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愛華(女軍醫)

羅愛華(女軍醫)

羅愛華是深圳公安邊防支隊赴青海抗震救災醫療小分隊醫生,為災區受傷小孩餵水的情景,被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評為抗震救災30個感動瞬間之一。被網友稱為“最美女軍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愛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深圳
  • 性別:女
救助事跡,自救方法,

救助事跡

“最美女軍醫”
她的事跡一夜之間傳遍了網路論壇,她更被網友稱為“最美女軍醫”。她為災區受傷小孩餵水的情景,被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評為抗震救災30個感動瞬間之一。她,就是深圳公安邊防支隊赴青海抗震救災醫療小分隊醫生——羅愛華。
在眾多年輕戰友的眼中,今年42歲的羅愛華是一位醫術精湛、待人和藹又甘於奉獻的大姐。作為深圳邊防支隊赴青海抗震救災醫療小分隊醫生,她曾參加過“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青海玉樹發生強震後,羅愛華再次主動請纓,要求到抗震救災第一線救援。
沒有休息就投入救治工作
4月15日13時,深圳邊防支隊醫療衛生小分隊抵達青海玉樹巴塘機場。當官兵剛剛拿齊行李,突然機場入口處一陣躁動。原來是有一批災區重症傷員送抵機場。羅愛華與深圳邊防支隊醫療小分隊隊員沒作任何休息調整,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搬運、救治傷病員工作中。
只要有車輛來到玉樹巴塘機場的門廳前,只要車輛上有傷員,羅愛華和戰友們就用肩扛、用手抬,藉助輪椅、擔架,將受傷民眾第一時間抬進大廳,對傷病員進行輸液、包紮……幫助受傷民眾的家屬救助傷員,等待專機的到來。
為受傷小女孩餵水
13時50分,一名受重傷的小女孩被深圳公安邊防支隊醫療隊從車上接到候機大廳,當官兵把她放下時,細心的羅愛華醫生看到小女孩由於長時間缺水,嘴唇乾裂發白、臉色發青。羅醫生立即拿來礦泉水,一小口小一口地餵到小女孩嘴裡。可能是太長時間沒喝水了,小女孩一口氣連喝了十幾口。
喝了近半瓶水後,小女孩的臉色開始好轉,當羅醫生準備再給她餵水的時候,小女孩輕輕地搖了搖頭,並用感激的眼神打量著眼前這位穿軍裝的阿姨。這時候,接傷員的專機一到機場,醫療小分隊立即協助將小女孩及其他傷員抬到飛機上。
勞累到忘了高原反應
到了災區,由於一下子從零海拔的地方來到近4000米的高海拔,羅愛華開始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高原反應,從開始的頭昏到較嚴重的嘔吐。但她一直咬牙堅持。
4月16日天剛亮,羅愛華只簡單吃了抗高原反應的藥後,與深圳公安邊防支隊醫療小分隊官兵一起深入災區,為災民開展巡診。
在巡診過程,由於與當地災民存在著語言溝通的障礙,她努力用筆寫、用手比劃著名與病人溝通病情,並對症對傷員開具藥品。一個上午下來,這名女軍醫為20多名受傷的災民就診。高原反應讓她的嘴唇開始乾裂、發白,但她還是耐心地詢問傷員的病情,細心地為他們包紮、診治。
一個又一個受傷民眾在得到羅愛華和她的戰友們及時得到救治後不斷用藏語表達發自內心的感激!天黑了,極度的疲勞和救助傷員的執著居然讓羅愛華忘記了高原反應……

自救方法

羅愛華:震中婦兒正確自救方法
6歲開始學習中醫學的羅愛華醫生心繫2013年發生的雅安地震,在健康衛視《超級診聊室》節目中告訴觀眾,在缺乏醫療條件的環境下,我們也可以通過穴位減緩疼痛。特別針對婦女緊張時容易胃痛和腹瀉情況,可以通過合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緩解疼痛。
1、合谷穴
合谷穴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主治齒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發熱等症。 孕婦慎用(娠婦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別名虎口。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可活血化瘀。
2、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邊際下三寸(相當於四個手指併攏的寬度),在脛骨和腓骨之間。古今大量的實踐都證實,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經常按摩該穴,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點按足三里,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里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可緩解疼痛。
3、三陰交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此穴是婦科疾病的剋星,是婦科主穴,對婦科疾病很有療效,如:子宮功能性出血、月經不調、經痛、帶下、不孕,崩漏、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等;此穴還能治療男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遺精、遺尿、陽痿等;此穴還能使腹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腸絞痛、腹泄、失眠、神經衰弱、全身無力、更年期綜合症等得到緩解。
4、其他緩解腸胃疾病方法:揉按腹部
兩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臍為中心揉按腹部畫太極圖,順時針36圈,逆時針36圈;此法可止痛消脹,增進食慾。胃痛的時候,儘量把皮帶鬆開,這樣可以讓腹部舒服一點。平常儘量穿舒適寬鬆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壓。
對於經常在晚上出現胃酸逆流的人來說,最好採用右側在上、左側在下的睡姿,同時把頭部墊高,這樣就可避免胃酸逆流的問題。
5、百會、風池等穴位可緩解頭痛。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穴居顛頂,聯繫腦部:可見,百會穴與腦密切聯繫,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百脈之會,貫達全身。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主治: 頭痛,眩暈,休克,高血壓,脫肛等。
風池穴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衄,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
補充:緩解其他疼痛的小技巧
1、落枕
落枕多因夜間睡姿不當或頸部受風寒所引起。患者經常是一覺醒來發現脖子酸痛,不能轉動。這時,只要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就能緩解疼痛。“落枕穴”位於手背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向上半個拇指寬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側面用力來回按壓。
2、閃腰
閃腰在醫學上稱為急性腰扭傷,多由用力過猛、超限活動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軟組織受損所致。閃腰時可按摩“腰痛點”,非常顯效。“腰痛點”位於手背食指與中指之間以及無名指與小指之間,手腕橫紋與掌指關節的中點,一側兩穴,左右共四穴。腰扭傷後可交替按壓這四個穴位。
3、陰陵泉穴,幫助腿部消腫
位置:膝蓋內側橫紋向上,會摸到一個突起的骨頭,順著骨頭的下方和內側摸,會摸到一個凹陷的地方,這裡就是陰陵泉所在位置。
很多人做了一天家務後,會發現自己的小腿腫脹。這是小腿長期在同一姿勢下,氣血無法順行而導致的腫脹。這時候要用“小腿消腫穴”陰陵泉。每天在這個穴位刺激3-5分鐘,讓氣血順利通行。另外,儘可能不要長期保持同一個姿勢,有利於全身的氣血循環,避免身體的僵硬。
4、太白穴,緩解腳痛
位置:將一隻腳擱在另一條腿上,會看到腳部中心有一條橢圓形的弧線,這就是足弓。這個弧線的起始點,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走一段路後會發現腳部疼痛,回家就脫掉鞋捏捏腳,可有效緩解腳部疼痛。其實,這是因為您按摩刺激了腳掌前面的太白穴,因此會有減痛的效果。
注意:穴位按壓只是緩解方法,如有條件請及時就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