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腎癌

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預後,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腎癌早期可完全沒有症狀,患者的主訴和臨床表現多變,容易誤診為其他疾病。往往由於體檢或因其他如B超、CT等檢查中偶然發現,有人稱為偶發癌。
1.血尿  血尿是腎癌最常見的症狀,血尿的出現必須在腫瘤侵入腎盂的才有可能,因此,已不是早期病狀。血尿常為無痛性間歇發作全程肉眼血尿。腎癌出血多時可能伴有腎絞痛,因血塊通過輸尿管引起。血尿程度與腎癌體積大小無關。
2.腰痛  多為鈍痛,因腫塊增長充脹腎包膜引起,腫瘤侵犯周圍臟器和腰肌時疼痛較重而持續。
3.腫塊  腎癌在達到相當大體積以前腫塊很難發現。一般腫塊表面光滑,質硬,無壓痛,可隨呼吸活動。
4.全身症狀  約1/3以上患者有全身症狀。發熱極為常見,多為低熱,持續或間歇出現。多由腫塊內部出血,壞死及瘤組織內致熱原所致。血壓增高是因腫瘤壓迫血管、腫瘤內動靜脈短路,瘤組織產生腎素等引起。尚可並發免疫系統改變,如伴有血管炎。
5.臨床分期  常用的有Robson分期和TNM分期。
(1)Robson分期:
1期:腫瘤限於腎內。
2期:腫瘤侵犯腎周圍脂肪,但局限在腎周圍筋膜以內,腎靜脈和局部淋巴結無浸潤。
3期:腫瘤侵犯腎靜脈或局部淋巴結,有或無下腔靜脈,腎周圍脂肪受累。
4期:遠處轉移或侵犯鄰近臟器。
Robson分期的缺點是2、3期預後一樣。
(2)TNM分期(將靜脈和淋巴結轉移分開):
T0無原發腫瘤。
T1腫瘤最大徑≤2.5cm,局限在腎內。
T2腫瘤最大徑>2.5cm,局限在腎內。
T3腫瘤侵犯大血管,腎上腺和腎周圍組織,局限在腎周圍筋膜內。
T4侵犯腎周圍筋膜以外。
N0無淋巴結轉移。
N1單個、單側淋巴結轉移,最大徑<2cm。
N2多個局部淋巴結轉移,或單個2~5cm。
N3局部轉移淋巴結最大徑>5cm。
M1遠處轉移。

用藥治療

1.手術治療  腎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根治性腎切除應包括腎周圍筋膜以及脂肪、腎、腎上腺和淋巴組織及輸尿管。
腎癌是多血管腫瘤,有大的側支靜脈,手術容易出血,不易控制,故較大的腫瘤手術前先行選擇腎動脈栓塞,以減少出血利於手術,但栓塞術不應常規使用,因為術後有強烈的疼痛、腸麻痹、發熱等。
孤立腎生癌,如無擴散,可在局部低溫下部分腎切除或腫瘤切除術,預後良好。
腎癌手術前配合放射治療,對5年生存率並無明顯影響。
2.化學治療  目前的化療方案在治療晚期腎癌或復發性腎癌方面,只能有限地控制症狀及病情進展,所報導的有效率為4%~28%。單一藥物多無效,多藥優於單藥的治療。
3.放射療法  放射療法作為輔助療法是有意義的。術前放射治療能使瘤體縮小50%以上,從而顯著減少不可手術腫瘤的數目。
4.免疫治療  可採用過繼性免疫治療,即用免疫活性製劑如免疫細胞、抗體和其他免疫反應調節劑,對惡性腫瘤進行治療。體外產生和擴增的LAK細胞和阿地白介素(IL-2)聯合治療惡性腫瘤是一種過繼性免疫治療。干擾素對腎癌也有一定的療效。

飲食保健

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鮮蔬菜和適量水果,適當飲水。注意膳食營養均衡。
忌暴飲暴食,食用不潔食物。忌海鮮、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發物如:五香大料、咖啡、香菜等。忌食一切補品、補藥及易上火食品如:辣椒、理智、朱古力等。

預防護理

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止繼發感染。

病理病因

腎癌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吸菸者腎癌的相對危險性增加,吸菸並暴露於鎘工業環境者發生腎癌高於常人,腎癌有家族發病傾向,腎癌的發病率有地區差異,可能與城市化、飲食、生活習慣有關。

疾病診斷

臨床須與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腎囊腫等相鑑別。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1.血沉增快。
2.貧血,因鐵進入癌細胞引起,或紅細胞增多,血細胞比容>50%、Hb>155g/L。
3.肝功能異常、如鹼性磷酸酶升高等。
4.血鈣升高,原因不明。
5.腎素水平升高。
6.血癌胚抗原(CEA)升高。
其他輔助檢查:
1.B型超聲檢查  腎癌的低回聲。如腫瘤內有出血、壞死、囊性變時,回聲不均勻。
2.X線平片  腎外形增大,輪廓改變,偶有鈣化。
3.IVP  了解腎功能及腎盂、輸尿管和膀胱的情況,為治療作參考。
4.CT  表現為腎實質腫塊。CT值>20Hu,常在30~50Hu,略高於正常腎實質。增強掃描,腫瘤明顯低於腎實質。CT還可檢查腫瘤侵犯範圍,靜脈是否受侵,淋巴結有無腫大,鄰近器官是否受侵犯,以及腎盂情況等。
5.其他  MRI、腎動脈造影,放射性核素檢查等均可用於診斷腎癌。

併發症

血尿、貧血、繼發感染、顱內轉移等。

預後

腎癌預後有時難以估計。一般腎癌經腎切除治療5年生存率35%~40%,10年生存率17%~30%。腫瘤大小對預後無影響。局部淋巴結轉移者預後不良。從組織學上看,細胞分化程度可影響生存率。純透明細胞預後較好,顆粒細胞癌或混合型略差,梭形細胞癌預後最差。

發病機制

腎癌常為單側單病灶,左右側發病數相似,有2%~2%雙腎同時或先後出現腎癌。腎癌多數為圓形,大小不一。腎臟各部位均可發生。腫瘤無組織學包膜,但有被壓迫的腎實質和纖維組織形成的假性包膜,少數為均勻的黃色或棕色,多數伴有出血、壞死、纖維化斑塊,出血壞死可形成囊性,也有本身為乳頭狀囊腺癌。腫瘤可有鈣化點。腫瘤可破壞整個腎臟,並可侵犯鄰近脂肪、肌肉組織、血管、淋巴管等。腎周圍筋膜是防止局部擴散的一層屏障。腎癌容易向靜脈內擴散形成癌栓,可延伸至腎靜脈、下腔靜脈甚至右心房。腎癌擴散至腎周圍組織、鄰近臟器、淋巴結比靜脈內癌栓更為嚴重。腎上腺同側受累占10%左右。遠處轉移常見為肺、腦、骨、肝等。
腎癌細胞具有多能性,其組織和細胞相多樣。典型的是透明細胞,故又稱透明細胞癌,亦有為顆粒細胞癌,或混合型。還有梭形細胞癌,預後不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