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根斯坦《哲學研究》解讀

維根斯坦《哲學研究》解讀

《維根斯坦《哲學研究》解讀》是201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林合。

基本介紹

  • 書名:維根斯坦《哲學研究》解讀
  • 作者:韓林合
  • ISBN:9787100067935
  • 頁數:1657頁
  • 定價:99.00元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0-1-1
  • 開本:16開
  • 所屬叢書: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該書從維根斯坦的世界觀、心靈觀等個人觀點出發,解讀寫作這本書的背景知識,並著重解讀了語言和心靈的關係,以及《哲學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命題。還介紹了維根斯坦寫作《哲學研究》的寫作思路,出版情況等等。
《哲學研究》是維根斯坦後期哲學的代表作,是一本公認的難以理解的著作。該書對維根斯坦的著作《哲學研究》有最全面、最系統和最深刻的解讀。

目錄

導言
零·一 《哲學研究》寫作和出版情況簡述
零·二 本書的基本寫作思路
零·三 引述體例
第一章 世界
一·一 前期維根斯坦之世界結構觀
一·二 中期維根斯坦之世界結構觀
一·三 前期和中期維根斯坦世界結構觀之批判
一·三·一 前期維根斯坦事實觀之批判
一·三·二 前期維根斯坦對象觀之批判
一·三·三 中期維根斯坦世界觀之批判
一·三·四 前期維根斯坦可能性觀點之批判
一·四 後期維根斯坦之世界觀:作為生活形式的世界
第二章 心靈(Ⅰ):心靈與世界
二·一 前期維根斯坦之心靈觀
二·二 心靈內容的複雜性
二·三 心靈圖像論之批判
二·四 心靈內容與其對象
第三章 心靈(Ⅱ):心靈與身體、大腦
三·一 實體二元論之批判
三·二 身心同一論之批判
三·三 突生論之批判
三·四 行為主義之批判
三·五 他人的心問題:他人是否可以僅僅是自動機
三·六 機器能否思維問題
三·七 心靈內容的位置
第四章 心靈(Ⅲ):自我與心靈內容
四·一 前期維根斯坦之自我觀
四·二 “我”或自我概念的用法
四·三 心靈內容私人性批判之一
四·四 心靈內容私人性批判之二
第五章 語言(Ⅰ):語言的結構
五·一 前期維根斯坦之語言結構觀
五·二 中期維根斯坦之語言結構觀
五·二·一 基本命題之重新規定
五·二·二 一般命題之再處理
五·二·三 命題的真值函項結構之再處理
五·三 前期和中期維根斯坦語言結構觀之批判
五·三·一 前期維根斯坦邏輯分析觀之批判
五·三·二 前期和中期維根斯坦真值函項語言結構觀之批判
五·四 後期維根斯坦之語言結構觀:語言遊戲之引入
五·四·一 命題系統
五·四·二 語言與演算
五·四·三 演算與遊戲
五·四·四 語言與遊戲
五·四·五 語言遊戲
第六章 語言(Ⅱ):語言與心靈
六·一 前期維根斯坦關於語言和心靈之關係的觀點
六·二 心靈內容之語言依賴性
六·二·一 心靈內容是否先於其語言表達問題
六·二·二 心靈過程並非是其語言表達過程的偶然的伴隨物
六·二·三 心靈過程並非同於語言表達過程
六·二·四 內在的說話與外在的說話
六·三 心靈內容表達式之性質
六·四 語言表達式的意義並非來源於心靈過程,而是來源於語言遊戲和生活形式
六·四·一 語言表達式的意義和生命並非來源於作為心靈過程的意指和理解
附釋:意志與經驗
六·四·二 心靈內容之神秘化的根源
六·四·三 語言表達式的意義和生命在於其在語言遊戲和生活形式中的使用
六·四·四 語言表達式的意指和理解在於擁有有關其使用的知識和能力
附釋:閱讀概念之分析
第七章 語言(Ⅲ):語言與世界(上)
七·一 前期和中期維根斯坦之語言本質觀
七·二 前期和中期維根斯坦語言本質觀之批判
七·二·一 語詞指稱論批判
七·二·二 命題圖像論批判
七·二·三 命題和語言無本質
七·三 家族相似性
第八章 語言(Ⅳ):語言與世界(中)
八·一 前期和中期維根斯坦意義觀之批判
八·一·一 前期維根斯坦意義觀之批判
八·一·二 中期維根斯坦意義觀之批判
八·二 後期維根斯坦之意義觀
八·二·一 意義、用法與規則
八·二·二 意義、結果、功能、目的
八·二·三 意義的不完全性、不確定性
第九章 語言(Ⅴ):語言與世界(下)
九·一 遵守規則
九·二 語言遊戲植根於生活形式之中
九·三 語言的“規範性”
九·四 語言的自律性
九·五 私人語言觀批判
附論:“克里普克的維根斯坦”之批判
第十章 語言(Ⅵ):語言的界限問題
十·一 前期維根斯坦之語言界限觀
十·二 中期維根斯坦之語言界限觀
十·三 後期維根斯坦之語言界限觀
第十一章 哲學
十一·一 前期和中期維根斯坦哲學觀乃至整個西方哲學傳統之批判
十一·一·一 哲學研究與科學研究之混淆
十一·一·二 哲學困惑之根源:語法誤解和語法混淆
十一·一·三 哲學困惑之解除:綜覽式表現
十一·一·四 哲學困惑之解除:思維方式之根本轉變
十一·一·五 歐美文明之批判
十一·二 後期維根斯坦之哲學觀
十一·二·一 哲學之重新界定:語法研究或概念研究
十一·二·二 新哲學:描述而非解釋
十一·二·三 新哲學:活動而非理論
十一·二·四 新哲學與科學之嚴格區分
十一·三 新哲學與語言研究之關係
十一·四 新哲學之為“哲學”的正當性
十一·五 後期維根斯坦哲學之方法、來源、歷史地位——自我評估
十一·五·一 方法
十一·五·二 來源
十一·五·三 歷史地位
結束語:維根斯坦哲學之分期與不同期維根斯坦哲學之關係
評論索引
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