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州故城遺址

羅州故城遺址

羅州故城遺址在廣東省湛江廉江河唇鎮龍湖村羅州城,原在今化州市,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遷至此,宋開寶五年(972年)廢。城址面積6萬平方米,主城平面正方形,面積1萬平方米,全城平面布局與唐長安城大致相仿,是廣東現存最完整的唐代州城遺址,仍存夯土城牆、護城河遺蹟,城內採集到蓮花瓦當、板瓦、實足碗、圜底碟等器物。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州故城遺址
  • 地理位置:廣東省廉江市
  • 建造年代:唐
  • 建築類型:遺址
  • 保護等級: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特點,保護級別,

歷史

唐、宋 廉江 羅州故城遺址,位於廣東省廉江市河唇鎮龍湖村南面。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為石城縣治,屬羅州,武德六年,羅州自石龍縣(今化州境)遷治於此,遂為羅州城;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廢;使用時間自唐初至宋初共350年。
廣東省廉江市羅州故城遺址
1959年發現。1963年試掘。城址平面呈曲尺形,位於平緩山崗的頂部,九州河在山腳下流經並注入北部灣。

特點

經文物調查和考古發掘得知,羅州城遺址面積約6萬平方米,平面布局效仿唐長安城的跡象明顯,由幾個既獨立又聯結的城區組成,以官署為主體,里坊、街市的區域界線分明。A區在城西北,地勢較高,平面方形,是官署所在,有主幹道南向通各區;B區在城中部,平面長方形,東面緊靠龍湖;C區在城南部,平面長方形;D區在C區東面,平面方形;南郊有獨立小城一座,可能是羅州城的一處固定的市場遺址。
羅州故城遺址
尚存部分夯土牆,殘高3米~5米,寬1.5米~3.4米,用土、石灰、沙、細石夯築而成。城的東南面有一處城門,寬1.5米~2米。城的西、北面有護城河。城內地表散布許多陶瓷片、瓦當、瓦、磚等。出土蓮花紋瓦當、菊瓣紋瓦當、施青黃釉的四耳罐、碗、碟、豆及陶釜等。發現一處用長方形磚砌成的凹字形排水溝。清代《廣東通志》載:“唐羅州在縣東北三十里龍湖,城址猶半亘山麓”。
羅州城以我國古代都城布局為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同時根據地形,結合防衛、用水、交通運輸的需求,巧妙地利用龍湖深潭通九洲江,從而形成該城建築布局的特色,是研究唐代廣東城市建築及探討當時政治、經濟面貌與社會結構的一處重要歷史遺址。
羅州故城遺址

保護級別

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