縻

縻,讀作:mí。漢字基本字義是指牛韁線。也有捆,拴的意思,如:羈縻(a.束縛;b.籠絡使不生異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縻
  • 外文名:bundle
  • 注音:ㄇㄧˊ
  • 部首:麻
  • 漢字結構半包圍結構
  • 拼音:mí 
詳細解釋,名詞,動詞,字形結構,方言集匯,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古漢語字典,相關詞語,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糸(mì),麻聲。本義:牛韁繩)同本義〖halterforox〗
縻,牛轡也。——《說文》
縻,牛韁也。——《蒼頡篇》
馬曰羈,牛曰縻。——應劭《漢官儀》
羈縻勿絕。——《史記·史馬相如傳》
叟攬縻而對。——劉禹錫《嘆牛》
又如:攬縻(拉著牛鼻繩);縻粃(牽牛的韁繩);縻綆(牽引的繩子)

動詞

束縛,拘束〖tieup〗
是謂縻軍。——《孫子·謀攻》
辭言無所系縻。——《韓非子·說難》
又如:羈縻(牽制;籠絡);縻系(拘禁;捆縛;牽制);縻職(被職務牽制束縛);縻縶(拘禁);縻絡(拘囚);縻軍(指受牽制而不能靈活機動的軍隊)
消耗,通“靡”〖consume〗
坐縻廩粟。——明·劉基《賣柑者言》
又如:縻費(耗費;浪費)
碎爛〖smashedtopieces〗。如:縻漫(指畦堰損碎浸漫);縻爛(猶靡爛)
縻系
míjì
〖arrest;tieup〗拘禁,束縛
縻系如此。——唐·李朝威《柳毅傳》

字形結構

異體字:麿
漢字首尾分解:麻糸漢字部件分解:麻糸
筆順讀寫:捺橫撇橫豎撇捺橫豎撇捺折折捺豎撇捺

方言集匯

粵語:mei4
客家話:[海陸豐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台灣四縣腔] mi2 [梅州腔] mi2 [寶安腔] mi2 [客語拼音字彙] mi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旻悲切《韻會》《正韻》忙皮切,𠀤音眉。《說文》牛轡也。或從多作𥿫。《類篇》一曰系也。《前漢·匈奴傳》羈縻不絕。
《集韻》麋寄切。義同。
與靡同。《易·中孚》吾與爾靡之。《釋文》靡,本又作縻。同散也。亦作䌕。

說文解字

牛轡也。從糸麻聲。𥿫,縻或從多。靡為切

古漢語字典

縻 mí
①〈名〉系牛的繩子。劉禹錫《嘆牛》:“叟攬~而對。”
②〈動〉牽制;束縛。《謀攻》:“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軍。”
③〈動〉拘禁;拘留。《〈指南錄〉後序》:“予羈~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
④〈動〉通“靡”。浪費;耗費。《賣柑者言》:“坐~廩粟而不知恥。”
縻軍】⒈牽制軍隊。⒉統領軍隊。
【羈縻】《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解釋說:“羈,馬絡頭也;縻,牛蚓也”。《漢宮儀》云:“馬雲羈、牛雲縻,言制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相關詞語

纓縻 虛縻 系縻 酴縻酒 碎首縻軀 長縻 纏縻 斷縻 綆縻 鴻縻 豢縻 羈縻 羈縻州 羈縻衛所 拘縻 縻絡 縻漫 縻縶 縻紖 縻費 縻綆 縻職 縻系 縻軍 縻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