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的斷層解剖

肺的斷層解剖

《肺的斷層解剖》一片由山東大學醫學院製作,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是國家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本片為“十一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物出版規劃品種,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主要介紹肺的斷層解剖

基本介紹

  • 書名:肺的斷層解剖
  • 定價:¥48.00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6月
編輯推薦,基本信息,肺斷層解剖,斷層解剖發展,

編輯推薦

《肺的斷層解剖》一片由山東大學醫學院製作,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是國家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該課件主要講述了肺斷層解剖的操作、CT影像上的斷層區分等內容,適合醫學院師生以及臨床醫師使用。

基本信息

作者:山東大學醫學院
編碼:ISRCCN-M22-07-0005-0/V·R
語言:中文簡體
讀者對象:醫學院師生以及臨床醫師
內容簡介:本片為“十一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物出版規劃品種,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主要介紹肺的斷層解剖。本片將肺斷層標本與CT圖像結合,重點介紹肺段在橫、矢、冠狀斷層上的區分;肺段支氣管、肺段動脈與肺段靜脈的分布規律。本片影像清晰,操作規範,講解詳細,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肺斷層解剖

斷層影像解剖學(humansectionalanatomy)是用斷層方法研究和表達人體正常形態結構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學。與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相比,斷層影像解剖學有以下特點:①能在保持機體結構於原位的狀態下,準確地顯示其斷面形態變化及位置關係;②可通過追蹤連續斷層或藉助計算機進行結構的三維重建和定量分析;③密切結合影像診斷學和介入放射學,是斷層影像技術對疾病作出診斷並進行介入性治療的形態學基礎。
肺CT尤其螺旋CT可清晰顯示肺段乃至亞段內的支氣管、肺動脈和肺靜脈,但如何區分肺動、靜脈及精確劃分肺段存在困難。為此,一批學者利用肺內管道剝離、鑄型、斷層標本、CT圖像和計算機圖像三維重建等手段,對第一、二、三肺門、肺段內管道及其相互間的位置關係、肺段靜脈的分支與分布等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探討,並依此提出了在CT圖像上劃分肺段的方法。王凡等在30例胸部連續矢狀斷層標本上研究了肺內管道的識別和分布。1998年,劉興永和劉樹偉等利用胸部連續冠狀斷層標本、肺內管道剝離和鑄型探討了肺段內管道在連續冠狀斷面上的辨認、分布及肺段的劃分。滑炎卿、李鐵一等還採用肺沖氣灌注、火棉膠切片和HRCT等方法研究了次級肺小葉的解剖和病理解剖。

斷層解剖發展

斷層解剖作為一種研究方法早在16世紀初就被用於人體解剖的研究。當時,義大利畫家LeonardodaVinci(達·文西)繪製了男、女軀幹部的正中矢狀斷面圖;現代解剖學的奠基人Vesalé研究了腦的橫斷層解剖。17世紀,一些學者分別展示了腦、眼和生殖器等的斷面。18世紀,Haller、S.Soemmering和Vicqd’Azgr繪製了腦的各種斷面圖;Camper鐫印了盆部的縱斷面圖;Scarpa則用盆部的斷面來表達取石手術途徑。16~18世紀,阻礙斷層解剖發展的重要原因是缺乏使屍體變硬以維持結構於原位的方法。從19世紀至20世紀上半葉,是人體斷層解剖學發展的重要時期,一是完善了斷層解剖方法,再一個是出版了許多具有重要價值的人體斷層解剖學圖譜
現代斷層解剖學研究以密切結合斷層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治療為其主要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