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夢(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劇情片)

美國之夢(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劇情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美國之夢》是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的一部劇情片,於1988年8月12日在美國上映,講述1945年的美國密執安州的伊普蘭蒂,著名汽車發明家普雷斯頓·塔克向猶太金融家阿貝·卡拉茲請求給予其新設計的一種汽車以資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之夢
  • 外文名:American Dream
  • 上映時間:1988,8,12
  • 屬性:兼具暴露性和娛樂性
  • 性質:戲劇
影片概述,幕後製作,

影片概述

美國之夢
傑夫·布里吉斯出生於美國洛杉磯的一個演藝之家,父母及哥哥均為職業演員。在僅有4個月大小的時候,他便躺在媽媽的懷抱里演出了他的電影處女作<危險關係> 。服完兵役之後,布里奇斯又進赫伯特·伯格霍夫學院(Herbert Berghof School)專門學習了一段時間的表演,自此,新一代電影明星便做好了正式登台亮相前的準備。為他贏取第一個奧斯卡提名的<最後一場電影>對一個年僅22歲的年輕演員而言無異於是一個碰頭彩,這使得他深受鼓舞,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頻出佳作,如1975年的<西部之心> 、1976年的<渴望> (Stay Hungry)。1984年連續出品發行的<不惜一切> (Against All Odds)與<星空訪客>又為布里吉斯帶來了如潮好評,且後者還為他贏得了第三次奧斯卡提名——最佳男主角。

幕後製作

這部虛構的戲劇片兼具暴露性和娛樂性,從一個場面觀察到了美國的過去,它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折射了佐伊特羅普公司的悲慘經歷。科波拉沒有將此片拍成一部憂鬱的嘲諷美國企業經營方式的片子,而是將塔克的故事演繹成對天才發明的愉快稱頌。科波拉認為塔克是個英雄,他以激昂的調子、興奮的情緒和深厚的情感處理了影片的前半部分,揭示出主人公旺盛的樂觀主義、旺盛精力、自信心和偉大的抱負,雖然最後他失敗了,但結尾處卻留下了塔克式的風格、夢想和精神。此片被認為是科波拉繼<對話>和<教父>後最成功的片子,受到讚譽和高度評價的還包括編劇、執行製片人、攝影師、美工設計和作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