放,譽為跨世紀之革命老人,功勳日耀,永垂不朽。趙熙者,蜀中五老七賢之一,世稱“晚清第一詞人”,工詩,善書,詩篇援筆立就,風調冠絕一時。蜀傳有“家有趙翁書,斯人才不俗”之諺。自貢星光閃耀,更如革命女烈士江姐、跳水皇后高敏、鬼才魏明倫等英雄豪傑,群星璀璨,數不勝數。
神州甲午,八駿成群,青年豪情,攜手共行,此緣相聚有今生,舉杯同是自貢人。巍巍華夏,多難興邦。今自貢新青年,遍布四海,吾輩當弘揚華夏之精神,秉承先烈之遺志,集經世致用之才,正道篤行,上下其心,抱定宗旨,銳意進取,奮發有為,以慰社稷。鹽城痛飲狀元酒,追風錦袍舞銀鉤。兄弟情懷家國志,文武昭烈寫春秋。
嗚呼,中國夢,繪宏圖,青年夢亦然!拳拳赤子,當立大志;講信修睦,四維力張;修齊治平,合力興邦;尊綱紀之法度,修天健與厚德。元年新啟,乾坤無雙。承盛世之氣派,百代不殤;展強國之威儀,中華永昌,同神州之崛起,譜青春之華章!
《橘痴》
北宋年間,復興鄉有一秀才姓覃名安國,因家境貧寒,窮困潦倒,無錢納捐,故滯留鄉間,不能外放為官。
一日,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安國見半山腰上斜著一棵小樹,即將傾覆,聯想身世,感其可憐,便冒風雨,登山救之,因恐傷其根,遂以徒手之力刨土救下,樹未曾損,然雙手血絲遍布也。視其為橘樹,乃揣於懷中,速返鄉里,待風雨過後,移栽於寒舍門前,不日,鬱郁如生也。
安國常對橘樹喃喃自語,或訴生平,或吟詩作對,橘樹之葉不時沙沙作響,似慰其心也。安國欣喜之情溢於言表,逢鄉間父老便道:“此樹通靈,此樹通靈”,鄉人皆訕笑其癲,謂其:“橘痴”也。
三年後,安國得中進士,外放江州出任縣令。離別之夜,對樹泣之曰:“尚未見汝枝繁葉茂、果實纍纍,實在不忍離君而去,怎耐皇命不可違……”佇立橘前,一夜未眠。
二十年後初夏,安國攜妻兒踏上回鄉祭祖之路。此時,橘樹成型,茂盛異常,滿園飄香!鄉鄰路過皆曰:“此乃無果樹也!”說來也奇,此樹只是開花,從不結果,二十年來年年如此。未料待安國與妻兒到達之時,卻正逢滿樹金橘壓枝低,一片喜慶豐收之相,鄉鄰皆言於“橘痴”,謂之:“奇哉”!
安國聞言,追憶年少往事,感慨故樹重逢,不覺兩淚縱橫,泣不成聲,遂三拜其橘,以示恩義。當日夜裡,安國一家老小其樂融融,皆食其橘,品其香甜,美不勝收。
翌年,橘花又滿園飄香,只是遲遲不見初果。安國之子浩軒,性情乖巧,常於橘樹下背誦詩詞,研習文章,頗似其父。一日,浩軒摸了摸橘樹中桿,頓覺詫異,猶豫片刻便奔向其父作揖道:“爹爹,橘言,您要調任巴州知州了……”
十月,皇命下,安國果然調任巴州知州,臨別之日,安國攜全家再拜橘樹,然後離鄉赴任,此後幾十年不曾回鄉,而這棵橘樹此後依舊是年年開花,卻也不見結果。安國平生盡忠恪守、造福百姓,後官至中書侍郎,善終於任上,死後按其遺囑,葬回復興鄉舊舍橘樹下。至此,復興鄉這棵橘樹便又年年開花,年年結果……
《貞犬·逐虹》
蜀漢建興四年,南郡太守胡貫之曾飼養一犬,其頭長窄如錐,頜強健,雙眼大而明,似有神,頸呈弓形而靈美,軀長一尺,肌健非常,尾低垂於末端捲曲,毛色如雪,潔而自亮也。
貫之仕南郡,常以自隨,其性黠慧,能解人語。貫之戲曰:“能守家禽否?”犬搖尾作聲應之。貫之頷首,於是將犬置於雞籠外,凡非府中之人近,其犬必吠而逐之,三年無所錯。
一日,貫之赴朝,恰逢其侄胡文若自吳國來蜀拜會,文若年十四,性情活潑,常貪樂,聽聞此犬解人語,故近於雞籠之前,色鬼祟,做取卵狀,曰:“吾欲為盜也”!犬狂吠不止,逐文若於一丈外,文若怒,喝來家丁,令其取卵,犬乃止吠。文若將取之雞卵碎於犬窩,便訕笑離去。
暮時,貫之於成都歸南郡,至府中後院,見雞卵碎於犬窩,不禁嗔怒:“汝之放肆,監守自盜!”犬聞言,雙腿屈於地,似淚汪汪,擺尾不停矣。貫之無視,溫怒對犬言:“汝既解人語,知忠義二字否?”。犬聞言,三叩貫之,一聲哀嚎,遂即奪路而奔,至正門下,畢力撞門而死也。其聲響徹府邸,血濺如虹。家丁聞聲趕來,遂稟報上午之事。貫之聞言,悔不當初,嘆曰:“貞烈之犬也,犬尚且如此,人猶不及也,豈不自愧?”遂將犬厚葬,並立牌祭祀,上書“貞犬.逐虹”四字,後南郡此類犬,皆名“逐虹”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