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衛星相撞

美俄衛星相撞,是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台北時間11日0時55分)美國1997年發射的一顆衛星(銥33),與俄羅斯一顆1993年發射的、現已報廢的Cosmos 2251衛星相撞的事件,地點位於西伯利亞上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俄衛星相撞
  • 發生時間:2009年2月10日
基本信息,原因,後果,兩顆衛星介紹,類似事件,

基本信息

在,;這是歷史上首次衛星相撞事故。
發生相撞事故的美國銥星重量為1235磅(約合560公斤),俄羅斯Cosmos 2251衛星的重量則達到一噸。
碰撞發生的地點位於國際空間站軌道上方270英里(434公里)的軌道上,這個軌道通常環繞著眾多的氣象衛星和通訊衛星。
美俄衛星相撞發生的地點
美俄衛星相撞發生的地點美俄衛星相撞發生的地點

原因

相撞原因據美國宇航局下屬的詹森太空中心研究軌道碎片的首席科學家尼古拉斯·詹森介紹說禍起俄羅斯衛星失控:“俄羅斯那顆衛星首先失去了控制。但我們沒有‘太空交通管制員’,因此誰也不知道你迎面會碰上什麼。”詹森還表示:“衛星相撞事件並不經常發生,以前從未遇到過衛星相撞的事故。此前曾發生過三次天體碰撞衛星事故,而且碰撞天體都比較小。”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布賴恩·惠特曼12日承認,美俄衛星相撞是因美國在計算衛星軌道時存在失誤,同時表示相撞絕對是個意外。

後果

1、這場事故將導致衛星服務部分中斷。
2、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專家在評估衛星相撞的後果時說,這一史無前例的撞擊對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地球觀測衛星的威脅更大,對國際空間站的威脅較低。
3、可能影響中國巴西合作衛星運行。
中國目前有三顆用於觀測地球的遙感衛星在太空運行,即與巴西合作的地球資源系列衛星。這些衛星是否會受到衛星撞擊的危害、危害程度多大,尚不了解。據悉,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2B星在軌道高度為778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每圈運行周期為100.26分鐘。而此次衛星相撞的高度約在800公里,軌道距離相當接近。
中巴地球資源系列衛星迄今已成功發射三顆衛星,包括01、02和02B,其數據產品惠及農業、林業、水力、國土、地礦、測繪、災害和環境監測等各個領域,在中巴兩國和國際上得到廣泛套用。
4、碰撞產生了大量的碎片,這可能會對國際空間站造成威脅。
碎片示意圖
碎片示意圖碎片示意圖
5、俄羅斯稱衛星碎片雲可能存在一萬年
美俄衛星10日在太空相撞,美方“銥33”號商用通信衛星運營商銥衛星公司認為可能是俄方“宇宙2251”號廢棄軍用通信衛星失控所致。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主管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12日在莫斯科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說,兩星相撞在距地面800公里的軌道,對許多人造衛星構成威脅,“(距地)800公里的這個軌道是地面導航衛星和通信衛星的常用軌道,(撞擊所產生的)碎片區域對許多衛星都構成嚴重威脅。”“這一碎片雲可能存在一萬年,”索洛維約夫說。
美俄衛星10日相撞後,一些專家重提處置眾多“太空垃圾”的可能性,包括把廢棄衛星送離地球附近的運行軌道。然而虛構螢屏上,好萊塢早已“出手”,對一顆廢棄衛星加以“處置”。
2000年出品的美國影片《太空牛仔》講述一個虛構故事:美國航空航天局發現,一顆蘇聯20世紀50年代發射的軍用通信衛星原本處於廢棄狀態,正脫離運行軌道,將落向美國境內。唯一方法似乎是讓太空人進入太空,以人工方式修復失控航天飛行器。
影片中,4名退休美國太空人提出,由他們飛赴衛星,承擔修復任務。當他們進入太空,與衛星對接時,航天飛船與衛星碰撞,嚴重受損。著手修復衛星過程中,太空人發現,俄方衛星實際是一架攜帶核武器的太空飛彈發射器,而衛星所存燃料和助推火箭不足以使它重新穩定在某個安全軌道上。太空人們決定啟用衛星剩餘燃料和助推火箭,使它脫離繞地球運行軌道,飛向月球。這一方案意味著一人須操控衛星飛行方向,無法返回地面。一名身患絕症的太空人選擇留下,以生命為代價圓自己的“登月夢”……故事結尾處,其餘太空人搭乘受損航天飛船返回地面。

