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是由日本東映映畫製作發行的141分鐘傳記影片。該片由成島出執導,役所廣司主演,玉木宏瀨戶朝香香川照之田中麗奈等共演,於2011年12月23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以二戰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反戰”軍官山本五十六在處理珍珠港事件上的苦惱,以及想方設法儘早結束戰爭的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成島出
  • 編劇長谷川康夫、飯田健三郎
  • 主演:役所廣司,玉木宏,瀨戶朝香,香川照之,田中麗奈
  • 出品公司:東映映畫
  • 發行公司:東映映畫
  • 中文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 外文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山本五十六
  • 出品時間:2011年
  • 製片地區:日本
  • 類型:傳記
  • 片長:141分鐘
  • 上映時間:2011年12月23日
  • 對白語言:日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1932695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作為一名實際上的反戰派,山本五十六在身為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時代,對於不得不開始的戰爭顯得十分苦惱,在早期以終戰為目的進行的和談,他一直考慮的問題不是如何在戰爭中獲勝,而是如何能早日將戰爭結束。
在山本五十六還擔任海軍次官時,他就認為如果與德意兩國結盟,日本將很有可能向美國開戰,並因而走向毀滅。因此他強烈反對日本和德意結為同盟,原因就是日美兩國實力懸殊,但大家卻都認為他是“膽小鬼”。
媒體拚命煽動開戰,引起了民眾的狂熱,他們希望透過戰爭來打破國內的停滯狀態。結果“軸心國”還是形成了,反對開戰的山本五十六以聯合艦隊的司令身份站在與美國戰鬥的最前線。山本計畫透過短期決戰來取得優勢,這樣就可以有利的條件和美國議和。
在和美國的議和無望之後,山本五十六也在去前線視察途中遭到美軍襲擊而身亡。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山本五十六役所廣司----
真藤利一玉木宏----
宗像景清香川照之----
米內光政柄本明----
井上成美柳葉敏郎----
山口多聞阿部寬----
牧野幸一五十嵐隼士----
黑島龜人椎名桔平----
三宅義勇吉田榮作----
谷口志津瀨戶朝香----
神埼芳江田中麗奈----
草野嗣郎益岡徹----
秋山裕作袴田吉彥----
永野修身伊武雅刀----
高橋嘉壽子宮本信子----
山本禮子原田美枝子----
南雲忠一中原丈雄----
宇垣纏中村育二----
堀悌吉坂東三津五郎----
門倉總司平賀雅臣----
及川古志郎佐佐木勝彥----
有馬慶二河原健二----
佐伯隆碓井將大----
山本義正高澤父母道----

職員表

製作人監製導演編劇攝影配樂剪輯美術設計視覺特效燈光錄音布景師
小瀧祥平半藤一利成島出長谷川康夫 飯田健三郎柴主高秀岩代太郎阿部亘英金田克美佛田洋 鹿住朗生 淺野秀二長田達也橋本文雄大坂和美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
    演員:役所廣司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實際上的反戰派。他一直考慮的問題不是如何在戰爭中獲勝,而是如何能早日將戰爭結束。計畫透過短期決戰來取得優勢,這樣就可以有利的條件和美國議和。在和美國的議和無望之後,他在去前線視察途中遭到美軍襲擊而身亡。
  •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真藤利一
    演員:玉木宏
    《東京日報》記者,能冷靜捕捉周圍意見、狀況,而且沉默寡言的人。他所在的報社讚美戰爭、鼓吹日美開戰,而他認識了迴避日美戰爭的山本五十六之後,在採訪中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他開始煩惱,自己所寫的文章是否把日本引向了正確的方向。
  •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宗像景清
    演員:香川照之
    《東京日報》主編,真藤利一的上司。他相信報紙的使命就是指引國民的意識,他所在的媒體拚命煽動開戰,引起了民眾的狂熱,希望透過戰爭來打破日本國內的停滯狀態。
  •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米內光政
    演員:柄本明
    海軍大臣,他覺察到三國軍事同盟贊成派是危險勢力,而將山本五十六調任為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從而遠離海軍中央鬥爭漩渦。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類型:主題曲
歌曲名:《眥》
演唱者:小椋佳
參考資料: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
類型:原聲碟
創作者:岩代太郎
發行時間:2011年12月21日
參考資料:
專輯曲目:
1 汚れなき蒼青に向かって
2 1941 攻撃開始
3 密約のカーテン
4 色褪せぬ蒼青の欠片
5 ミッドウェイへの黙禱
6 靜謐なる海域
7 紺青大洋
8 阿鼻への海図
9 答えなきモノという名の作戦
10 遠き彼方の蒼青へ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方獲獎情況
2013年3月8日
第3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錄音
橋本文雄
獲獎
最佳男主角
役所廣司
提名

