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資料庫(資料庫的一種類型)

網路資料庫(資料庫的一種類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數據和資源共享這兩種技術結合在一起,即成為廣泛使用的網路資料庫(WEB資料庫),它是以後台(遠程)資料庫為基礎,加上一定的前台(本地計算機)程式,通過瀏覽器或客戶端完成數據存儲、查詢等操作的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資料庫
  • 外文名:Network database
  • 特點:瀏覽器完成數據
  • 實質:加上一定的前台
定義,特點,網路與網路資料庫,

定義

網路資料庫是指把資料庫技術引入到計算機網路系統中,藉助於網路技術將存儲於資料庫中的大量信息及時發布出去;而計算機網路藉助於成熟的資料庫技術對網路中的各種數據進行有效管理,並實現用戶與網路中的資料庫進行實時動態數據互動。
網路資料庫目前有大量的套用,從最初的網站留言簿、自由論壇等到今天的遠程教育和複雜的電子商務等,這些系統幾乎都是採用網路資料庫這種方式來實現的。網路資料庫系統的組成元素為:客戶端、伺服器端、連線客戶端及伺服器端的網路。這些元素是網路資料庫系統的基礎。
使用網路資料庫的最大優勢是用戶只需要通過Web瀏覽器便可完成對資料庫數據的常用操作。這種優點使是用戶不必再去學習複雜的資料庫知識和資料庫軟體的使用,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網路操作,如填寫、提交表單等就可以從任何一台連線Internet的計算機上來訪問資料庫。網路資料庫系統的運作方式如圖1所示。
圖1  網路資料庫系統的運作方式圖1 網路資料庫系統的運作方式

特點

網路資料庫與傳統的資料庫相比有以下的特點:
1.擴大了數據資源共享範圍。由於計算機網路的範圍可以從局部到全球,因此,網路資料庫中的數據資源共享範圍也擴大了。
2.易於進行分散式處理。在計算機網路中,各用戶可根據情況合理地選擇網內資源,以便就近快速地處理。對於大型作業及大批量的數據處理,可通過一定的算法將其分解給不同的計算機處理,從而達到均衡使用網路資源,實現分散式處理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數據資源的處理速度。
3.數據資源使用形式靈活。基於網路的資料庫套用系統開發,既可以採用C/S結構(Client/Server,客戶機/伺服器),也可以採用B/S結構(Browser/Server,瀏覽器/伺服器)方式,開發形式多樣,數據使用形式靈活。
4.便於數據傳輸交流。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方便地將網路資料庫中的數據傳送至網路覆蓋的任何地區。
5.降低了系統的使用費用,提高了計算機可用性。由於網路資料庫可供全網用戶共享,使用數據資源的用戶不一定擁有資料庫,這樣大大降低丁對計算機系統的要求,同時,也提高了每台計算機的可用性。
6.數據的保密性、安全性降低。由於資料庫的共享範圍擴大,對資料庫用戶的管理難度加大,網路資料庫遭受破壞、竊密的機率加大,降低了數據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網路與網路資料庫

網路就是通過使用通訊設備和線路,將處在不同地理位置、操作上相對獨立的多個計算機連線起來,再配置一定的系統軟體和套用軟體,在這些計算機上實現軟硬體的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由此而構成計算機網路。
網際網路是由全球眾多的計算機區域網路互相連線組成的一個超大規模的網路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運行著多種套用系統,如上網使用的網頁瀏覽系統——WWW(即全球資訊網Internet)、上傳與下載用的檔案傳輸系統——FTP、收發電子郵件所使用的電子郵件系統——Email等。網際網路中運行的每一種套用系統都是由網際網路中相應的伺服器系統、客戶機系統構成,也就是說網際網路從物理連線來看是由眾多的計算機組成,而從邏輯上看是由多個功能子網組成。
網路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訪問資料庫,如CGI、APIODBC技術等。網路與資料庫連線的原理,如圖所示。
圖2  網路與資料庫連線的原理圖2 網路與資料庫連線的原理
一個典型的資料庫查詢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1.用戶通過瀏覽器向網路伺服器傳送一個查詢請求。
2.伺服器根據參數啟動相應的CGI(通用網關接口)或API(應用程式接口)程式(即網關)。
3.CGI或API程式登錄到資料庫中,按條件進行查詢。
4.資料庫返回查詢結果。
5.CGI或API程式把查詢結果翻譯成為標準的HTML格式,並傳給網路伺服器。
6.網路伺服器把包含結果的HTML網頁傳給瀏覽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