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概論(董學文著圖書)

美學概論(董學文著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美學概論》是2003年2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學文。本書主要介紹了美的本質,美感論,美的形態論等。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媒體評論,

基本信息

作 者:董學文 著
叢 書 名:美學概論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061480
出版時間:2003-02-01
版 次:1
頁 數:316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內容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教材之一,本書主要介紹了美的本質,美感論,美的形態論,藝術美論,審美論,美育論等。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美論
一、美的探索
二、美的本質
三、審判關係
第二章 美感論
一、美感的社會歷史生成
二、美感的心理結構
三、美感的特徵
四、美感的重量心理要素
第三章 美的形態論
一、美的存在形態
二、美的表現形態(上)
三、美的表現形態(下)
第四章 藝術美論
一、何謂藝術
二、藝術類型的劃分
三、藝術的基本種類
第五章 審美論
一、作為接受活動的審美
二、審美過程與特徵
三、審美批評
第六章 美育論
一、何謂美育
二、美育的任務和功能
三、美育的實施
餘論:美學的未來
參考書目
重啟
後記

媒體評論

導論
我們生活在一個美的世界。
觀自然風物,山川之壯美,花草之秀美,令人心曠神怡。賞藝術天地,《二泉映月》之悽美、《蒙娜麗莎》之恬美,令人沉醉流連。看社會萬象,崇高人格之美、豐沛心靈之美,令人油然起敬。覽科技領域,技術工藝之美、理性精神之美,令人讚嘆不已。美是任何人都能充分體驗、盡情享受的,它使我們歡欣鼓舞,使生活更有意義。因此,著名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這樣說道:“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喚起的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的人面前時洋溢於我們心中的那種愉悅。我無私地愛著美,我們喜歡它,如同喜歡親愛的人一樣。”①
正是因為美對於人類如此重要,我們不僅感受美、追求美,而且創造美、思索美。美學——簡單說來,就是人類思索美的理論體系。儘管它不像美的享受那般親切誘人,但是通過領悟歷代哲人、美學家的智慧之思,通過考察美的來源、性質和形態等問題,我們可以在理性層面認識美,提高美的鑑賞力,從而以更加理智和虔誠的心,去創造美的生活和美的世界。
那么,什麼是美學呢?讓我們從對美學史的回顧和對其學科對象及研究方法的考察中尋找答案。
一、美學的產生和發展
人類對美的探討源遠流長。自從人類通過勞動擺脫了動物的狀態,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原始審美活動的時候,人類的審美觀念和最初的美學思想就已經產生了。因此,它幾乎與人類的起源一樣古老。至於美學這門學科的淵源,至少也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以前的奴隸社會。在我國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及史書中就已經出現了對美的談論。一般認為,《國語》中楚國臣子伍舉論美,是我國歷史上關於美的最早論述。伍舉說:“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日美。”他強調了美和善的關係。孔子“盡善盡美”的審美標準、孟子“充實之謂美”的論斷以及老莊對美醜辯證關係和審美態度的表述,都對我國歷代的美學思想有著深刻的啟示。《樂論》則更可以稱得上是美學的專門著作,其中關於人類審美心理活動和客觀事物的審美特性的論述,極為精闢。此後,尤其是魏晉南北朝以後,出現了大批的詩論、畫論和書論等文藝理論著作,無不蘊藏著豐富的美學思想。不過,在講求整合會通的中國古代文化傳統中,美學並沒有建立起獨立規範的學科。如何發掘和整理古代美學思想,一直是當代美學界共同為之努力的理論課題。
在西方,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時期,畢達哥拉斯(PythagoIas)學派在探求宇宙本原時最早談到美的問題,提出了“美是和諧與比例”。蘇格拉底(Socrates)論述美和善的關係,為了解美的本質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其後的柏拉圖(Plato)和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是西方美學思想的奠基人。柏拉圖明確區分“美的事物”和“美本體”,開創了西方對美和藝術進行哲學思辨的傳統。其弟子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則首先從文藝實踐的角度提出了一整套的美學理論。他們提出了以後美學思想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如美的本質、藝術的本質和審美教育等。可以說,柏拉圖的“美的理念”和亞里士多德以“藝術摹仿說”為核心的美學思想,影響了整個西方美學的發展。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