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泉(章丘聖泉)

聖泉(章丘聖泉)

聖泉,在章丘明水西南約10公里之危山北坡處。泉水清冽味甘,烹茶為飲甚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泉
  • 定義:章丘明水西南的一處泉水
簡介,起源,地圖信息,

簡介

在章丘明水西南約10公里之危山北坡處。泉水清冽味甘,烹茶為飲甚佳。井泉北側有十五六米見方的池泉,常年不涸。清道光《濟南府志》記載:昔日有高僧在此建廟,名叫“聖泉寺”。舊時被列為章丘八大景之首,稱為“危山聖井”。這裡景色秀麗,林木蔥鬱。清朝邑人靳希孟曾賦《重遊聖泉寺》詩讚曰:“一峰側處一峰橫,林木蒼蒼梵宇清。澗石多年叢細草,山僧少小不知名。經聲罄韻空塵世,疊峰流泉列畫屏”。
山上建有聖泉寺(又名:元音寺)、元音塔、講經堂、玉皇閣等,每逢農曆的三月三和八月八,當地人民都舉辦危山廟會。

起源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說起聖井,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一則小故事。
據說有這么三年,危山地區沒落個雨點,土地乾裂,顆粒不收。當地的老百姓別說吃飯遭遇饑荒,竟連喝水也困難了。
有一天夜裡,村民們隱隱聽見危山上傳來叮叮噹噹的鑿石聲。好事者便跑到山上,看有沒有人在鑿石頭,然卻什麼也沒看到。再仔細一聽,原來聲音是從山殼裡面傳來的,好像還能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有一好事的村民問道:“裡面的在乾什麼啊” ?沒想到裡面竟然傳出一聲應答:“鑿井吶”。村民又問:“什麼時候鑿開啊?”裡面又答:“等到扁擔開花,鐵牛上樹。”村民們一聽,便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說:“是誰這么能忽悠啊?有誰會相信扁擔能開花,鐵牛會上樹啊!”眾人哈哈一笑,沒人當真。
第二天正逢山後寨大集。一個村民買了一些乾草,用扁擔挑著回家,順便給女兒買的一枝鮮花插在了扁擔頭上,就這樣往回走。此時,有一個叫鐵牛的小孩在危山上拾乾柴。日近中午時分,便背起乾柴往家走。當鐵牛走到危山北坡一棵大樹下的時候,忽然看到滿樹上的枯枝,於是,他就爬上了大樹折枯枝。這時,鐵牛的媽媽來尋找兒子回家吃午飯。她老遠看見兒子在樹上,就大聲喊道:“鐵牛,你上樹幹什麼了,還不來家吃飯!”這時,擔著乾草回家的那村民也正好走到這棵大樹下。恰在此時,危山的山坡上突然“嘩啦”一聲,開了一個大井洞。過路的村民們嚇了一大跳,忽見一個和尚從井洞中竄了出來,自言是從天竺國來的僧人。因見危山人民遭受乾旱之苦,動了惻隱之心,便遁潛入山中鑿了此井洞。
正在眾人詫異之際,就見天竺僧用禪杖指著洞口說:“此時不出水,更待何時?”話音剛落,只見一股清水自洞中噴涌而出。捧一口,甜如甘汁,清涼入脾。再尋那大和尚時,竟見他架一片祥雲飄然而去。由是,老百姓把天竺僧人奉若神明,稱為“聖僧”。那井也就叫做“聖井”,那井中之泉叫做“聖泉”。自此,聖井之水源源不斷地流下山來。她不僅滋潤著危山周圍的土地,養育著當地的父老百姓,而且一直流到平陵城的護城河裡,哺育了遠古的龍山文化,繁榮著平陵城的經濟。
此後,每逢農曆的三月三和八月八,當地人民依舊舉辦危山廟會。遠方信客也紛紛慕名而來,廟會時,山上山下,人群如織,一片歡騰景象,商來賈往絡繹不絕。危山大寺內的“聖泉書院”里,更有無數文人墨客,或講學探經,探奇攬勝;或吟詩作賦,揮毫潑墨。那情那景,蔚為大觀。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章丘區刁鎮工業園聖泉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