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系統理論:結構分解法

線性系統理論:結構分解法

《線性系統理論:結構分解法》是2008-02-01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新加坡)陳本美,(美)林宗利,(美)司馬詡

基本介紹

  • 書名:線性系統理論:結構分解法
  • ISBN:9787302163671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2-0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 者:(新加坡)陳本美,(美)林宗利,(美)司馬詡 著 席斌 譯
版 次:1頁 數:340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技 > 自動化技術

內容簡介

《線性系統理論:結構分解法》的目的是系統地給出線性系統的各種規範分解、清晰地顯示系統的不同結構特性、對在系統分析和設計方面套用的最新進展情況進行綜述。我們所考慮的系統將包括自治系統,它的內在特性完全由代表其動態特性的矩陣決定;無驅動或無檢測系統,它的內在特性由一對矩陣確定,一個是代表內部動態的矩陣,另一個是測量或控制矩陣;還有正則系統,它的內在特性由一個矩陣三元組或矩陣四元組來決定。我們也將考慮線性奇異系統,它的結構特性由一個矩陣五元組決定。所有的結果都分別以連續時間和離散時間形式給出。同時,也建立在雙線性變換下連續時間系統和離散時間系統的結構特性之間的相互關係。
《線性系統理論:結構分解法》面向的讀者包括研究生、從事控制套用的工程師,以及系統和控制工程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在《線性系統理論:結構分解法》的撰寫過程中,我們力圖達到自成一體。所以,在《線性系統理論:結構分解法》的開始部分,全面回顧了從矩陣理論到線性系統理論的各種主題。儘管如此,讀者還是需要些線性代數、線性系統和控制理論的基礎知識。

目錄

第1章 導論和預覽
1.1 背景
1.2 各章預覽
1.3 符號和術語
第2章 數學基礎
2.1 導論
2.2 矢量空間和子空間
2.3 矩陣代數和特性
2.3.1 行列式、逆和求導
2.3.2 秩、特徵值和Jordan形
2.3.3 特殊矩陣
2.3.4 奇異值分解
2.4 範數
2.4.1 矢量範數
2.4.2 矩陣範數
2.4.3 連續時間信號範數
2.4.4 離散時間信號範數
2.4.5 連續時間系統範數
2.4.6 離散時間系統範數
第3章 線性系統理論複習
3.1 導論
3.2 動態回響
3.3 系統穩定性
3.4 可控性和可觀性
3.5 系統可逆性
3.6 常態秩、有限零點和無限零點
3.7 幾何子空間
3.8 狀態反饋和輸出饋人的特性
3.9 練習
第4章 無驅動和/或無檢測系統的分解
4.1 導論
4.2 自治系統
4.3 無驅動系統
4.4 無檢測系統
4.5 練習
第5章 正則系統的分解
5.1 導論
5.2 SISO系統
5.3 嚴格正則系統
5.4 非嚴格正則系統
5.5 結構化分解性質的證明
5.6 系統矩陣的Kronccker形和Smith形
5.7 離散時間系統
5.8 練習
第6章 奇異系統的分解
6.1 導論
6.2 SISO奇異系統
6.3 MIMO奇異系統
6.4 定理6.3.1和性質的證明
6.5 離散時間奇異系統
6.6 練習
第7章 雙線性變換下結構特性的映射
7.1 導論
7.2 連續時間系統到離散時間系統的映射
7.3 離散時間系統到連續時間系統的映射
7.4 定理7.2.1的證明
7.5 練習
第8章 系統因子分解
8.1 導論
8.2 嚴格正則系統
8.3 非嚴格正則系統
8.4 離散時間系統
8.5 練習
第9章 通過選擇感測器/執行器實現的結構配置
9.1 導論
9.2 有限和無限零點結構的同時配置
9.2.1 SISO系統
9.2.2 MIMO系統
9.3 完全結構配置
9.4 練習
第10章 通過狀態反饋實現時標和特徵結構配置
10.1 導論
10.2 連續時間系統
10.2.1 設計步驟和基本特性
10.2.2 H2控制、H∞控制和干擾解耦
10.3 離散時間系統
10.3.1 設計步驟和基本特性
10.3.2 H2控制、H∞控制和干擾解耦
10.4 練習
第11章 靜態輸出反饋下的干擾解耦
11.1 導論
11.2 左可逆系統
11.3 一般多變數系統
11.4 練習
第12章 軟體工具箱
12.1 導論
12.2 m函式描述
12.2.1 自治系統的分解
12.2.2 無驅動和無檢測系統的分解
12.2.3 正則系統的分解和性質
12.2.4 矢量空間的運算
12.2.5 奇異系統的分解和性質
12.2.6 系統因子分解
12.2.7 通過選擇感測器/執行器實現結構配置
12.2.8 具有特徵結構配置的狀態反饋控制
12.2.9 靜態輸出反饋下的干擾解耦
參考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