兩顆衛星介紹

一、銥星
銥星,發射日期: 1997年9月14日
銥星銥星
1997、1998年,美國銥星公司發射了幾十顆用於手機全球通訊的人造衛星,這些人造衛星就叫銥星。銥星移動通信系統是美國銥星公司委託摩托羅拉公司設計的一種全球性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它通過使用衛星手持電話機,透過衛星可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撥出和接收電話訊號。2000年3月銥星公司宣布破產。
其使用的過程是:當地面上的用戶使用衛星手機打電話時,該區域上空的衛星會先確認使用者的賬號和位置,接著自動選擇最便宜也是最近的路徑傳送電話訊號。如果用戶是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地區,電話將直接由衛星層層轉達到目的地;如果是在一個地面行動電話系統(GSM或CDMA移動通信系統)的鄰近區域,則控制系統會使用現在的地面移動通信系統的網路傳送電話訊號。
目前我們使用的GSM和CDMA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只適於在人口密集的區域使用,對於覆蓋地球大部分、人煙稀少的地區則根本無法使用。也就是說,銥星計畫的市場目標定位是需要在全球任何一個區域範圍內都能夠進行電話通信的移動客戶。
為了保證通信訊號的覆蓋範圍,獲得清晰的通話訊號,初期設計認為全球性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必須在天空上設定7條衛星運行軌道,每條軌道上均勻分布11顆衛星,組成一個完整的衛星移動通信的星座系統。由於它們就像化學元素銥(Ir)原子核外的77個電子圍繞其運轉一樣,所以該全球性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被稱為銥星。後來經過計算證實,設定6條衛星運行軌道就能夠滿足技術性能要求,因此,全球性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衛星總數被減少到66顆,但仍習慣稱為銥星移動通信系統。
銥星移動通信系統是美國於1987年提出的第一代衛星移動通信星座系統,其每顆衛星的質量670千克左右,功率為1200瓦,採取三軸穩定結構,每顆衛星的信道為3480個,服務壽命58年。銥星移動通信系統最大的技術特點是通過衛星與衛星之間的接力來實現全球通信,相當於把地面蜂窩行動電話系統搬到了天上。
然而,如此高的“科技含量”卻好景不長,價格不菲的“銥星”通訊在市場上遭受到了冷遇,用戶最多時才5.5萬,而據估算它必須發展到50萬用戶才能贏利。由於巨大的研發費用和系統建設費用,銥星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整個銥星系統耗資達50多億美元,每年光系統的維護費就要幾億美元。除了摩托羅拉等公司提供的投資和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外,銥星公司還舉借了約30億美元的債務,每月光是債務利息就達4000多萬美元。從一開始,銥星公司就沒有喘過氣來,一直在與銀行和債券持有人等組成的債權方集團進行債務重組的談判, 但雙方最終未能達成一致。債權方集團於1999年8月13日向紐約聯邦法院提出了迫使銥星公司破產改組的申請;加上無力支付兩天后到期的9000萬美元的債券利息,銥星公司被迫於同一天申請破產保護。2000年3月18日, 銥星背負40多億美元債務正式破產。昨夜星光燦爛,而今化做一道美麗的流星。
二|Cosmos 2251衛星
Cosmos 2251衛星,發射於1993年6月16日
CosmosCosmos
俄羅斯“宇宙2251”軍用通信衛星重約900公斤,發射於1993年6月16日,由宇宙-3M號運載火箭帶入太空。

類似事件

一、美飛船與衛星相撞
美飛船與衛星相撞
美飛船與衛星相撞美飛船與衛星相撞
美國宇航局05年曾發射了一艘遙控無人飛船,原計畫進入太空軌道後與一個軌道衛星對接,結果卻與它的目標衛星撞在了一起。
二、中美火箭殘骸太空相撞
中美火箭殘骸太空相撞
中美火箭殘骸太空相撞中美火箭殘骸太空相撞
2005年1月17日,距離地球表面885千米的近地軌道,寂靜的太空突然傳出震耳欲聾的巨響,黑暗中閃出一團巨大的紅色火球,隨後大小不一的碎片伴隨著巨大的衝擊波迸向四方!美國宇航局太空監視網路系統準確地捕捉到了這令人震驚的一幕———美國31年前滯留在太空的火箭殘骸和5年前中國滯留在太空中的火箭殘骸當空相撞!
美國《太空》雜誌隨後詳細介紹了發生相撞的兩位“主角”的來歷:1974年,美國成功發射了Thor Burner2A火箭並將一顆人造衛星順利送入了預定軌道。隨後,該火箭的最後一級推進器就一直滯留在近地軌道上,一呆就是31年;2000年,中國的“長征4號”運載火箭順利升空,第三級火箭在完成使命後,火箭殘骸也順勢滯留在了太空中,並在相鄰的近地軌道上運行。
令人意外的是,原來“井水不犯河水”的兩截火箭殘骸在運行過程中因其中一截突然改變軌道而不期而遇。美國宇航局和國際上太空垃圾觀察家將此次事件形象地比喻為“太空碰碰車”。
三、廢棄衛星與國際空間站擦肩
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
一顆廢棄衛星重79公斤,高90厘米,寬30厘米,於2006年06月27日與國際空間站不期而遇。在最接近處,兩者的坐標高度差約為240米,橫向距離約2500米,縱向距離約150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