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

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PNNL)始建於1965年,位於美國華盛頓州東南部哥倫比亞河和亞基馬河交界的沙漠地帶(Tri-cities),毗鄰美國西北城市西雅圖(Seattle),是美國從事核武器的機密單位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
  • 外文名: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 始建於:1965年
  • 位於:美國華盛頓州東南部
基本信息,傑出科學家,

基本信息

PNNL是美國能源部所屬的綜合性多學科實驗室,致力於推進對複雜化學、物理、生物體系的基本認識,為國家安全、能源、環境等方面的關鍵性挑戰提供科學的解決辦法。美國總共有九個國家實驗,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擁有超過五千名員工,主要研究能源環境科學。2010年預算超過11億美元。這個實驗室僅約百分之十三屬於機密性的工作。PNNL最初的任務是從事核子彈核材料生產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從事基礎研究。PNNL主要服務於漢福德基地的套用研究,而漢德福基地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曼哈頓工程”中生產出第一顆核子彈的核材料的地方,但是核材料的生產也污染了環境。20世紀80年代末冷戰結束,美國聯邦政府每年投入20億美元用於環境治理,並於1986年耗資2.5億美元在PNNL創建了環境分子科學實驗室,希望從基礎研究入手解決環境治理問題。
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
PNNL是由能源部擁有51億美元預算的科學辦公室資助的10個國家實驗室之一。PNNL是科學辦公室下屬的第二大實驗室,也是最多元化的一個。它擁有超過5000名工作人員和每年超過10億美元的預算,並且在氣候變化、先進電網、核不擴散技術、環境修復等研究領域表現出色。儘管PNNL研究領域很多元化,但擁有統一的使命。簡單來說,就是理解、預測並控制複雜的適應系統,無論研究對象是氣候、能源網,還是國家安全系統。同時,PNNL還具有相對廣泛的資助來源。去年,超過四分之一的預算來自能源部下屬國家核能安全管理局(NNSA)的核不擴散項目,只有六分之一來自能源部科學辦公室。不像很多其他科學辦公室下屬實驗室,PNNL沒有基於離子加速器的大型用戶裝置,比如X射線源或中子源。PNNL最大的單個用戶裝置是環境分子科學實驗室,其每年擁有約4000萬美元的預算。
PNNL基礎科學部有700多位員工,年度研究預算為1.4億美元,通過對生物科學、化學科學、計算科學、環境科學和材料科學5大領域的研究,推進對複雜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系統的基本認識,為國家安全、能源和環境領域的關鍵挑戰提供科學解決方案。

傑出科學家

美國國家工程院/科學院院士
2017年新當選院士:
Leung, L. Ruby, laboratory fellow,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lobal change division
Lercher, Johannes A., Battelle Fellow, Director of 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Catalysis
華人科學家
謝曉亮,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2-1999年在PNNL工作)
吳凱,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1998-2000年在PNNL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