製作發行

票房記錄
周次周末排名周末票房(日元)增率累計票房(日元)廳數
第1周
12-24~25
2
1.51億
*
2.50億
308
第2周
12-31~01
3
0.90億
-40.60%
5.68億
308
第3周
01-07~08
2
1.15億
28.70%
9.56億
309
第4周
01-14~15
5
0.65億
-43.50%
11.8億
309
第5周
01-21~22
8
0.44億
-33.20%
13.1億
310

影片評價

在敘事方法上,影片採取雙線結構。一條線索是山本的活動,全面涉及了他在海軍省、聯合艦隊、家庭、朋友等方面的人際關係,按時序敘述反對德意日三國同盟、就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與山本之死等重要情節;另一線索是《東京日報》年輕記者真藤利一幾次採訪山本的見聞,並通過寫作《大日本帝國戰史》,理解山本的存在對日本的歷史意義。真藤這一敘事線索的存在,一方面突出媒體在戰時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則如同近年日本海戰電影慣用的“追憶結構”,通過年輕後代對歷史人物的重新理解,而引入影片對日本社會的判斷。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出現及其接受,都充滿了政治意味。不過這種政治性,如果僅在指責其“軍國主義”、“右翼化”的層面進行,無疑會隔靴搔癢,並在定型化想像的基礎上加劇民族主義衝突。事實上,影片帶動的是複雜的反應,其民族主義表述也曲折得多。
日本海軍建制、設施和技術的現代化、軍隊教育的精英主義、嚴謹的職業倫理以及英俊瀟灑的形象與獨特的海軍電影美學,也不同於一般日軍影像與觀感。最讓人驚訝的,可能是山本五十六這個二戰法西斯海軍頭目、策劃突襲珍珠港事件而點燃太平洋戰爭戰火的罪魁禍首,居然是個“反戰派”。“反戰”而又被迫發動太平洋戰爭,正是山本“愛國”的表現。可以說,《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是21世紀日本社會一種新民族主義的呈現。它格外地凸顯了一種“保護危機中的日本”這樣的民族意識。影片片頭的長岡大火與片尾的東京廢墟呈現的危機意識,顯然直指日本社會。這種危機意識,在直觀的層面讓人想起與影片2011年的311大地震,更聯繫著19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發展的遲緩與停滯,聯繫著作為鄰國的中國崛起,聯繫著日美之間曖昧的共存關係,以及日本主流社會難以釋懷的戰敗記憶。以一種感傷的姿態,以一種“平民化”的立場直面日本民族最傷痛的時刻,藉此喚起民眾對日本社會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感,並力圖從民族危機敘事中召喚新的國家認同。
日本戰爭電影較少涉及陸軍進行的“大東亞戰爭”,而主要集中於以日本海軍為主的“太平洋戰爭”,就是這種戰爭觀的具體呈現。由此,其關於戰爭受害的記憶,就主要是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慘敗和廣島、長崎的核子彈爆炸對日本國民的傷害。而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以及亞洲諸國的侵略和破壞,在這種戰爭記憶中是看不見的。在這樣的戰爭記憶中,國民—國家的民主化理想只能處在一種分裂狀態中。國民—國家本來就是資本主義現代世界體系的一項發明,如果不能認清它置身的全球格局與內在的國家主義動力,而僅僅用國民的理性與民主來克服國家的無理性,恐怕就是一種民族主義的修辭術。特別是,把日本的戰爭記憶局限在日美關係結構中的“太平洋戰爭”,對媒體戰爭責任的追究和國民理性的召喚,並不深入到現代日本的全部歷史中,對戰爭的反思就只能停留在日本社會內部一種自憐和自戀式的傷悼中,並以此召喚“守護危機中的日本”這樣的民族意識。(《 中華讀書報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